二戰期間,89式擲彈筒是日軍最為青睞的步兵武器之一。從原理上講,可以把擲彈筒看作是簡化版的迫擊炮,射角大,彈道彎曲,有效射程500米左右。二戰中的日本資源短缺,使用迫擊炮非常奢侈;因此,日軍基層軍官非常推崇使用擲彈筒。 據日本昭和19年(1944年)步兵武器造價顯示,一門89式擲彈筒價格230日元,而99式小型迫擊炮要1840日元,97式輕型迫擊炮4500日元,價格對比一目了然。另外,日軍步兵訓練手冊詳細介紹了89式擲彈筒的使用方式,調整好炮身角度后,拉動擊發桿上的皮帶即可完成擊發。 89式擲彈筒全重4.7公斤左右,而同口徑的迫擊炮至少要6公斤,這對于步兵來說無疑是非常友好的,在作戰時,擲彈筒小組的負重比重機槍組或迫擊炮組輕很多,保證了良好的機動性,在步兵沖鋒時可以及時提供火力支援,在抗日戰爭中,為中國軍隊制造了很大的麻煩。 抗戰初期,日軍實行精兵政策。據抗戰老兵回憶,日軍豐富經驗的擲彈筒射手,在400米左右的范圍內命中率能達到80%以上,我軍使用捷克式機槍向日軍中隊射擊,日軍中隊使用重機槍作掩護,在隱蔽處利用擲彈筒攻擊我方機槍火力點,僅僅兩發擲彈,我軍機槍便啞了火。擲彈爆炸后聲音很大,我軍士兵一度以為是炮彈。 淞滬會戰期間,中國第18軍與日軍發生了激烈的交戰,其中一個旅架設的36挺重機槍暴露火力后,被日軍的89式擲彈筒和92式步兵炮摧毀了32挺,剩余4挺不得不頻繁移位,火力輸出大打折扣。 二戰期間,中國軍隊裝備一窮二白,日軍擲彈筒造讓很多革命先烈流血犧牲。在工業發達、國力強大的美國面前,89式擲彈筒同樣令美軍苦不堪言。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很快感受到了雙方在武器上的差距。 在曲射武器方面,美軍M2型60毫米迫擊炮裝備到了連一級,最大射程1.8公里,有效殺傷距離700米左右;此外,美軍的飛機和艦炮對日軍造成大量殺傷,日軍逐漸調整戰術,將美軍引入艦炮和重炮火力無法觸及的島嶼腹地,利用坑道和工事,與美軍展開對抗。美軍不得不對各個據點逐個清掃,這個時候,擲彈筒的威力就顯現出來了。 日軍利用機槍作掩護,美軍士兵聽到槍聲后立刻隱蔽,炮手則占據有利地形,使用擲彈筒對美軍進行殺傷。日軍工事坑道四通八達,擲彈兵可以打幾炮立刻換地方,使美軍無法鎖定目標,采用這種戰術,對美軍士兵造成了重大傷亡,使美軍的奪島戰爭打得異常艱難。 美軍在繳獲日軍擲彈筒后,對它的使用方法有嚴重的誤解。擲彈筒的臺座呈弧形,使用時單膝跪地,底部正好可以放在大腿上,所以美軍士兵便稱之為“腿上迫擊炮”;再加上當時錯誤示范的照片廣泛傳播,結果有美國兵被擲彈筒的后坐力誤傷,輕則脫臼,重則骨折,后來美軍不得不“官宣”警告:不準將擲彈筒放在腿上開火! 在中國軍隊認識到擲彈筒的傷害后,決定以牙還牙,對其進行仿制,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火力不足的問題。戰爭結束后,由于擲彈筒存在精度差的缺陷,能不能射中全看射手的感覺和經驗,不久之后,擲彈筒便退出了歷史舞臺。 |
|
來自: 草原tcl1m75g5s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