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小綿羊的女生 40X30CM 2018 “提白罩染”技法最終形成于威尼斯畫派的提香時代,在十七世紀的卡拉瓦喬體系中被大量的西方畫家采用。是古典油畫的最核心技法。這種造型和色彩分開解決的古老油畫技法有效的銜接了有色紙提白方式的古典素描,是古典油畫技法的基礎也是認識色層關系的鑰匙。在沒有彩色攝影的時代,當年的照相館用類似的原理為黑白照片著色,還要有意用暗房藥劑把照片變成棕色,正是對這一油畫技法的模仿。反過來,也可以用“為黑白照片著色”的原理幫助我們了解什么是提白罩染。 這是一幅提白罩染的步驟實例。在三天的寫生課上學生們很難完成一幅作品,為了簡化和便于操作,我主張用畫材店里可以買到的材料,尊重古典傳統的制作原理和程序規范,實現最方便的課堂多層畫法實踐。 有色底是用白色畫布底料調丙烯顏色制成的暖棕色刮了兩遍做成的。三只進口溫莎牛頓格里芬系列的速干顏料:象牙黑、范戴克棕、鈦白替代了古代畫家用于提白的底層畫。最開始的半小時用黑棕兩色調無味松節油像是畫了一張素描。 接著用了大約一小時時間完成了提白,沒干的黑與棕在白色較薄的區域相遇調和,很多的明暗過渡就是調整白顏料的厚度和色料的多少留出有色底子來實現的。 就像有色紙上的素描那樣很多灰調子是不用畫的,留出來的灰省時省事,既有素描的通透靈動,又有油畫筆觸的書寫感和色料堆積的物質感的堅實。白顏料薄畫的區域是半透明的,在較深的底色上第一次產生冷味的“光學灰”。 第二天上午,無色底層已經干透,用麗坤調顏色開始第一遍罩染。提到罩染往往會理解為小心翼翼地染色,其實畫的極為大膽狂放,根本不用擔心畫壞,已經干透的底層畫是根本不會改變的。接著用羊毛水粉筆調整表層筆觸,用擦筆布不斷擦凈筆上帶下的多余顏色,甚至可以用布擦掉多余和不滿意的表層罩染部分。罩染以透明色為主,一些半透明顏色只要與麗坤稀釋調和也可以變得相對透明,顏色之間是可以互相調和使用的。接著是第二遍提白,一般只提在亮部,提亮區域的邊緣與罩染顏色在畫面上又一次調和為半透明,第二次產生冷傾向的“光學灰”。 第三天畫面干透,進行第二遍罩染和提亮,是這幅畫最后一次染和提。其實,這樣的罩染提白每天都可以進行一次。遍數根據畫面深入程度和風格要求而定,往往面孔的核心局部遍數很多,有細膩豐富的精妙層次,衣服背景遍數很少,有流暢通透的書寫感。三次“光學灰”與罩染顏色對比自然出現豐富的色彩關系,很簡單地就有了灰純和冷暖的對比。這幅小畫用了三天里每個上午的兩小時時間,累計的時間并不長。達到的效果是直接畫法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實現的。 平臺開放投稿 投稿須知如下: 1、不限題材尺寸,藝術類別。國畫,油畫、雕塑、插畫、版畫、書法、陶藝、攝影,民間工藝等作品高清圖20-30幅左右。每幅作品請標注好名稱、尺寸、材質、年代等,作品需原創。 2、投稿作品圖不要帶水印。為了閱覽效果傳圖盡量高清,拍照正面,可附作品局部圖,如有順序要求,請標注順序。 3、作品圖不需要背景或邊框,文件壓縮包傳郵箱即可,謝絕單張傳圖。 4、藝術簡歷一份和個人照片1-3及獲獎參展情況, 歡迎附帶作品創作心得和藝術心路歷程文字。 5、為方便聯絡和提供有效電話、微信號。 圖文來源:圖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