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吒》火了。 網上各種沾光的文章和言論,滿天飛。 我這篇文章,也想湊個熱鬧;希望能有點兒“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 影片中陳塘關李靖夫婦,面對親生骨肉是“魔童”這一事實,內心痛苦,卻仍無法放下父母之情、血肉之愛。 對“魔童”不離不棄,煞費苦心,潛心教導,真叫一個竭盡全力。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的真實寫照。 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我們不妨就影片中的李靖夫婦為鏡子,照一照中國式家庭教育。 從2012年10月流行的“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接送”等詞中衍生出來的,中國式家庭教育用來指稱中國現實存在的一些家庭教育弊端和問題。 2012年10月底,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發布了一份中小學生家庭教育狀況的報告,指出: “棍棒”教育受追捧、父母與孩子間缺乏平等交流、家庭“冷暴力”、重智力輕情商焦點話題備受熱議。 在如何對待孩子的態度上,中國式家庭教育有兩種主要表現: 第一種,將孩子視為掌上明珠。 尤其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之輩,對自己的晚輩疼愛有加。晚年惜福,愛孫超過子,這感情可以理解。 這下可難為了年輕的爸爸媽媽們。 前一腳剛想對孩子加以約束,讓他受點懲罰;后一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就不樂意了: 這么小的孩子,那禁得住這折騰?教育孩子不能著急,到時候就懂事了,現在還不急于下狠手! 爸媽們迫于對老人的尊重,有時只能作罷。或者,做出退讓。 第二種,棒頭底下出孝子。 家教家風可嚴了,并以此為榮。 很多孩子讀大學了,出校門參加個活動,還得21:30之前回宿舍。 要不然,我媽要生氣了。 你瞧瞧,這徹頭徹尾一個“媽管嚴”。 第一種,是典型的溺愛。別說誰都知道,可是不知不覺陷入其中的家長不在少數。 第二種,屬于片面接受傳統家庭教育觀念。沒有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產生“棍棒教育”的原因,卻簡單沿用了這一做法。 很顯然,這是一種教育上的偷懶和無知。 既然如此,我們如何能培養一個積極向上、懂得感恩的孩子? 問題就在于,不少家長聽風便是風,聽雨便是雨。家庭教育的天平,不是向左傾斜,就是向右斜倒。 不是咱父母家長不想做個公正合理的爸媽,說真的,是咱心理確實沒底啊! 別說如何教育孩子,不少父母自己還是一臉的孩子氣,兒子都沒做停當就來當老子,只好摸著石子過河,走到哪里算哪里。 其結果是:運氣好的,真培養了學霸女神才子佳人;運氣不好的,就只能帶出個學渣男痞歪瓜裂棗。 時至今日,咱們有更多條件和機會來學習如何做好父母,如何改進家庭教育。 讀了《正面管教魔法書》,我覺得大受啟發,雖然算不得包治百病,但至少不用忽左忽右,無所適從了。 ![]() 作者艾米·麥克瑞迪,是美國著名早教專家,美國正面管教育兒機構(PositivePatenting Solution,Inc.)創始人,正面管教理念主要發起人之一。 二十年來,她堅持以各種形式積極推廣正面管教,常年出現在《今日美國》、CNN、等熱門媒體上,幫助家長們用積極正面、平和有效的方式跟孩子互動;為許多家庭帶去福音。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是認識到中國式家庭教育的3大誤區。 理解這3大誤區,能幫助我們有效避免錯誤,不至于執迷不悟,一錯再錯。 01 — 變成孩子專屬奴仆 13歲的“湖南神童”魏某某以總分602分考進湘潭大學物理系,成為當時湖南省年齡最小的大學生。 17歲時考上了中科院的碩博連讀研究生。 可是很可惜,魏某某熱了不知道脫衣服,冷了不知道加衣服,穿著單衣、拖鞋就往外跑; 房間不打掃,屋子里也臭烘烘,襪子臟衣服到處亂扔; 甚而至于不記得參加考試和撰寫畢業論文。最后連碩士學位都沒拿到,就被學校勸退了。 這一悲劇事實是如何造成的呢? 想必大家都已經料到,這正是其父母一切包辦,最終淪為“奴仆”的結果。 《正面管教魔法書》指出: 一般而言,孩子會從完全依賴父母逐漸走向完全獨立;但父母卻會因為無意識地用“愛的舉動”干擾孩子走向獨立。 愛是一把雙刃劍。 如果像《游子吟》那樣,“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把愛化作一針一線,卻沒有捆住孩子的手腳; 把愛變成身上衣,卻沒有阻礙孩子前行的腳步; 把愛吐露為一句句叮嚀,卻沒有束縛孩子飛翔的翅膀。 那么,這樣的父母之愛就是正向的。 關鍵在于,父母釋放源源不斷地愛之前,要學會收放自如的幾個招數。 例如,花時間為孩子講解如何收拾房間;改變自己把家務視為負擔的態度;與孩子一起做點對家庭生活有幫助的事。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培養孩子與自己年齡相稱的生活能力,父母與孩子都將成為生活的主人。 02 — 過度控制 影片《哪吒》中,李靖夫婦擔心哪吒出去闖禍,便強行將他關在屋里。 門口派兵把守,對哪吒的管束不可謂不嚴。但結果呢?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哦不,哪里有過度控制,哪里就有出格叛逆。 哪吒要么設法引發門衛的內訌,趁機逃出去;要么簡單粗暴直接踹走守衛。然后呢? 當然是,令全城百姓嚇得魂飛魄散。 如果有人辱罵他“妖怪”,哪吒會氣得怒火中燒,狠狠報復辱罵者,其結果是,所到之處雞飛狗跳、一片狼藉。 你看,起初李靖覺得只要把哪吒關起來,就能控制住他的魔性了。 事實上,牢籠和門衛并沒有關住哪吒,相反,令哪吒內心充滿厭惡、反抗之意,轉而變成暴戾、破壞的行為。 在這里,我們不妨把“魔性”看作是每個人天生對自我獨立的心理需求。 生而為人,誰都希望自己不被人控制,自己獨立自主,我的人生我做主。 所以,阿德勒心理學派認為: 我們無法真正控制另一個人。 我們能控制得的只是自己和周圍的環境。 《正面管教魔法書》告訴我們,孩子擁有與自己年齡相稱的控制權越多,就越會懂得如何下決定以及承擔責任。 但問題是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父母該怎么辦? 第一,放權、收權用對時候。 觸碰了底線,權力是決不能放的。放了就是“放虎歸山”。 控制自己時,可以放權。 第二,協助孩子建立計劃。 通過問孩子“你的計劃是什么?”,不僅能保留孩子的尊嚴,更能督促他們獨立完成任務。 如此一來,各自安好,何樂而不為。 ![]() 03 — 用金錢代替一切 影片中哪吒年滿三年,將面臨雷電擊斃的宿命。 父親李靖得知這一消息后,便暗中把云神送的兩張咒符帶回人間,其中一張作為平安符塞進哪吒的腰包。 只要時辰一到,雷電將轉移到自己身上;哪吒會安然無事。 李靖做出了以己之命換哪吒之命的決定。 就是這一舉動,哪吒在無意中知曉了,感動得涕淚俱下;決心要拼盡全力去保護父母和陳塘關百姓。 可以說,李靖自始至終送給哪吒最重要的禮物就是這一張“平安符”。 你說它值錢嗎?對于不知情的無關之人,也許一文不值。 可哪吒卻感動得棄惡從善,從此江山也改了顏色呢? 《正面管教魔法書》引用阿德勒的研究結論: 如果孩子能感覺到與家人之間的情感聯系,就能獲得歸屬感。 當他認識到自己能為家庭做出貢獻,并具有一定的個人力量時,就會獲得一定的地位感。 而兒童首要的目標是獲得歸屬感和地位感。 所以哪吒能從李靖塞給他的平安符感受到“歸屬感”,這是至關重要的。 對他而言,這不是一張可以用金錢衡量的咒符,而是最能感受自己屬于那個家,是父母親生的,不是異類,更不是妖怪。 之前李靖夫婦所做的種種努力,不是不對,是沒能讓哪吒體會到歸屬感。 百姓們的謾罵、母親的擔憂、父親的管束,包括太乙仙人的點化和教導,讓他覺得自己是妖怪,而不是李靖夫婦那個家的真正一份子。 寫到這里,不用我多說,大概都能明白“用金錢代替一切”的嚴重后果了。 ![]() 不是錢不好,是錢買不來孩子對歸屬感的渴求。 《都挺好》之明玉成年后享有財富,但面對原生家庭,依然不快樂,難以融入其中,原因就在于父母的行為曾經令她失去歸屬感。 走出誤區,走進正途。 和孩子一起成長,父母能收獲的不只是家庭教育的成功,更是人生的贏家。 人間有味是清歡,清歡正在家和處。 |
|
來自: 昵稱41092717 > 《家庭教育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