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系病證包括很多,如腎炎、腎病綜合征、腎衰竭、腎功能不全等。在腎系病證的治療中,大家能想起哪些常用藥對?你能想到的那些可能都不大會出現在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這份清單中。不信?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用量:紫蘇葉15g,蟬衣10g,益母草30g。 功效:疏風解毒,活血利水。 主治:腎炎,腎病綜合征。 按語:三藥合用,有利水消腫、消除蛋白尿、改善腎功能之效。 用量:附子10g,仙靈脾15g,黃芪30g。 功效:溫補脾腎。 主治:慢性腎炎脾腎陽虛者。 按語:慢性腎炎呈脾腎陽虛者,溫補脾腎是重要法則,附子、仙靈脾、黃芪乃為關鍵性藥物,臨證除舌質紅絳者之外,均可以此為主藥隨證加減。附子、仙靈脾不僅可以溫腎,而且還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黃芪益氣培本,促進血液循環,兼能利水,有助于腎功能恢復。 用量:黃芪30~60g,地龍10~15g。 功效:益氣化瘀。 主治: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中風癱瘓證屬氣虛血瘀者。 按語:慢性腎炎水腫是標,腎虛是本,益氣即是利水消腫,化瘀可以推陳致新。補腎有二,一是填精以化氣,二乃益氣以生精。氣病及水,益氣補腎則有利水之功,故宜先用此法消退水腫,促進腎功能之恢復,繼則配合填補腎精以鞏固療效。黃芪補氣利尿,地龍化瘀通絡,合奏益氣化瘀、利尿消腫、降低血壓等功效,在辨證論治方中加入此兩藥,往往可收到浮腫消退、血壓趨常、蛋白尿陰轉的效果。 用量:黃芪30g,肉桂8g,車前子20g。 功效:益氣溫通,利水消腫。 主治:腎炎、腎病綜合征水腫屬陽虛水停者。 按語:黃芪、肉桂益氣溫通,車前子利水消腫,三藥合用,對腎炎、腎病綜合征水腫屬陽虛水停者效果較好。 用量:黃芪30g,益母草60g。 功效:益氣活血行水。 主治: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 按語:黃芪補氣,益母草活血利水,兩者相伍,功效益彰。若消水腫,需用至90~120g效果始佳。 用量:生大黃3~6g,大黃炭15~30g。 功效:瀉下排毒。 主治:慢性腎衰竭。 按語:大黃瀉下濁邪,可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對多種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腎衰竭尿毒癥均有良效。如服后大便次數在3次以上者,可酌減生大黃用量,以大便每日2次為宜。 用量:大黃10~15g,人參5~8g。 功效:泄濁排毒,益氣扶正。 主治:①正氣衰敗,邪毒壅滯之尿毒癥。②急性心肌梗死,癥見大便秘結,非通下而不能緩解癥狀者。③各種血液病,正氣衰敗而又有火氣升騰之吐血、衄血者(此時用生曬參)。 按語:兩藥配伍,用于邪實而正虛之證,邪實而正不虛者忌用。 用量:大黃8g,草果仁6g。 功效:泄熱,化濁,解毒。 主治:腎功能不全,癥見濕濁化熱,毒邪內陷,邪毒交阻而上逆者。 按語:大黃泄濁解毒,草果仁燥濕化濁,兩藥合用,適用于濕濁毒邪蘊滯之證。如熱勢較重,或陰傷津虧者忌用。 用量:附子6~10g,大黃10~20g。 功效:溫陽活血,泄濁解毒。 主治:①慢性腎炎尿毒癥屬陽氣虛衰者。②寒疝,睪丸鞘膜積液。 按語:附子、大黃再加細辛,即為《金匱要略》大黃附子湯,是溫下法的代表方劑。今將附子、大黃用于慢性腎炎尿毒癥,乃取附子溫陽化氣、利水解毒,大黃通腑導下、泄濁排毒之用。但陰虛內熱或火毒熾盛者不宜。陽氣虛衰較甚,不耐附子溫燥、大黃攻下者,可配牡蠣、蒲公英、丹參、扦扦活煎汁保留灌腸為佳。 關于用附子、大黃治療疝氣,《止園醫話》有論:“中醫治疝之藥,率用川楝子、小茴香、木香、橘核、茘枝核、山楂核、炒元胡等,輕證疝氣,相當有效,甚則用附子,其效卓著。然以余之經驗,最效之方,則為附子與大黃合劑……余實已經過數十年之臨床實驗,以附子加入普通治疝氣藥中(即上列川楝子等藥)速收特效?!?/p> 用量:六月雪、綠豆各30g。 功效:清火解毒,活血利水。 主治: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癥。 按語:單用六月雪30~60g煎服,治腎炎高血壓頭痛有效。 組成:水蛭100g,生大黃50g。 功效:活血散瘀,滌痰泄濁。 主治:腎病綜合征。 用法:共研細末,裝0號膠囊,每服5~8粒,每日2次。 按語:在辨證論治的處方基礎上加用兩藥,可顯著提高療效,可改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和脂質代謝異常,消退水腫,阻止病情進一步發展,對改善腎功能頗有幫助。 用量:烏藥30g,金錢草90g。 功效:解痙排石。 主治:腎及膀胱結石絞痛。 按語:烏藥“上入脾肺,下通膀胱與腎”,與金錢草配伍,可解痙排石,用于治療腎及膀胱結石所致絞痛,屢收顯效。 用量:黃芪30g,劉寄奴20g。 功效:益氣化瘀利水。 主治:前列腺肥大之溺癃,證屬氣虛瘀濁阻遏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