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夢想的起源 這一回的旅行路線,一方面是為了領略大西北的風土人情,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尋覓歷史的足跡,感知大國夢想的緣起。 穿越河西走廊的線路圖(制圖?孤城)從中川機場到市區可以選擇三十元的大巴以及緊連機場的城際動車。動車車次很多,提前查清楚買好票,能比坐大巴車節省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中國旅游的標志——出土于武威的“馬踏飛燕”就收藏在甘肅博物館中,其做工的精湛和想象力的豐富,真的是怎么看都覺得很震撼。 在進入烏鞘嶺隧道前,從安門收費站下高速,這里保留著一段古長城,有明朝的,也有漢朝的。 這種荒蕪,不僅是古長城要面臨的,越往后走,走進河西腹地,就越能感受到這種遼闊的寂寞。 ![]() 這座始開鑿于北涼時期的石窟,距今已有近1600年歷史了,被業內譽為中國的“石窟鼻祖”。 天梯山石窟的大佛面朝大湖,與黃羊河水庫僅一道堤壩隔開,這幾尊立在水庫腳邊的佛像,看起來又危險又神秘。 ![]() ![]() ![]() ![]() ![]() 早晨我們先去了雷臺漢墓,出土馬踏飛燕的地方。 進入墓藏,大有一種“盜墓筆記”的神秘感,墓室只能彎著腰通過,越往里走,越覺得寒意嗖嗖。并且,漢墓全由磚石層層疊壓架構,沒有使用任何粘合劑,在墓室中還可看見古時候的摸金校尉留下的盜洞。 ![]() ![]() 當年霍去病將匈奴趕出焉支山以后,就在這片肥沃的草場上建立了一座軍馬場,這個組織存續了2100多年,至今它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軍馬場了。 然鵝——我們眼巴巴地望著焉支山跑了半天,雖然草原近在眼前,雪山也近在眼前,牦牛和黑毛驢自由自在地吃草,一片美好肥沃的景象。可是,說好的萬馬奔騰呢??? 所以其實我們第一次去軍馬場的時候,完全沒有找到接待游客的地方,于是就直接開車走了。 ![]() 我們開車途徑焉支山下的紅山窯鄉,一個餐館老板用水桶接了一些水,在底部安上一個水龍頭,可以讓客人勉強洗一下手。 飯店里進來的幾個女人,她們裹著頭巾,臉龐仍舊被太陽曬得通紅,這里的每個人無論本身有怎樣俊俏的容顏,都顯露出被風沙打磨的粗糙與堅韌。 我們走了一些非常偏僻的路,遇見太多凋落的村莊。大多土地不知是荒廢還是時節的緣故,露出沉默與荒蕪的凋敝,尤其在太陽下,大地褪色的速度不可阻擋,讓人有些觸目驚心。 第一次看到黃土坯的房子,了無生氣,蒙著陳舊的氣息,竟然讓我以為發現了一處新的古代遺址。 扁都口,曾經是一個多么兇險的地方!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他剛小心翼翼地走出扁都口就被匈奴騎兵擄走并扣壓了整整十年。隋煬帝和他的隨從們還沒走到扁都口,就在大斗拔谷遭遇暴雪,死傷大半,連皇帝的姐姐都沒有幸免。 ![]() 大斗拔谷是一個橫穿祁連山的深邃峽谷,從古至今都是從青海進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穿行在谷中,兩側怪石嶙峋,迎面山風陰沉,天氣也變幻莫測,我們就經歷了一次從艷陽高照到大雪紛飛的一次神奇轉變。 ![]() ![]() 沿著302省道,連綿不絕的雪山頂讓人激動不已,如瀑布滑落的高山草原上布滿了雪花一般的羊群,很多咩咩們跑到馬路上,漠視交通規則,自由地撒歡。 ![]() ![]() 大佛寺最早是西夏的皇家寺院,寺內有一尊釋迦牟尼涅槃像,也是中國最大的室內臥佛,佛身長34.5米,大佛的一根手指能躺一個人。 ▼傍晚的冰溝丹霞,如一座座奇幻古堡 很多人穿行河西走廊都不會在酒泉停留(專門去衛星基地的除外~)但我們還是建議在酒泉踩一腳剎車,走上街頭望望雪山,去公園里看一眼那口泉水。 ![]() ![]() ![]() 從抵達酒泉的時候,干旱的感覺就愈加明顯,但好歹在酒泉還能看到祁連雪山,到敦煌的時候,抬頭就是一座沙漠阿喂!! ![]() 沙漠風光是另一番美感,鋒利的山脊線在藍天下隨意延展,成排的駱駝在沙漠里緩緩穿行,而爬上沙漠的高處去欣賞日落也成為大多數游客的選擇。 如果感覺體力充沛,不妨去爬一下沙丘,體驗一下怎么還不到頂的絕望是什么感覺,哈哈哈哈。。。 ![]() 但是要知道,陽關、 玉門關在安史之亂后就基本荒廢了,當人們真正再次想起這片遙遠的風景,已經是一千年以后。 一千年啊!! ![]() 陽關和玉門關就是這種心情,多么悲傷啊,它們在風中坍塌的時候,沒有人記錄到那個時刻。于是,今天也沒有人知道陽關和玉門關的具體位置。 我們只知道,這是兩個異常孤獨的地方,這里沒有老友,沒有春天,只有肅穆地注視著東西方交匯的人群,為他們頒發出入中國的護照。 最終,若是告訴我,陽關就是那個丁零的烽燧, 玉門關就是那個小小的方城 ,我是不相信的。它們應該有更宏大的氣勢和格局,比之嘉峪關 ,至少不能遜色太多。 繼續西行,差不多都接近羅布泊了,羅布泊很大,所以不只是“耳朵”才是羅布泊 。 在這里我們進入了雅丹魔鬼城。 ![]() 莫高窟的很多東西都值得揣摩,世界四大古文明曾經在這里短暫而輝煌地交匯,而莫高窟將人類歷史上的高光時刻保存了上千年。只是參觀時間以及參觀洞窟的限制,短時間里又很難欣賞出所以然,只能在導游的指引下快速地走馬觀花。 王道士用其一生守護莫高窟,在他的個人能力范圍里,他已經做到了最大的努力,而且敦煌文物在當時的背景下流到海外,也引發了全球性的敦煌學研究,算是福禍相依吧(自我安慰一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