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歌意境安頓生命提升生命的途徑,大致有二: 一是以大自然為精神家園,二是以“體道”為人的存在之提升。 一)以大自然為精神家園 在中國的古典詩歌里,大自然常被當作撫慰靈魂的方式。 尋求自然山水以安撫身心,止泊精神,為中國傳統(tǒng)文藝的一大傳統(tǒng)。然而很少有將此上升為詩歌之本體論的。 1、陶淵明《飲酒其五》“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佳意,欲辯已忘言。” “邁邁時運。穆穆良朝。襲我春服。薄言東郊。山滌余靄。宇曖微霄。有風(fēng)自南。翼彼新苗。” “斯晨斯夕。言息其廬。花藥分列。林竹翳如。清琴橫床。濁酒半壺。黃唐莫逮。慨獨在余。” “平疇交遠風(fēng),良苗亦懷新。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 2、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3、李白《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自遣》“對酒不覺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鳥還人亦稀。” 李白《憶東山》“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白云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在這些詩中都呈示一種個體生命與宇宙大自然生命之間默契的欣悅與陶然適意,呈示大自然無邊燦然的生機意趣,同時也表現(xiàn)了詩人由此而掬取的一份生命之甘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