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孤勇 一世雍容 8月23日 蒼茫的西北平原之上 有嫵媚多姿的新疆 有鐘靈毓秀的陜西 有粗獷遼闊的青海 有人文薈萃的寧夏 還有緘默孤勇的甘肅 甘肅 滿足了世界對于蒼涼的所有定義: 有飛沙走石,也有孤城長云 有大漠孤煙的孤獨,也有西風烈馬的颯沓 有風吹過天上鳥無蹤影,也有石飛過地上寸草不生 甘肅,一身孤勇,一世雍容來自觀城者 遙遠的甘肅,東接陜西,西達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寧夏、內蒙古,九曲黃河從蘭州穿城而過,廣袤的甘肅便分南北。特殊的地理和厚重的歷史在這塊土地上,織就過無數燦爛篇章,讓甘肅包容了不同的自然風光在這里交相輝映,也讓這里變得更加多元、更加美麗、更加輝煌。 關于甘肅的故事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公元前121年,19歲的霍去病揮師河西,大敗匈奴。落敗的匈奴一路逃亡一路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10年后,西漢漢武帝在甘肅一帶將黃河以西分置四郡,黃河以東置五郡,統歸涼州(武威)管轄。 公元前119年,47歲的張騫手持使節,二使西域,打通了西漢與西域諸國之間的關卡,中國與世界產生了首次意義上的聯系,這條路如今我們稱呼它為“絲綢之路”。 月牙泉 玉門關 到了唐時,儒學、佛教、音樂、歌舞的空前繁盛時期,這也讓涼州(武威)、甘州(張掖)、沙州(敦煌)等地的文化得到了有力發展,這個時期人們習慣將甘肅稱為邊塞。撐起半個盛唐的“李杜”二人都受邊塞影響極大;生于涼州的李益,也耳濡目染,也成為邊塞詩人的代表之一;王維、岑參、白居易、杜牧等人,都為這里寫下了流傳千古的詩詞名句。和邊塞詩歌并盛的,是邊塞的樂曲,佛教音樂《波羅門佛曲》傳入宮廷后,被唐玄宗李隆基改制為著名的《霓裳羽衣舞曲》。邊塞曲流入中原后,成為教坊大曲,宋時柳永以《八聲甘州》的詞牌,寫出了傳誦千古的名篇。 彼時的甘肅有文化的滋養,經濟繁榮,風頭無兩。本應該是不食之地的黃土地卻有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迷醉和風情。到了女皇武則天的時代,這片土地更是成為了天下糧倉,詩人陳子昂曾向武則天進言:“開置屯田,盡水陸之利,稻豐收稔,一縑數十斛,積軍糧數十年。”《讀史方輿紀要》曾這樣描述它的繁榮:唐之盛時,河西、隴右三十三州,涼州最大,土沃物繁、人富其地。 而這之后的千年間,甘肅在整個中國的歷史進程中,無論名字怎么變,無論身份怎么變,仍然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 武威(涼州白塔寺) 沿著河西走廊進入甘肅,從東往西細數:涼州(武威)、甘州(張掖)、嘉峪關、肅州(酒泉)、瓜州、沙州(敦煌)。從東向西自然景觀也因之層次分明,從黃土高原到水清林茂,從荒漠草原到小麥覆隴黃。 人們對于甘肅的印象是滄桑的風沙,誠然黃土高原是甘肅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它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走進絲綢之路必須經歷的難關。直到今日,黃土之上的慶陽還流傳著傅介子怒斬樓蘭王的廝殺聲,王昌齡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也還聲聲入耳。 莫高窟第96窟,標志性建筑“九層樓”。 第320窟藻井 莫高窟壁畫 莫高窟壁畫 甘肅的故事總是帶著一絲宗教色彩,佛教從西向東傳播的過程中,更是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千年的印記。平涼的南石窟寺、慶陽的北石窟寺,完整保留了南北朝時期的佛造像,被譽為“隴東石窟雙明珠”,對中國的佛造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河西走廊之上,留下了鳩摩羅什埋頭譯經十七年的身影,埋葬了無數大小乘佛教的高僧們的腳印。季羨林先生曾說:“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交匯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河西走廊,沒有第二個。” 河西走廊的盡頭是絲綢之路的咽喉,是茫茫戈壁的一顆明珠——敦煌。東漢時期,一位名叫樂尊的和尚,行至敦煌鳴沙山時,忽望見金色佛光漫天灑落,崖壁上閃爍躍動的光芒化成了佛陀的身影。于是感應佛昭,停駐腳步,虔誠的在鳴沙山東面的崖壁上開鑿出了莫高窟的第一個洞窟。其后,石窟增建,僧眾云集,信者攘攘。不論時間如何流逝,敦煌仍然是佛陀繪滿四方畫壁,梵音響徹西北。 祁連山 祁連山 如果說,河西走廊是戈壁千里的“大漠孤煙直”景象,那么嘉陵江水系遍布的嘉峪關,則是山高水長、鳥語花香的秀麗勝景,這里也是祁連山脈的起點。 鳥瞰祁連山脈,雄偉挺拔、連綿亙絕放眼四望,水清林茂、黍麥飄香。祁連是匈奴語,意為天,祁連山即“天山”之意。詩仙李白的《關山月》寫的就是祁連山的浩蕩巍峨: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那時,祁連山是“由來征戰地”,由漢至唐,戰亂不斷。雖然背負著太多的金戈鐵馬,但也不能阻止祁連山的風景如畫。祁連山的風情是不分四季的,從暮春時節連綿的草場,到初秋時節成片交錯的小麥和油菜花;從盛夏時節漫山遍野的青松翠柏,到隆冬時節山野之上的銀妝素裹。 黃土高原 時至今日,雖然祁連山上再也聽不到“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豪情與唏噓,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余暉卻仍照耀著甘肅。在這光輝里甘肅人用生命吼出一嗓高亮秦腔,響徹了這片西北大地。 從黃土高原的悠久歷史,到河西走廊的輝煌人文;從祁連山上的壯麗恬靜,到嘉峪關的雄偉壯觀;從舉世矚目的莫高窟,到蜚聲中外的西北秦腔,燦爛的風景與文化和甘肅一路相隨…… 甘肅脫掉貧瘠的外衣,依舊雍容華貴。 |
|
來自: 一為遷客zvcf6f > 《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