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的孩子,竟然在自己的房間門上貼了一張字條,上面寫著:大人免進(爸爸除外)。“這不是有意氣我嗎,家里一共就三人,她,她爸和我,還大人免進,爸爸除外?她還不如直接寫,媽媽禁止入內呢。”大家說,還不是你老管著孩子,成天呵斥孩子,人家才煩你的。 小張的女兒名叫朵朵,前些日子幼兒園放暑假,小張出差不放心。于是在客廳里安了一個監控,以便時時查看孩子的情況。 “朵朵,不要看電視了,念唐詩去!” “朵朵,別老躺在沙發上,好好坐著!” “朵朵,把電視關了!眼睛還要不要了!”
孩子明顯是被媽媽說煩了,媽媽越是叫她干什么,她越是磨磨蹭蹭地不肯干。 甚至到最后,她把攝像頭調轉了方向,故意讓她媽媽看不到她。《怎樣學會和孩子說話》一書中寫道:在這個世上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說話的父母。孩子不聽話,追根究底,其實就是我們大人和孩子的溝通方式出了問題。短劇《媽媽的遙控器》,講述的是一個控制型的媽媽用遙控器控制兒子小偉的故事,讓人看了不寒而栗。小偉的生活就會永遠卡在犯錯誤的那一天,直到小偉改正錯誤為止。然而即使自殺也是被媽媽控制著的,每次他都死不成,媽媽會用遙控器把他救回!有一天,小偉趁媽媽不在家,他偷著從保險柜里取出了遙控器。正當他以為從此以后可以不被媽媽控制時,媽媽出現了。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家長們沒有這樣的一個遙控器,可是他們的“遙控”卻無時不在:控制型的教育方式最容易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這樣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更容易導致親子關系的惡化。王猛從小就受父母的“控制”,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擇校就業。生活在父母控制下的王猛雖然學業很優秀,心理卻長期壓抑,一直想擺脫父母的陰影。終于在而立之年,他切斷了與父母的一切聯系,12年不歸家,與父母走向了無情的決裂!國外的一項研究顯示,有90%以上的父母在孩子出生的頭幾年里都對孩子吼叫過。時下的熱播劇《小歡喜》中,就有一個時常對孩子吼叫的媽媽,她就是方一凡的媽媽童文潔。這位自帶音效的媽媽常會讓我們忍不住啞然失笑,因為從她身上很多家長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孩子不小心把水杯弄灑了,她會吼:“你長不長眼睛啊?”孩子吃飯掉飯粒,她也吼:“你都多大了,怎么吃個飯都吃得滿地都是!”前幾天,玲玲出差,聽她老公說,孩子一回到家,書包一丟,興奮地喊到:“全國人民解放嘍!”由此可見,一個吼叫的家長在孩子眼中是多么的不受歡迎!而相反,劇中另一位媽媽和孩子的溝通方式卻和童文潔截然相反,她就是季楊楊的媽媽劉靜。這位溫柔媽媽無論和兒子談論什么事情都輕聲細語,令好多人都非常喜歡她,特別是孩子。同事小張的女兒朵朵就曾指著這位溫柔媽媽劉靜,對爸爸說:“我要季楊楊的媽媽來做我的媽媽!”聲音越大,孩子注意力反而越無法集中,而只把注意力關注在了吼叫人的情緒上面去了。此外,父母長期的吼叫的溝通方式,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影響。有專家研究發現:幼年時,經常遭遇父母大吼大叫的孩子,容易孤僻、懦弱、不自信,形成“討好型人格”。如果復印件出了問題,那一定是原件出了問題,也就是父母出現了問題。那么,怎么樣才是最有效最正確的教育方式呢?歸結如下幾點: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說過,自己獲獎的作品就是獻給自己偉大的母親的。在莫言記憶中有一件小事永生難忘:那時他還很小,提著家里唯一的一把熱水壺去公共食堂打開水。結果失手將熱水瓶打碎,他嚇得要命,鉆進草垛,一天沒敢出來。傍晚的時候,莫言聽到母親急切地在呼喚他的乳名,就從草垛中鉆出來,他以為母親會打罵他。但母親并沒有這樣做,而是撫摸著他的頭,把他抱在了懷里。母親的這一舉動讓他溫暖一生,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什么能比得上母親對他的愛。孩子的成長,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不斷改正錯誤的過程。孩子即使犯了錯,父母也要學會包容孩子,給他無條件的愛。多年以前,有一個男孩坐在家門口看天空,媽媽叫他回家吃飯。他說:'媽媽,我想去月亮上玩一玩。'媽媽回答他說:'哦?那你要記得回來哦!'這個故事發生在八十年前,那個孩子的名字叫做阿姆斯特朗。是登上月球的第一人。孩子雖小,但和大人一樣,也有自已內心的想法,而我們大人往往就忽略了這一點。《嬰語的秘密》里提到一個觀點:尊重孩子,即便他只是一個襁褓中的嬰兒。所以,即便是孩子,我們也要尊重他,不要用大人的思維模式去管控他、嘲笑他,從而阻礙了孩子的成長。那時嘟嘟正是喝奶的年齡,所以一餓了,就大哭著要喝大牛奶,媽媽去沖奶的功夫,他也是哭鬧個不停。這時作為爸爸的樊登就趴在兒子身邊,對兒子說:“你知道什么叫耐心嗎?就是媽媽去沖大牛奶的時候,你不哭,等媽媽沖奶回來就叫耐心。”第二天,嘟嘟又哭鬧著要大牛奶,這時樊登又趴在他身邊。嘟嘟想了想,說:就是不哭等媽媽。然后慢慢停止了哭鬧。樊登馬上表揚了兒子,說:“對,這就叫耐心,兒子真棒,學會了耐心等待。所以孩子在年齡小的時候,可能不知道什么是正確、什么是錯誤的行為。不要太苛求,要用心地和孩子做好溝通,才能成就一段良好的的親子關系。所以,想要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就從好好和孩子溝通做起吧。作者:許小貓,又名原心。高校教師,二孩媽媽。愿和你一起以理性看世界,以溫情暖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