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脹,這種癥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這肚子要是脹起來,真是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怎么著都覺得難受,如果是一些疾病引起的,那后果更為嚴重。 所以,對于胃脹這種小小癥狀,我們仍然要引起重視。那么,哪些原因可以引起胃脹?哪些食物可能是胃脹“元兇”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吃得太快,咀嚼不充分,而且會吞咽大量空氣,加重胃部消化負擔,從而一起胃脹、腹脹、反胃等問題。 2、吃得太飽,也很容易出現胃脹、腹脹,尤其是那些本身就有腸胃疾病的人,胃脹等情況更為明顯。 3、吃鹽太多,會讓身體存水,從而產生脹氣,因為胃脹。 4、進食一些食物也容易出現脹氣,比如豆類、淀粉類食物等。 5、一些疾病,也會出現胃脹,包括慢性胃炎、胃潰瘍、腸炎、腸梗阻、習慣性便秘等腸胃疾病,消化不良癥、腸易激綜合征便秘型等功能性疾病,胃酸過多等,這一點要格外注意,如果經常出現胃脹,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以保安心。 總的來說,除了一些疾病引起的胃脹以外,大多數時候都是因為飲食不當引起的,尤其是一些食物,吃多了,很容易出現胃脹。 第一、豆類:食用大量豆類,很容易出現胃脹,因為它當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可抑制體內蛋白酶活動,影響蛋白質消化,刺激腸胃,從而導致胃腸。而且,大豆當中的某些成分,在腸道微生物作用下可產氣,從而出現胃脹、腹脹等情況。 第二、高淀粉類食物:這類食物中的淀粉、糖類、纖維素含量是比較豐富的,如果和肉類食物一起食用后,經腸道細菌充分發酵,會產生大量的硫化氫、氨氣,如果無法及時排除,氣體蓄積在腸道,就會出現胃脹等情況。日常生活中比較多見的淀粉含量比較高的食物有土豆、紅薯、芋頭、南瓜等。 第三、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甘藍等,這些蔬菜當中含有一種蜜三糖的復合糖,不易吸收,再加上人體缺乏分解棉籽糖的酶,所以大量食用后也就容易產生氣體,引起胃脹氣。不過因為這類食物營養比價豐富,所以不要因為這些食物易產氣就放棄食用,你可以同時食用高纖維食物來改善胃脹氣的狀況。 所以,為了避免胃脹,大家平時在吃這些食物的時候,要注意控制量哦~ 從中醫角度出發,胃脹也有一些調理的方法,大家不妨一試: 首先,可以嘗試通過按摩的方式,來緩解胃脹的情況。給大家推薦一個按摩的方法:兩只手互相摩擦,只能掌心發熱,然后放置肚臍,順、逆時針方向交替揉全腹36次,反復3-5次,同時按摩足三里、中脘、天樞穴各30次。 一天一次,一周一個療程,堅持一段時間,就可以明顯改善這個情況。 其次,還通過食療來調理胃脹,比如可以多喝點米湯,米湯及大麥粥可以有效緩解胃脹氣、排氣及胃灼熱等問題;或者適當的吃一些高纖維的食物,對增加排氣有一定效果;還可以喝點純的蘋果醋加一杯水,在正餐時啜飲,有助消化,預防胃脹。 最后,還可以試試吃點中成藥,對調理胃脹也是有很明顯的效果的。但是不同的原因引起的胃脹,所服藥的藥物也是不同的,比如食積引起的,可以試試保和丸,長期便秘、腹痛及中老年氣滯食積證引起的,可服用四磨湯等等,所以,為了安全起見,也為了更快的康復,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溫馨提醒:如果上述這些方法都不管用,這時候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可能是身體出現了其他的疾病引起的,這時最好是及時去醫院檢查一下,查明病因,對癥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