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上有種現象叫“咬文嚼字”,作詩的時候,這種現象更加常見。如果我們把王安石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換成“到”、把宋祁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換成“盛”,是不是就缺了那種天然的生動感了? ![]() 賈島出生于公元779年,曾經出家做過僧人。在唐朝,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被稱為“詩圣”,李賀被稱為“詩鬼”,為什么賈島偏偏被稱為“詩奴”呢?其實,這正是因為賈島寫詩太刻苦認真了,他把“咬文嚼字”發揮到了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境界。 ![]()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 賈島太專心,一頭撞進了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里。韓愈聽賈島說完,建議他用“敲”字,因為這首詩寫的是夜景,夜晚非常安靜,敲門比推門更能傳達安靜被打破的生動。賈島恍然大悟,連連點頭。從此,文學史上就有了“推敲”的說法。 ![]() 賈島和韓愈的這一樁趣事被傳為了美談,“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流傳至今也成了名作。其實,無論做什么事情,天分都不是唯一的成功之道,賈島就向我們證明了,把事情做得完美,是需要一種“較真”的匠人精神的!對此你贊同嗎?
|
|
來自: 老姜s07mkqx69s > 《百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