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帶來一款不那么貴、但“毒性”又非常高的產品。 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有拍攝微距的需求,無論是拍攝花花草草、昆蟲、手辦、靜物之類的,但并不想再花幾千塊、上萬塊去買一支微距鏡頭,有沒有辦法解決呢? 當然有! 在這里我們介紹一個替代方案,耐司第二代近攝鏡,我們用一個780元的方案就能夠獲得類似專業微距鏡頭的效果。 這款近攝鏡的設計明顯不同于其他同類產品,它拿的手上的感覺是非常沉甸甸,金屬的鏡筒、外面波浪形的花紋方便旋轉安裝在鏡頭上面。 它由兩片玻璃組成,這是一個叫做消色差雙膠合光學透鏡的系統,能夠有效的去解決色相差的問題,讓光譜當中不同顏色的光線都匯聚在一個點上,也就有效的解決了色散問題。 另外還有雙面BBAR寬帶減反膜,其實最主要的作用是用來減少鏡片的反光,也就是增加光線的透射率,然后在鏡片外圓周涂了消光的黑漆。 所以整體上,它能夠提供更高的清晰度和迷人的焦外虛化,并且減少重影和眩光。 在這里,我們要區分一下“最近對焦距離”和“工作距離”之間的差別。 最近對焦距離,指的是被攝物體到焦平面的距離,也就是到CMOS上的距離。我們在相機上都會有條線,這條線就是CMOS的位置。 工作距離,指的是被攝物體到鏡頭前端的距離,這個距離要比最近對焦距離要小。 有的時候,當你離很近去拍攝,鏡頭有可能會杵到、或很接近拍攝物體上面。當我們把近攝鏡安裝在長焦鏡頭上,工作距離就會縮短為22-30cm,也就是只能在這個范圍內才可以合焦。 所以在小于22cm、或者遠于30cm的距離上是完全對不上焦的,此時需調整相機與被攝物體之間的距離。 我們比較推薦的是70-300mm區間的焦距,你可以使用這個焦距范圍內的變焦鏡頭,或者是定焦鏡頭來進行拍攝。 所以,大家手邊的70-200mm、70-300mm,甚至包括85、135mm之類的人像鏡頭,像24-105mm、24-70mm這類鏡頭也可以用。 只要焦段在70-300mm之間,都可以用這支近攝鏡讓它變成一支微距鏡頭。 它的口徑是77mm,也可以通過轉接環轉接到72mm,甚至是更小的口徑鏡頭上來進行拍攝。 在70mm端它的放大倍率差不多是1:2,在200mm端就能達到1:1的放大倍率,意味著拍攝的物體在成像平面(CMOS)上和實物是一樣大。 如果你使用的是300mm焦距的鏡頭,那么放大倍率可以達到1:0.7,也就是差不多是1.5:1這樣的倍率。 這樣的比例也就意味著,你所拍攝的物體在CMOS上的成像比原來的物體大1.5倍,這個很有誘惑力,有些細節就可以被放大的非常清楚。 接下來,我們來體驗一下這支近攝鏡的效果,首先使用一支70-200mm F4的鏡頭來拍攝。 這支70-200mm鏡頭最近對焦距離是一米,我們直接測量一個更加有實際意義的數據,就是被攝物體到鏡頭前端的距離,量下來差不多是1.2米。 我們裝上這支近攝鏡,可以看到鏡頭前端離開被攝主體的距離差不多是22、23cm,拍攝距離被大大的縮短了 ,那么拍出來的效果是什么樣子呢? 來對比一下: 左邊是不使用近攝鏡拍攝的效果,右邊是使用近攝鏡拍攝的效果。 右側這張照片我們使用了豎構圖來拍攝,可以看到,其實放大的倍率是非常非常大的。 另外,就是光有放大倍率其實對于微距拍攝來說也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有非常好的成像質量。 把這張照片放大來看一下焦點部分的銳度,這個畫質是非常可以,并且焦外虛化的部分也非常柔和,看起來很舒服,這些應該是歸功于兩片消色差鏡片。 放大到100%效果截圖 其實近攝鏡有很多種,但是品質高的并不是特別的多。也許有人會問近攝鏡和增倍鏡之間有什么差別? 增倍鏡是加在鏡頭和機身之間,放大倍率也會有所提升,但通常不會達到1:1的高放大倍率,并且會損失一檔到兩檔的光圈。 近攝鏡則是裝在鏡頭前面,不會縮小最大光圈,通過減少對焦距離的方式來增加放大倍率,拆裝也比較的方便。 再來看一組昆蟲的對比實拍。 拍這些小昆蟲的時候,200mm是遠遠不夠的,拍出來的物體非常非常的小。也許有人會說:“反正現在相機的像素都非常高,我可以裁切啊!” 這個當然沒有問題,這是一種現代科技帶來的便利性,但是我們和近攝鏡去做一個對比就會發現,哪怕把一張4200萬像素的照片放大100%所裁出來的效果,依然沒有辦法和近攝鏡所拍出來的效果去相提并論。 △ 不使用近攝鏡拍攝(上圖) 放大至100%截圖效果(下圖) ▽ 這種質感、銳度以及景深的感覺,依靠裁切遠遠達不到的,并且這張是一張4200萬像素高清的照片。 △ 使用近攝鏡拍攝(上圖) 放大到100%(下圖) ▽ 在拍攝的時候,建議大家把鏡頭的光圈設置在f8-f16,這樣能夠獲得一個比較好的成像質量,并且有足夠的景深。 可能很多人都會喜歡大光圈這種背景虛化的效果,但在微距攝影當中,哪怕是f16它的景深依然是非常非常的淺,所以要通過收光圈的方式去拍攝,才能夠獲得足夠的景深和成像質量。 并且收了光圈之后,快門速度通常都會比較低,建議大家使用三腳架去拍攝,保證清晰度。 在這種放大倍率達到1:1之類,特別大的放大倍率的拍攝的時候,請一定使用手動對焦,因為自動對焦很難在這些細微的主體之間去進行判斷。 比如說是對在哪一片花瓣上面、或是對在昆蟲的復眼的哪一個位置,這些都需要更精準的手動對焦才能夠完成。 如果大家使用的是微單相機可以放大對焦點,可以把對焦點放大到一個比較高的倍率,然后再慢慢的手動對焦,雖然會慢一些,但是你會看到畫面的細節和質感絕對會讓你贊嘆不已。 現在這支耐司近攝鏡安裝在70-200mm F4的鏡頭上,工作距離差不多是22-30cm,可以有足夠的空間去進行布光。 尤其是配合現在非常流行的LED燈,可以很靈活的去進行光線控制,得到很好的畫質和光線質感的照片。 其實廠家在設計這支近攝鏡的時候,已經把我們這些方方面面的拍攝需求考慮進去了,這一點是非常人性化的。 這支近攝鏡有一個使用上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它和微距鏡頭在拍攝時的體驗感,還是會稍稍有一些不同。 因為微距鏡頭是專門為了拍攝高放大倍率的照片來設計,所以它的對焦行程上會做得更細致,也就是說我轉動對焦環的行程比較大,但是對焦的移動量比較的小,便于精確的控制對焦距離。 而近攝鏡是安裝在普通的長焦鏡頭上面,對焦行程是原本那支鏡頭提供的,而它并不是為了微距拍攝專門設計的。 所以在手動對焦的時候輕輕移動一點點對焦環,焦點就有可能會跑得比較的快,這是兩者之間最明顯的差別。 那么近攝鏡的操作體驗和微距鏡頭還是會有一定的差別。 當然,對于一個售價780元人民幣的微距近攝鏡來說,這樣的體驗和畫質已經非常非常的好了,我們不能去和一個10倍價格的微距鏡頭去做這樣子的對比。 最后我們來總結一下這支耐司近攝鏡的特點:
首先非常的輕便、價格也很便宜,我們可以沒有太多的負擔,就可以在已有的鏡頭上面去體驗微距鏡頭的拍攝魅力。
同時我們也不需要在單獨帶一支微距鏡頭出門,這對于像我們這些有時需要拍攝一些生態類的旅行攝影師來說,大大減輕了負擔。
對于許多有拍攝產品進入需求,尤其是像淘寶、微店賣家來說,多一個近視鏡也可以去拍攝到產品本身的細節質感,能夠大大增加產品照片的說服力。
中心畫質和邊緣畫質都非常的不錯,并且色彩準確,焦外虛化柔和舒服,整體在成像質量方面沒有什么太多需要去擔憂的。
套裝里包含了多個濾鏡尺寸的轉接環,所以能夠非常方便的去適配我們我們手邊不同濾鏡規格的鏡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