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二胎了,政策放開后,有不不少家庭加入了生二胎的隊伍。然而有了二胎,也就有了新的問題——爭寵。 就拿我侄女來說吧,媽媽給她說想生一個弟弟,侄女是一萬個不愿意,每當媽媽說起,侄女就會打她,不準生。私下里,我就問她為什么不讓媽媽生個弟弟,她說,媽媽生了弟弟就不要她了,不愛她了。 先不說媽媽是否會一碗水端平,但孩子受到的關注肯定會少一點,畢竟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什么都圍著孩子轉,有了兩個孩子,那么多少都要分一些愛到另一個孩子身上,所以一孩抗拒生二胎大多也是這個原因。 最近閨蜜就遇到了這樣的事,一孩是女兒,二孩是兒子,女兒就問閨蜜:媽媽,你更愛我還是弟弟?這突如其來的問題,讓閨蜜感到頓時語塞,這怎么回答呢?愛女兒?愛兒子? 這時,媽媽的回答至關重要,影響孩子一生的生活和幸福。 1、誰乖就愛誰 這是大人經常說的,我想是家長本意是孩子都能乖,然后兩個都愛。然而不同的角度,可能對這種話有不同的理解。 同事家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原本一直比較懂事,但有了妹妹之后,看上去就不那么聽話了。妹妹經常要爸爸媽媽抱,想要什么不買就哭,滿足就不哭了。 大女兒感覺有了妹妹,自己被冷落了,每次自己要爸爸媽媽抱的時候,爸爸就不耐煩的說自己去玩。而且每次買東西,都必須要買雙份,不然就會爭奪,不是大女兒哭,就是小女兒哭。 別人都說同樣的東西買一個一起玩就好了,沒必要浪費。媽媽后來就只買一個,說一起玩,結果每次都被妹妹搶去玩,不給姐姐玩。同事就說,那誰乖就給誰玩吧。 可是事情的結果并沒有向自己想象的那樣發展,造成了兩姐妹關系更加的緊張了,尤其是大女兒的話明顯少了很多,更多的是一個人安靜的在那里做其他的事。 2、兩個都愛 有的家長心想,有了兩個孩子,必須一碗水端平,不能冷落了誰。這表面上是一種好的處理方式,是實際上可能有些不一樣。 有兩個孩子,都想自己是最被媽媽愛的那一個,如果媽媽說兩個都愛,孩子心中多少都有些不服氣。尤其是一孩,因為先出生,知道被愛的感覺。 心怡家兩個孩子,老大是男孩,老二是女孩,相差四歲,從老二還沒出生,她就做好了準備,必須一碗水端平,才能讓老大心里平衡。 可是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雖然在物質上,更多的照顧著大孩,但在情感上,卻偏向于女兒。 這讓男孩很生氣,心怡卻說,想要什么東西,都給你買了,你還想怎么樣,妹妹那么小,不照顧怎么長大啊。男孩心里委屈極了,甚至他還多次向媽媽說,把妹妹送人。直到男孩十多歲了,兩姊妹的關系才有所好轉。 3、媽媽愛你,你也要替媽媽愛弟弟 這是一種轉移式的愛,大孩得到了肯定的滿意的回答,知道了自己在媽媽心中的地位,孩子的幸福感也就不一樣了,而且明顯能感知孩子很高興。 小孩子說什么都喜歡帶個“最”字,而且喜歡什么都是自己是最好的,最優秀,最受歡迎的……而自己最被媽媽愛,無疑是他最想知道的答案。 小羅,家里也是兩個孩子,大女兒6歲,弟弟3歲,她原本也很抗拒媽媽生弟弟的,每次媽媽問要不要生弟弟,大女兒就說不準生。 后來,大女兒勉強同意生弟弟,小羅才生了二胎。當大女兒大一點了的時候,不知道從哪里來的問題,問小羅:媽媽,你愛我,還是愛弟弟? 小羅說:兩個都是媽媽的寶貝,媽媽都愛,但你是最大的,而且是最懂事的,所以更愛你,而弟弟是最小的,不愛他,他就沒法長大,所以你也要幫助媽媽愛弟弟,比如喂奶、拿尿不濕等,如果弟弟有什么不懂,你就當老師,教他怎么做,讓他像你一樣優秀。 給女兒賦予了一些權力,女兒也就更加的高興了,而且有模有樣的作起來,現在兩孩子關系可好了。 如何讓大孩更好的接受二孩呢? 大孩心中接受了二孩,那么他就事先做好了準備,甚至還會有期待感。 就比如我姐姐家,大孩是男孩,原本姐姐沒打算生二胎,也因為一孩抗拒,怕對一孩有什么不好的影響。可是身邊的朋友都陸陸續續的生了二胎,心里也多幾分對二胎的期待。 而且大孩有一天也突然說,好想要個妹妹,一個人玩實在太無聊了,就說舅舅家就是兩個孩子。羅叔叔家也兩個孩子,謝叔叔家也兩個孩子,自己一個沒法玩了。 這應該是受到身邊環境的影響吧,他看到了有兩個孩子的好處,甚至還說班上誰有弟弟了,誰有妹妹了。所以也特別的期待有個弟弟或妹妹,但更想要妹妹。 就這樣,姐姐就順水推舟生了二孩,是個女兒,大孩高興得不得了,逗她玩,給她拿尿片,味奶瓶都特別的積極。 所以想要二孩的媽媽,為了更好的讓大孩接受二孩,那么多讓孩子去有兩個孩子的親戚或朋友家玩,讓他感受那樣的氛圍,對他形成一種潛默化的影響,讓孩子主動的期待和接受二孩,是最好的方式。 已經有兩個孩子的家庭,如何平衡兩個孩子心中的愛? 1、公平對待 雖然大孩先出生,但對自己能記住事之前的時間里,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被媽媽愛的,所以當媽媽說,從小如何的愛大孩,大孩是沒有感覺的。 孩子大一點了,他能分辨愛,能分辨媽媽對誰好。所以有了二孩之后,還是要一視同仁,讓大孩知道,媽媽對弟弟或妹妹好,大也同樣的對自己好。 甚至有時自己能得到的東西,他們是得不到,那也是大孩的“優勢”,從而再慢慢教大孩獲得愛的時候,也可以多愛弟弟或妹妹。讓大孩主動愿意的參與到照顧二孩上來,那么大孩就不會不高興了。 2、不做比較 有個別的家長,就喜歡說大孩比二孩優秀,或二孩比大孩更棒,這就容易造成另一個孩子心理受到傷害,受到委屈。雖然本意可能是想讓兩個孩子相互學習,都能變得優秀。 但是在孩子的角度,可不是那么回事,受到表揚的就很高興,甚至會炫耀一番。受到批評的那個一就悶悶不樂,容易覺得自己真的很笨,容易極度表現好的那一個。 或者中間使壞,讓表現好的那一個受到一些“懲罰”來平衡自己的情緒。所以不要拿兩個孩子做比較,而是要找孩子的亮點長處來鼓勵孩子進步,爭取下次比這次表揚更好,用自己與自己對比,比兩個孩子做對比更有好處。 3、不要強制要求老大必須讓老二 不少家庭,認為老大年紀要大些,而且更早的獲得了家長的關愛,所以比需要付出精力對老二好。比如有好吃的讓著老二,好玩的讓著老二,甚至走路都要讓老二走前面。 這就讓老大心里很難過,當孩子提出“為什么”的時候,家長可能就是一句:“因為你是老大,所以必須讓著老二!” 媽媽這樣的做法,大孩明顯感覺到媽媽不公平對待,私下里,大孩可能會欺負二孩,來尋求心里平衡。也可能老二在獲得了“優待”的時候,會變本加厲,甚至還洋洋得意的在老大面前炫耀。 這不僅影響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更會影響孩子與父母自己的親子關系,即使是受寵的那個孩子也不例外的和父母不親近。 所以,家里有兩個孩子的家庭,家長的做法和態度非常重要,不僅僅是一碗水端平的事情,更要在乎孩子的感受。當孩子問你愛他還是愛弟弟的時候,要明白他心里期待的是什么,要怎么回答孩子才會滿意,要怎么回答,才會對兩個孩子的成長都有利。 希望文章內容能幫助到你,如果有什么問題,也歡迎大家指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