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語是世界第六大語言,與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同屬于羅曼語系,學習掌握了葡萄牙語后就能很容易掌握其他歐洲語言。 這一帶游客很多。  發現者紀念碑 里斯本全年大部分時間風和日麗,溫暖如春,舒適宜人。
極具地標意義的——4月25號大橋
4月25號大橋(葡萄牙語:Ponte
25 de
Abril),曾是歐洲第一長橋,世界第三長懸索橋,橋身全長2277.61米,橫跨河兩岸,極具地標意義。  葡萄牙4月25號大橋于1966年建成,最初以當時的獨裁統治者薩拉查(Salazar)的名字命名,被稱作薩拉查大橋(葡萄牙語:Ponte
Salazar)。后來,葡萄牙于1974年4月25日推翻了薩拉查(Salazar)的獨裁政權,后被稱為“丁香革命”。為了紀念葡萄牙人民在“丁香革命”中推翻軍政府,建立民主這一歷史時刻,就將薩拉查大橋改名為“4月25號大橋”。我們兩次通過4.25
大橋,上橋要交費,出來就不用交了。
 由于4月25號大橋外觀顏色近似于美國的金門大橋,所以經常被外界稱作金門大橋的姊妹橋。事實上,4月25號大橋是由建設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San
Francisco-Oakland Bay Bridge)的美國美國公司建造的。該橋上部有六個車道,下部有兩條鐵路道。在橋上可以俯瞰整個里斯本和靜靜流過的特茹河,景色蔚為壯觀。  如今的葡萄牙4月25號大橋已經經歷了四十多年的風雨,依然閃著紅色的光輝,宛若一條紅色的緞帶,懸在特茹河上,成為里斯本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建議游玩時長:0.5個小時。開放時間:全天。門票價格:免費。 太加斯河旁的基督像
 一個張開雙臂的基督像高高地矗立在Almada山頂,由此眺望里斯本市區及海峽周邊,景觀開闊。  葡萄牙比鄰國西班牙早50年脫離摩爾人的宰制。在這50年間,葡萄牙搶先展開了新世界的探索和征服。在航海家亨利(1394-1460)帶頭下,葡萄牙水手相繼出海,成為全球海域的探險先驅。當年航海的人們總是在這個雕像下出發,前往未知的世界。 藝術家法朗科(Francisco
Franco)花了10年時間,完成這尊高28公尺的雄偉基督像,連同下方82公尺高的混凝土底座,共110公尺高。
 基督像底座內的教堂  
   橄欖樹  里斯本依山傍水,整個城市分布在7個小山丘上,遠遠望去,色調深淺不一的紅瓦頂房屋和濃淡不同的綠色樹叢交相輝映,景色十分優美。
  這尊基督像于1959年樹立在伊比利半島的大西洋岸,面朝里斯本,興建靈感來自俯瞰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基督像(Christ
the Redeemer)。
  聳立于太加斯河口岸邊的基督像,見證了伊比利半島人民的宗教狂熱。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是流行于16世紀初期的曼努埃爾式建筑的典型,氣魄宏偉,雕刻華麗。 
院內有全國知名人士的墓地,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和著名詩人卡摩安茲就長眠于此。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是葡萄牙境內最大的教堂,被認為是葡萄牙國家的名片。 
 1502年,為了紀念達·伽馬從印度凱旋而歸,曼努埃爾一世下令開始修建這座華麗而宏偉的修道院。最初的計劃是想將這里作為紀念大航海及艾維茲王朝成員舉行葬禮的地方,但后來逐漸成為葡萄牙海員在這進行遠航之前進行祈禱的教堂。

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達·伽馬去世后,其遺體也被隆重地安放在這里。自此,這座修道院和大航海時代綁在了一起,成為了葡萄牙在那個時代獲得無比榮耀的歷史性建筑物。   整個修道院是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教堂,另一部分是回廊。
回廊莊重而寬大


1983年,熱羅尼莫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參觀教堂是免費的。   
參觀完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到旁邊的熱羅尼莫斯修道院食堂品嘗了修道院做的擁有170年歷史的獨特的葡式蛋撻。 
耐心排隊,終于買到了剛做好的蛋撻。跟別的地方的蛋撻還真不一樣,口感比較酥甜。 文字資料選自網絡,照片拍于2018.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