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國學趣談欄目又跟大家見面啦! 我們常說中華上下五千年,然而算上在良渚文化中被證實的夏朝文明,我們能得到的也只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再往上關于三皇五帝的事跡,雖然后世文獻詳盡,但終歸沒有出土確鑿的文物來證明其存在。 那么,那些糅雜著真實歷史與神話的傳說先賢到底有著怎樣的面目呢? 本期我們就來說說伏羲女媧這兩位人文初祖。 /伏羲與女媧的個體神話其實在最初的時候,伏羲女媧都是作為單獨個體而存在的。 伏羲 伏羲,傳說他是風姓,伏羲之名在各個神話傳記中又寫作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太昊,史記中稱伏犧。 他是早于炎黃二帝的華夏、苗蠻、東夷三族共祖。 在“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亦是福佑社稷之正神,同時也是我國文獻記載最早的創世神。 在1942年出土的長沙楚帛書中,記載了我國最早最完整的先秦創世神話,其中的主角正是伏羲。 而關于伏羲一畫開天,演繹先天八卦的故事更是廣為流傳。 《史記·太史公自序》載:“余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 陸游詩曰:“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 從某種意義上說,伏羲開天似乎比后來的盤古開天要來得更正統一些。 女媧 至于女媧,則為中國上古神話中唯一一位女性開辟神。又稱媧皇、女陰娘娘。 相傳女媧人首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化,以黃泥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并建立婚姻制度。
后因世間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補蒼天,斬鱉足以立四極,留下了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 有研究表明,女媧所處的民族,正好處于母親氏(部)族社會,向父系氏(部)族社會過渡的時期。
所以,才會有伏羲與之并稱。 /從兄妹到夫妻漢代的時候,雖然已經出現了代表伏羲、女媧的交尾圖,但卻還沒有伏羲、女媧為夫婦的說法。 東漢時期伏羲、女媧在民間只是被認為是兄妹,至于說二人是夫婦的,大概最早是唐代李冗寫的《獨異志》。
這里頭還包含著一個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大洪水故事。 傳說在遠古時期,曾爆發過一次大洪水。地上的一切都被淹沒了,兩兄妹因為坐在一只木盆中,因此才得以幸免于難。但是洪水消退以后,他們卻遇到了難題。因為當時地面上除了這兩兄妹外,已經沒有人了。 要想人類延續下去,只有這兩兄妹通婚。但是兄妹通婚,顯然是“不倫”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這對兄妹決定把命運交給上天來決定。他們把磨子取下來,一人一扇,在山上同一個地方往山下滾去。如果兩扇磨子最終重疊在一起,那么兄妹就結婚,傳宗接代。如果這兩扇磨子最終不重疊,那就算了,人類絕種就絕種吧。 最后的結果是,兩扇磨子嚴絲合縫地重疊在一起。這樣,兩兄妹就結了婚,人類又再往下延續。 這種來自中國民間的傳說,與西方關于諾亞方舟的故事是十分吻合的。被諾亞選上方舟,作為最純潔的血脈往下延續的,很多也都是兄妹。 也就是說,因為大洪水造成了對人類的嚴重破壞,人類不得不從同一脈出發,由此往下延續。 從這個角度來看,遠古神話中的伏羲和女媧從兄妹發展到夫妻,也就不難理解了。 /伏羲女媧交尾圖在漢代墓葬中經常能看到的女媧伏羲交尾圖,特征也幾乎都是如下三種。 兩者在畫面中位置對稱,一男一女,或交尾或聯袂;兩者形態特征及身體姿態類似(人首龍身),以面部和冠飾區分男女;兩者手中持物兩相對照,若伏羲手捧太陽,女媧則手捧月亮,或伏羲執規,女媧必執矩! 我們知道,規是畫圓的,矩是畫方的,而古人的宇宙觀是天圓地方。 所以規矩就代表著“天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疆吐魯番出土了很多唐代的帛畫,其中伏羲女媧的天文學旨趣則更加明顯,在畫面四周清晰的繪制了日月和二十八星宿的星象!因此,很多人直接會據此認定伏羲女媧是最早的太陽神和月亮神。 而在二元五行理論體系下,一切皆有對應: 陰陽、日月、天地、東西 男女、火水、德刑、 規矩 也就是說,伏羲與女媧這一對偶神,正是這種對應關系的集中體現。故而他們兩人: 一東一西,一男一女 一天一地,一規一矩 所以據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里說伏羲號稱“天皇”,那么女媧應該是號稱“地皇”,《抱樸子·內篇》里說“女媧地出”,大概就是這么來的。 這樣就會明白,漢代出現的這種伏羲、女媧交尾的圖形,實際上是他們取自《易經》中《泰卦》的觀念。 《象傳》說:“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泰卦是上坤下乾,坤為地,乾為天,地氣上騰在上,天氣下降在下,是天、地陰陽二氣相交之象,表示春季,春季也是萬物生發的季節。 天地交泰,是人類繁衍生息的社會和這個世界達到一個理想中的均衡,謂之大同。 而女媧伏羲,不僅是我們神話中的開辟祖神,他們之間的陰陽,天地,交合之相,也寄托著從古至今華夏民族最崇高的期盼。 天地大同,萬物自然。 以上就是本期的分享,如斯精舍,你的文化手冊,我們下期再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