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糖尿病早期并沒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癥狀(多食,多飲,多尿,不明原因體重減少),因此即便身體其他部位發出了警告,也沒有考慮過患糖尿病的可能,從而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期。 其實在中醫里,小腿上一些位置出現的疼痛,就可能就是糖尿病早期預警信號,趕緊來看看! 在迎面骨(小腿骨)的內側,用拇指由下向上按,如果有特別酸痛、脹痛、刺痛,可能是糖尿病的反映。 這種疼痛并非是一個固定的點,而是在小腿內側中段(下肢中段)游走。根據病情的輕重程度,還會上下發生變化。 該部位出現疼痛,除了糖尿病外,還會考慮一些代謝紊亂的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壓等。 【特殊情況】下肢中段同時對應胃、腸、盆腔。有的女性痛經時,該部位也會出現疼痛,可能預示子宮、盆腔部位的一些問題,如肌瘤、炎癥等。 中醫上認為,人體下肢其實就是足太陰脾經在小腿部位的經脈。中段對應消化吸收功能,最容易出現邪氣——“痰”。 中醫上有“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說。痰,是人體津液代謝異常產生的病理產物,也是很多病的致病因素。 中醫常說的痰包括經咳嗽、嘔吐排出體外的有形之痰,也包括不可見的、彌散于全身各經絡臟腑組織的無形之痰。 人體可以代謝“痰”,但如果它沒有被代謝出去,時間久了,過量堆積后“痰”就會變成阻塞身體經脈通暢,導致身體疾病的一種有形之邪——痰濕。 痰濕表現 腹部肥滿,胸悶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厚味,舌體胖大,舌苔白膩 應對方法 在膝關節的內下方,找到骨頭消失的部位;從這一處到內踝尖最高的骨頭。這一段可3等分,取中間這一段。這一段的上下分別有兩個穴位,上面的叫地機,下面的叫漏谷。 在局部滴幾滴油,用瓷勺從上到下刮10~15次,這個部位就會出痧,痧消掉之后繼續刮。兩腿交換刮,刮時可以感受到結節的位置。之后用瓷勺的柄,點住穴位,來回彈撥,以自己能忍受的力道為宜。 如果痰濕更加嚴重,就會變成痰瘀,疼痛主要表現在下段。 ? 偏重于痰的表現,可有頭暈昏沉、胸悶黏痰、胃脘痞滿、形體肥胖、肢體麻木、癥瘕痞塊、帶下白稠或黃稠、舌胖大、舌苔濁膩等痰證癥狀,兼有面色晦暗、肌膚甲錯、兩目暗黑、唇甲色暗、舌暗等; ? 偏重于瘀者表現,可有局部疼痛、面色黧暗、兩目暗黑、唇甲色暗、經色紫暗血塊、癥瘕痞塊、舌暗等瘀血證癥狀,兼有形體肥胖、口粘有痰、頭暈昏沉、苔濁膩等。 痰瘀互結為患,膠結難解,阻滯氣機,阻塞脈道,可造成全身氣血津液代謝紊亂,多臟腑功能失調,甚至危及生命。 應對方法 三陰交,是肝脾腎三條經脈交匯的穴位,位于足內踝上3寸(即從內踝尖加上手掌四指并攏的寬度)。 該穴位對應女性下腹子宮的區域。但對于糖尿病朋友,則是預示痰瘀的情況。 ? 如果還沒出現并發癥的糖友,發現痛點從上往下移動,建議去醫院檢測糖化血紅蛋白,以了解兩個月以來血糖控制的基本情況。 ? 如果確定是糖尿病并發癥早期表現的朋友,可以用比較圓滑的搗蒜杵,按摩三陰交穴,一次按摩不少于5分鐘。 每天都可以不限次數做這個按摩。對于女性朋友,也可以在月經前的一周用此方法。 另外,腿上還有一個化痰的穴位——下巨虛。首先,找到足三里,往下數四指,即為下巨虛穴。它也是一個胃經的穴位,按摩此處可以幫助通胃,緩解下肢下段的疼痛不適。 出現下肢上段疼痛,在中醫里說明脾虛。 脾虛表現 腹脹納少,食后脹甚,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或肥胖浮腫,舌苔淡白 脾主運化,脾虛就是說明運化弱了。這時就需要我們多進行運動,以調動脾的運化。 對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還需注意上段的疼痛有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信號。 應對方法 疾病發展是從痰濕→痰瘀→血瘀的過程,及時有效的健脾祛濕非常關鍵。 健脾化濕最重要的穴位是陰陵泉。翹起小腿,沿著脛骨邊緣,從下向上靠近膝關節骨頭處,有一個拐彎位置的內下方,就是陰陵泉。 用紗布包著熱水燙過的石頭,點住陰陵泉按摩。通過熱的刺激,使得脾氣生發,更好的發揮轉運功能;按摩后石頭變涼,可再換一塊溫熱的石頭繼續按摩。 【注意】石頭溫度,以用手能夠承受把石頭從水里拿出來的程度即可。 健康說 另外,從我們的小腿內側由下向上推,當發現有疼痛點時,可以在疼痛點處揉一揉。每次至少推10次。這個方法也可以使得我們身體里痰濕、痰瘀、血瘀得到一定的緩解。 |
|
來自: cdzhuwei_068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