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厭食溫中運脾湯【方 源】 蔣仰三效驗方【組成用法】 制附子3g 肉桂1g 干姜2g 炒白術6g 炒蒼術5g 茯苓6g 雞內金5g 焦山楂10g 神曲10g 炒枳實6g青陳皮各5g 甘草3g 水煎服。【功效主治】 溫中運脾。治療寒濕困中,脾失健運之厭食證。 【加減應用】 本方加減后還可療寒濕中阻之泄瀉、嘔吐、積滯等脾胃運化失司之證。兼泄瀉者加砂仁3g,苡仁米10g;兼嘔吐者加姜半夏6g,蘇葉梗各6g,旋覆花(包)6g,蔻仁3g;兼積滯者加檳榔5g,萊菔子6g,谷麥芽各10g。化積醒脾煎【方 源】 李玉奇效驗方【組成用法】 苦參 榧子 使君子 胡連 桃仁 水紅花子白術 山藥 檳榔片 焦楂 烏梅 甘草 劑量按年齡酌定。苦參不得超過10g,使君子不得超過5g,過量引起呃逆不止。水煎服,連服20劑為1療程。【功效主治】 本方有化積清熱的作用。可用于治療小兒厭食癥,癥見干瘦不欲食,或拒食,干嘔,出汗,脫發,大便干燥,小便赤黃。厭 食 靈【方 源】 董廷瑤效驗方【組成用法】 桂枝 炒白芍 甘草 生姜 大棗 太子參陳皮 谷芽 麥芽 山楂 制成口服液,每次服1支,每日3次。 【功效主治】 本方有健脾開胃作用,可用于小兒厭食,面少華,自汗盜汗,睡時露睛,苔潤脈弱腹軟無積患兒。思 食 丸【方 源】 陸鴻濱效驗方【組成用法】 烏梅6g 焦楂9g 神曲9g 谷麥芽各9g 法夏9g 陳皮6g 茯苓9g 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功效主治】 可用于治療納食不香,不思飲食,尤適宜于兒童、胃酸不足者或萎縮性胃炎。健脾增食煮散【方 源】 于己百效驗方【組成用法】 黨參12g 白術10g 茯苓12g 炙草10g 陳皮10g 砂仁6g 焦山楂15g 炒麥芽15g 神曲15g 雞內金15g 上藥粉碎,分裝于4個紗布袋中,沸水沖泡或冷水煎煮后服用,每次1袋,每日4袋。【功效主治】 本方有健脾益氣、消食開胃作用,可用于治療身體素質較差或大病、久病之后的小兒厭食癥。癥見食欲不振,納谷不香,多食則脘痞腹脹,懶言少語,喜靜不動,大便溏薄或有飧泄,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薄白,脈弱。【加減應用】 脘腹脹滿,去炙草,加木香10g,香附10g;便溏泄瀉,加炮姜10g,焦楂15g;病在夏季或夾有濕邪而舌苔膩者,加藿香10g,扁豆15g,陳皮10g;易于出汗,加黃芪20g,桑葉15g,浮小麥15g。清胃增食煮散【方 源】 于己百效驗方 【組成用法】 黃芩10g 黃連6g 焦梔子10g 雞內金10g 砂仁6g 焦山楂15g 炒麥芽15g 神曲12g 萊菔子15g 枳實10g 檳榔10g 炙甘草10g 上藥粉碎,分裝于4個紗布袋中,沸水沖泡或冷水煎煮后服用,每次1袋,每日4袋。【功效主治】 本方有清胃降氣,消食導滯作用,可用于治療陽熱體質或平素喜食零食的小兒厭食癥。癥見納呆納差,喜食冷飲,大便干結或便秘不行,好動不靜,眠少急躁,舌紅,苔薄白而干或薄黃,脈弦滑。【加減應用】 噯氣,加代赭石20g;脘腹脹滿,加木香10g,白芷12g;苔黃膩者,加藿香10g,薏苡仁15g;便秘較甚,加大黃(后下)6g;胃酸較甚,加蒲公英30g,連翹30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