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這次考試有這么爛?真的怎么會這么笨''你怎么這么懶,還不快點去寫作業?''你看看鄰居家小明,次次考試拿第一,再看看你,怎么這么沒用?'我相信這些冷冰冰的話語常常充斥在日常中,那么你對這樣潑冷水式地教育怎么看呢? 潑冷水教育對于孩子來說就輸一種只有弊而沒有利的教育方式,它會讓孩子變得孤僻自卑,形成低自尊人格。 總對孩子潑冷水的傷害不亞于一場車禍
父母總是給孩子潑冷水,會讓孩子變得自卑孤僻,自信心嚴重受到傷害。心理學有個名詞叫'習得性無助',是一種消極心理。有這種心理的人總是對自己所做的事帶有懷疑和不肯定的態度,把自己劃定再失敗者的界限內,覺得不管怎樣努力也無濟于事。然而,研究表明這種習得性無助,往往來自于外界對個體的打擊,而并非是天生就有這種軟弱的心理。 孩子總是生活在被父母潑冷水的環境中,就很容易對未來產生消極的情緒,然而人生是個不斷自我提升的過程,而不是剛有點進步的苗頭,就生生冷水所澆滅,這樣孩子是永遠都無得到發展和進步的。
有些父母認為給孩子潑冷水教育,就是挫折教育的一個方面,但事實這是兩回事。挫折教育不等同于潑冷水教育,正如鼓勵教育也不能等同于溺愛教育。孩子若是長期處在潑冷水教育的環境下,總是得不到父母的表揚和鼓勵,就會慢慢向挫折妥協,在挫折面前低下了頭。 電影《阿甘正傳》相信大家都看過,主角原本是一個智商帶有點缺陷的孩子,常常受到同齡孩子的欺負,但是他的媽媽從來都沒有放棄他,也沒有給他潑冷水責怪孩子哪里不好,而是用適度的愛和鼓勵去融化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最終把一個原本智商只有75的孩子教養成為美國一個大英雄。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和才能,作為父母要學會去發現孩子身上的獨特性,正因為有了獨特和區別,世界才帶給我們豐富多彩的樣子。不要再給孩子潑冷水了,孩子的玻璃心都要碎了。
現代的父母很喜歡用潑冷水教育來對待孩子,以此來展示自己對孩子的高度權威和優越感,目的是讓孩子潛意識覺得父母說的才是對的,而自己的想法是錯的,所以只有在父母的領導下,孩子才能做得好。 其實,以這種方式對待孩子,只會讓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系變得越來越僵硬,越來越疏遠。孩子長期處在被否定,被質疑的環境中,孩子就開始不愿意去坦露自己的心扉,會慢慢地把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 知名藝術家謝勇老師作品《語言暴力》中,就以各種各樣的素材讓我們展示了語言暴力的殺傷力。你的一句無意中的話,卻可能深深地讓別人感受到傷害,它比身體傷受到的傷害更加長久更加惡劣。語言是有力量的,總是給孩子潑冷水式的教育會讓孩子變成低自尊人格。 潑冷水教育容易讓孩子變成'低自尊人格'
自尊我們都知道是什么,即是自己對自己的尊重和認可。而低自尊就是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和信念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消極看法。它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情緒上。 低自尊的人情緒總是比較低落,消沉,生活在恍恍惚惚的狀態中,總是垂頭喪氣,無精打采。 第二、身體狀態表現上。 由于負面情緒極度壓身,導致他們看起來總是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容易疲勞,睡眠質量很差。 第三、日常身體動作上。 在與別人交流是扭扭捏捏,說話吞吞吐吐,不敢和別人進行眼神交流,總時處在緊張的狀態之中。 第四、思維方式上。 他們總是賦予自己一個很低的價值,自我懷疑,自我批評,自我責備,總是看不見自己的優勢。
低自尊人格的孩子也會出現很多的毛病,對他們生活的發展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首先,低自尊的孩子喜歡回避挑戰。 低自尊的孩子由于對自己產生強大的不信任,在面對生活和學習上的一些挑戰時,不敢大膽地嘗試,而是畏畏縮縮地回避。 其次,低自尊的孩子人際關系較差。 由于對自己的不信任,所以在與別人交往時總是把自己放在一個較低的層次,委屈自己而去迎合別人的要求和意愿,最終卻導致自己與自己的意愿想違背,處于焦慮之中。他們可能會潛意識地認為,如果自己不迎合別讓的話就可能會失去朋友,正因為這樣他們就把自己的想法都擱在心里,沒有坦露出來。但是,時間一長,長期的迎合導致孩子們積累了大梁的負面情緒,心理會受到很大的創傷。 那么,既然低自尊人格只會給孩子帶來煩惱,而沒有任何的幫助,父母還要學會少對孩子潑冷水,多點關愛的同時不妨看看以下三種方法,幫助你一起克服孩子的'低自尊人格' 3個辦法幫你克服'低自尊人格'
《少年說》中一有一個正在上初一的女生對媽媽說:'為什么你總是要拿我跟別人比較?孩子也不是別人家的就好,我也很努力認真啊,為什么你就是看不見呢?' 媽媽反駁說:':'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斷地打擊你,因為我認為在你性格里頭,不打擊,你可能就會有點飄。' 可見,這位母親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潑冷水教育已經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傷害。父母總以為用潑冷水教育能夠起到激發孩子學習熱情的作用,但其實最低效且沒有質量的做法。 給孩子潑冷水,讓孩子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孩子心智尚未成熟,自我意識和自我判斷能力也很低,他們往往需要依靠外人對自己的評價形成自己的自信心。然而,父母的潑冷水只會讓孩子生活得更加勞累,所以父母切記不要給孩子潑冷水教育哦!
學會夸贊孩子是幫助孩子克服自責自卑心理的好辦法,很多父母都知道要多鼓勵夸贊孩子,但卻很少父母能夠孩子真正在夸贊中受益。所謂的'你真棒!你真厲害!'并不是真正地夸贊,還可能灰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嚴重的消極影響。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 Carol Dweck曾經提到,贊美孩子的天賦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選擇,會慢性地扼殺他的成長型思維!在夸贊孩子的時候,父母可以了解一下這位教授所做的一個關于夸贊孩子和表揚孩子的實驗,懂得夸贊孩子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靠山,才能照亮孩子前進的道路。 學會詳細地夸贊孩子的能力,讓孩子清楚地明白自己到底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才能在不斷的思考和反省中得到進步,不斷改正不斷進步,最終成為一個有自信心,有擔當,有獨立想法的好孩子。
世間萬物,沒有一物是十全十美,帶有缺陷的或許更加美麗。學會自我接納,不管好的還是不好的,學會在接納的時候認清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是對自己的一種完整的全面的了解和認同。 心理學家馬斯洛對自我接納的解釋是這樣的: 一個自我接納的人能接受自己和他人,不會為自己或他人的缺點所困擾,感到內窘與不安,他們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現狀,包括自己的需要、水平、愿望,同樣也寬容地對待他人的弱點和問題,從容地生活。 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和孩子交流溝通,多問一下關于自我接納的問題,比如:'做完這一件事,你覺得你那里做得好呀?哪里還有待提高嗎?''你有什么才藝或者特殊的才能嗎?'通過各種各樣的問題來加強孩子的一個自我認識,發掘自己優秀的一面,同時也學會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夠更加積極樂觀向上。學會自我接納,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走出低自尊的泥潭,自信地擁抱未來的生活。 然而,低自尊人格的改變是一個漫漫唱的過程,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所以,父母一定要不斷地跟孩子互動,不斷地鍛煉,才能得到令人驚嘆的結果。 我是小E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