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似定律: 人最信任自己,其次與自己相似的人, 想贏得對方好感,在聊天時突出自己和對方的相似性。 2、多看效應: 看得越多,占領心智位置越高,越是熟悉戒備心越弱,所以制造頻繁接觸的機會是最好的信任。 3、移情效應: 相由心生,高興時,看啥都開心,聊對方喜歡的事物,當對方心情愉快時,會把你和快樂聯結起來,從而對你產生好感。 4、信息互換: 談談自己的失敗經驗,會讓對方覺得你更加真實、容易親近。 5、亮點唯一: 聊天時千萬不要打斷別人的話,或者借用對方的話題談自己,讓對方當主角才是關鍵。 6、主動引導: 對家人、下屬別說“你該這樣”,而要說“怎樣做才能..”讓對方主動思考解決方法。 7、熟能生巧: 熟悉的事物更有話題,想尋找話題時,可以聊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映入眼簾的任何東西。 8、共情效應: 聊天時,話不是說給自己聽,而是說給對方聽,要站在對方的立場說話。 9、客觀原因: 拒絕他人請求時,可以歸昝到自己無法改變的規定或原則。 10、不抑先揚: 少用“不過”、“但是”、“可是”,要用“同時”、“對了”、“再加上”等,避免正面沖突。 11、自我認同: 認同即為尊重,關系再好也要尊重對方,別使用輕視語。 12、認同終止: “對對對”、“我也是這樣想的”話題終結語,想轉換話題,要點是先肯定對方,然后再轉換話題。 13、相似定理: 聊天時常說“對啊”“我理解”“我懂” “我也這么覺得”等,運用共鳴能讓對話持續。 14、自相矛盾: 當想表示不同意時,可以口頭上贊同,然后用第三方的見解提問。 15、重復確認: 重復會讓人認為你是認真聆聽,尊重對方。重復對方說的話,對方便會開心地自己說下去。 16、結果先行: 提問時主旨要明確,否則會讓好心指導的人不明白要回答什么。 17、好為人師: 害怕跟長輩、領導等聊天時,只需心懷求教的態度,對方自然侃侃而談。 18、尊重需求: 當聽眾,讓對方說便能滿足他的受尊重需求,對方會對你的印象非常好。 19、由表及里: 不著痕跡的贊美,必須從很明顯的部分開始著手,如衣著、外表、學歷等。 20、贊必有物: 想贊美別人而不顯得做作,可以贊美后再順勢提個相關問題。 21、對外理性,對內感性: 顯公正,工作場合要用理性來回話;顯有感情,私人場合用感性來回話。 22、價值交換: 商務場合的自我介紹是向眼前的對象說明自己能幫上什么忙,要凸顯自己的價值。 23、結論先行: 跟領導匯報時,要先講結論,再具體分析,避免領導聽完不知所云。 24、第一印象: 聊天時,外表等視覺資訊的影響約占55%,言語的影響只占7%,所以要保持整潔儀容。 25、心理投射: 人的心理狀態一定會在某些地方顯露出來,所以聊天時要先對他人抱有好感。 26、就事論事: 當對方丟出問題時,很大可能這個人想談這個話題,順著說就好。 27、控場方法: 事先準備好內容,并把話題控制在自己了解的范圍內,就可以扮演聊天高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