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也稱正書、真書。楷書以其精妙絕倫的點畫、規矩中正的結體歷來收到文人雅士們的鐘愛。縱觀書法發展的歷史,是一部由繁到簡、由復雜到直觀、由曲折到平正的歷史。 書法作為一種符號,本身便是帶有特殊意義的信號,在人類信息傳遞中起著符號的載體作用。那么楷書的發展源頭是什么呢?據考證,三國魏時鐘繇是楷書逐漸成型的關鍵人物。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之勢逐漸形成,書法已經從篆書向隸書做了一次革命性飛躍。楷書的出現,將是書法史上又一次重大飛躍。 鐘繇本是三國魏時一官員,好習字。師承當時的書壇圣手曹喜、劉德升、蔡邕。《宣示表》是鐘繇楷書的代表性之作,點畫豐腴,結體自然,雖是小楷,但是氣勢遠不輸一般的楷書。 《宣示表》是鐘繇寫給魏文帝也就是曹操的兒子曹丕的奏章,大意是建議魏文帝接受孫權歸附大魏君權的要求。相傳《宣示表》的流傳有一段驚險的歷史插曲,王導——也就是王羲之的堂叔獲得《宣示表》真跡后,將其縫在自己衣服里面,后又流轉到王羲之手中。 據王羲之可考的歷史文物來看,《樂毅論》深受鐘繇《宣示表》的影響,二者在結體、點畫、取勢等方面有異曲同工之妙。 世人也就把王羲之與鐘繇二人合稱“鐘王”。可見鐘繇對王羲之的影響,以及對現代書法的影響是極為重大的。 有人稱:不《宣示表》就不能與魏晉風骨交流,更不會讓自己的書法造詣擁有古氣。 《宣示表》總計三百余字,想要獲得完整版的電子資源,可關注并私聊枚書書即可獲得。以下便是《宣示表》的高清單字圖片,書友們可收藏便于日后臨摹。 歡迎大家點贊交流!我是枚書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