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多談論的是某某某情商高,沒錯,決定孩子的先天條件的是孩子的智商,但是決定孩子的后天高度的是孩子的情商。情商會影響到孩子的'人際關系',而'人際關系'又會影響孩子的未來的人脈。 '沒有一個人是孤島',我們出生在這個世上,我們便要開始建立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孩子也是不例外的。 在孩子小的時候,好的人際關系會給孩子帶來愉悅的心情,有助于孩子健康的心理成長。當孩子長大了之后,好的人際關系不僅能夠舒緩孩子的壓力,還能給孩子提供更多的人脈與機會。 也就是說,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夠提高孩子成功的幾率。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現在判斷某一個人,一定會把情商作為一個重要的判斷依據。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沒有人天生就懂得建立良好的關系。所以,父母非常有必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幫助孩子培養相關方面的知識。 然而,很多研究發現,與其不斷地為孩子灌輸一些相關知識,父母的言傳身教才是最重要的。大多數情況下,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模式,就隱藏著孩子未來的'人際關系'模式。 只有父母構建出了恰當的家庭三角關系,未來孩子才能構建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模板。 現狀:多數家庭的關系為'倒三角關系'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是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人,如果父母與孩子不能和諧相處,也就是相處的方式不夠正確,那么這一定會影響未來孩子與其他人的相處狀況。 相反,如果父母能夠和孩子形成一個穩定和諧的關系,那么孩子既可以借鑒親子之間的相處技巧,也能夠有更多的自信和包容心去與他人相處。 事實上,想要達到這個理想的狀態,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為現在的家庭模式大都有一定的缺陷,這種缺陷給孩子的未來以及心理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與傷害。
在這種家庭模式中,通常父母是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父母生活地特別艱辛,他們把一個家庭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另外一個極端便是父母都是高水平的知識份子,他們容易拿對自己的要求放在一個孩子身上。 父母對孩子非常嚴格,特們希望孩子是完美的,孩子做什么事情也必須要往最好的方面去做,最終也必須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過于追求完美,甚至到了一種吹毛求疵的地步。 孩子長期處于這種生活條件下,受到的精神和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這個'嚴格'不僅是指父母對孩子要求很高,更多的是指父母對孩子的控制 欲很強。 這種家庭里,父母認為自己就是權威,他們過于看低孩子,又過于看高自己父母和孩子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在父母的高控制欲下,孩子很難有自己的想法和空間,不管孩子做什么,父母都一定要進行干涉,孩子很難感覺到自由。 對于孩子來說,自己想做的做不了;自己不想做的,卻一直有人在逼著自己做。正是這一個原因,孩子有更大的幾率患上心理相關的疾病。
與前兩種家庭模式不同,第三種家庭模式里,父母對孩子特別好,父母特別寵愛孩子。他們不僅對孩子給予孩子富裕的物質條件,對于孩子更是有求必應。 雖然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幸福感和滿足度會更高。但是,孩子也更加容易養成驕縱、懶惰的不良習慣。更糟糕的是,父母意識到孩子的不良習慣,卻因為疼愛孩子,沒有想到要糾正孩子的習慣。 結果,這些孩子長大之后都變成了一個個'巨嬰',沒有責任感、沒有擔當、遇到事情只會尋求他人幫助或者逃避的人。 在穩定的三角關系中,平衡原則很必要也很重要每一個家庭關系應該是呈現一個三角關系,孩子、父母各占一角。在不穩定的家庭環境中,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是一個'倒三角'的關系,孩子只能在最下面,苦苦支撐。 而在穩定又和諧的家庭環境中,孩子應該是處于最上面,父母在下面為孩子提供最穩定的支撐。 能夠達到'正三角'家庭關系的家庭中,父母一定是熟知并且做到了以下的平衡原則。
家庭關系的核心是夫妻,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傾斜和失衡。著名心理學家Liz將家庭失衡分成兩種形式:傾斜和分裂,強調家庭中丈夫的角色和重要性。 家庭的核心關系傾斜,容易出現親子聯盟,形成家庭關系的三角化,父母未解決的沖突將第三方,常常是孩子卷入其中,形成一種新的平衡。但是這種三角化的關系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相當不利。 只有夫妻之間保持一個良好的關系,孩子才能感覺到一種安全感。
中醫講究:陰平陽秘。認為天地、身體、家庭,一切都由陰和陽組成。男人為陽,陽剛有力,充滿使命感;女人為陰,溫潤承載,充滿責任感。 陽盛陽衰,或者陽盛陰衰,都會導致整個系統的崩盤。這就告訴我們,在家庭中,父親和母親的地位應該是相等并且相互尊重的。對于孩子來說,母親和父母的地位一樣重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絕對不能出現某一方的缺席。 因為母親決定孩子如何與人建立關系,父親決定孩子和誰建立關系。 我們可以看到,有時孩子出現了人際交往上面的問題,孩子會向父母傾訴。孩子的傾訴就是在告訴父母,'我現在很難受'。除了透露孩子的心情以外,孩子還在提示父母,希望父母能夠教教自己應該怎么面對這種情況。 父母應該為孩子提供一個和諧穩定的家庭關系既然家庭關系的建立對孩子倆護送很重要,那么,父母應該應該怎么做呢? 這里有3個建議:
上文也提到了,穩定和諧、互相尊重的夫妻關系是良好家庭環境的基礎。只有父母把關系搞好了,雙方才能夠齊心協力地教育好孩子,讓孩子成長地更好。 要想做到這一點,就需要父母雙方互相尊重,雙方都要對孩子的事情一樣上心,不能只讓一方教育孩子,自己可能就因為其他原因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這樣可以避免陰盛陽衰或者陽盛陰衰的現象。
若是父母想要構建穩定和諧的正三角關系,那么父母就要避免家庭出現過于嚴苛、過于追求完美以及過于有愛的家庭模式。父母可以對孩子有期望有要求,但是期望要適量,不能過于苛刻,不要給孩子太多負擔。 父母要學會欣賞和表揚孩子,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沒有不完美的人。父母應該是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學會去欣賞孩子身上的優點。其實不僅僅是孩子,夫妻雙方也要相互欣賞。
家庭需要有規則,而不是任由孩子為所欲為。規則的制定必須要父母與孩子一起商量,并且要獲得孩子的認同,這樣孩子才會去遵守規則。 在孩子還是嬰幼兒的時候,由于孩子沒有自理能力,也沒有過多的自我意識。所以,父母要幫助孩子,彌補孩子的能力上的不足。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逐漸增大,父母要學會逐漸放手。 如果父母孩子還拿著對方的跟著一個7、8歲的孩子,求著孩子來吃飯,這就是不正常的家庭。要避免這樣的狀況出現,制定相應的規則就非常重要。 但是,規則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還是要具備一定的彈性。既要讓孩子感覺到約束,有不會讓孩子感覺到冷漠,而是溫暖。 一個健康和諧的環境,需要父母做引導,給予孩子包容和耐心,孩子一定能夠更好地成長,未來能夠維持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于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