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水管”哪里堵都致命 水管長期使用而不注意清潔的話,時間一長,就會被污物堵塞在一起,,導致水無法流出,水管生銹。而我們身體內的“水管”血管也是一樣的,要知道全身所有的血管連起來抻直,全長大概有15萬多公里,可以連著繞赤道4圈。 這么長的血液管道,一不小心就很容易造成堵塞。堵塞后,會帶來一系列的健康問題,身體可能就會因此“垮掉”。 據統計,因血栓性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已占全球總死亡人數的51%,遠超過腫瘤、傳染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造成的死亡。 “腳下運動”幫你預防血栓 在我們的腳下就有一個“化血栓開關”,打開它,就可以清理血管、預防血栓呢 我們要如何打開這個開關?只需一個小動作即可,這個動作就是抬腳。每天抬腳10秒鐘,就能夠幫助身體清理血管,預防血栓。抬腳運動在醫學上有個專業名詞:踝泵練習。通過踝關節的運動,起到像泵一樣的作用,增強下肢的血液循環,預防血栓的形成。 具體方法: 雙膝自然伸展,用盡全力勾腳10秒鐘后再用盡全力繃腳,反復進行。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不限次數,越多越好。 每次勾腳、繃腳,在不引起疼痛的情況下,盡量達到最大幅度。動作盡可能緩慢柔和,雙腳同時做效果更佳。 為什么人體內會有血栓? 人體血液中存在著凝血系統和抗凝血系統。正常情況下,二者保持著動態平衡。但在特殊情況下,比如血流變緩、凝血因子病變、血管損傷時,導致凝血功能亢進或抗凝功能削弱時,則會打破這種平衡,使人處于“易栓狀態”。 在長時間乘坐火車和飛機的途中,由于缺少水分和運動,下肢靜脈血流速度會減慢,血液內的栓塊更易掛壁、沉積,形成血栓。 圖片來源網絡 血栓發作有預兆嗎?如何檢測? 大多數血栓形成后、發病前,沒有任何癥狀及感覺。甚至到醫院心腦血管專科做常規檢查,血脂、血壓、心電圖、CT等一切都顯示指標正常。不過可以通過炎癥反應來提前進行一定程度的血管健康狀況的預測。 炎 癥 反 應 專家建議:抽血檢查超敏性C反應蛋白能夠幫助我們方便地檢測炎癥因子。超敏性C反應蛋白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穩定與破裂有密切的相關性,如果檢查出來超過了一定標準,就提示血管內可能有炎癥反應。 圖片來源網絡 【建議】已經檢查出有頸動脈斑塊的人應該到醫院做一次抽血化驗,檢查一下血管內炎癥因子的高低,來進一步判斷斑塊、血栓是否穩定,避免發生意外。 記住一個“動”,血栓遠離你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日醫院院長、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王辰指出:“事實上,靜脈血栓是完全可防可控的。”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連續4個小時不運動很大程度會增加患靜脈血栓風險。因此,要想遠離靜脈血栓的話,“動”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記住“動”,每天“動起來”,才能幫助血栓不上身,一生健康! 長期久坐不動:最容易誘發致命血栓 過去醫學界認為,乘坐長途飛機與深靜脈血栓發病關系密切,而最新研究發現,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也已成為發病的一大誘因,醫學專家把這種病稱作“電子血栓”。 坐在電腦前90分鐘以上,會導致膝部血液流動減少50%,從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幾率。 樹立“久坐不動易患血栓”的觀念,在生活中改掉“久坐不動”的習慣,是預防血栓必備方法! 走路:動起來,從頭到腳防血栓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走路是世界最佳運動之一,既簡單易行,強身效果又好,不論男女老少,什么時候開始這項運動都不晚。美國心臟學會奠基人懷特博士也提出:從進化論角度看,步行是人類最好的運動。 在預防血栓方面,走路能保持有氧代謝、增強心肺功能,促進全身從頭到腳的血液循環,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積,防止血栓形成。 走路防血栓,遵循“三五七”原則: “三”:每天步行三千米以上,且保證30分鐘,并堅持做到有恒、有度,過分激烈的運動對身體不利。 “五”:一周運動五次以上。 “七”:運動后心率+年齡=170。例如:50歲的人,運動后心率達到120次。(具體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調節) 原則一句話:每天至少快走30分鐘,直到身體發熱、甚至微微發汗,就達到鍛煉效果了。 做好以上幾點,從此“動”起來。打開“化血栓開關”,醫生遠離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