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出現一些厭學情緒。他們往往不愛寫作業、不愛聽課、甚至出現成績下滑的現象。 遇到這種問題,很多家長都會采取硬手段對付孩子,例如訓斥、嘮叨、責備、打罵等等,但往往效果更糟。 其實,孩子之所以出現厭學情緒,是因為他們在學習中缺少新奇點,從而厭煩日復一日地學習。家長應該從這點出發,幫助孩子找到他們的興趣愛好,重新勾起孩子的好奇心。 ![]() 在《你其實不懂兒童心理學》這本書中,作者提到過椰殼效應。
要想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則需要父母不斷正向引導。孩子不愛吃飯,那么就不要強迫孩子去吃飯,而是為他提供一個“有意思“”的碗,讓孩子自己喜歡上吃飯;同理,孩子如果不愛學習,那么也不要逼迫孩子去學習,而是幫助孩子創造一些“有意思”的學習平臺、環境或工具,讓孩子愛上學習。 ![]() 周女士的女兒今年也上三年級,但是寫字總是歪歪扭扭,經常因為字體太難看,而被老師批評。為了能糾正孩子的字體,周女士有時候會撕掉孩子的作業,要求她重寫。因此,女兒經常會邊哭邊寫作業,慢慢對學習產生了恐懼。 ![]() 在教育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學會利用寓教于樂的方式,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例如孩子不愛學習歷史,那么家長可以利用寒暑假時間,帶孩子到名勝古跡參觀一番;如果孩子不愛學習數學,家長可以利用樂高等智力玩具、或者少兒編程等興趣班,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如果孩子不愛背單詞,家長可以多帶孩子看國外原聲的電視劇或電影,訓練孩子的單詞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