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豪把手機摔了。 2014年,美團殺進了外賣市場已經有一年了,期間一直在壓著餓了么打,性格急躁好戰的張旭豪心里憋著一股火,當時他在參加一個電視臺的活動,期間聽到山東某地的外賣員被人欺負了——他希望立刻飛過去看望自己的“戰士”,而助理明顯沒有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沒有給他訂到當天的機票。 從一開始,這就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爭。 一2008年,張旭豪因為自己打游擊嫌吃飯不方便,就萌發了創業做外賣的念頭,他聯同康嘉、汪淵等上海交大的同學一起創辦了餓了么,第一份外賣據說就是張旭豪送出去的。在餓了么上海辦公室的前臺對面,放著的那輛破舊電動車就是張旭豪的戰車。 當時的張旭豪和團隊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們踩到了一個巨大的風口,這將是一個日訂單千萬以上的賽道(如網約車、共享單車等),而市場留給他們打基礎、發展的時間只有短短四五年。 作為一幫在宿舍創業的大學生,他們的敏感、聰明和熱情讓餓了么完成了從0到1的轉變,教育了那些連電腦都不會用的飯店老板學會接單,不到一年時間,他們就擊敗了本地的一個對手,上海交大成了餓了么的地盤。 張旭豪和餓了么遇到的第一個真正難關是進攻白領市場的失利,經過3年的發展,餓了么攢起了50多人的隊伍,張旭豪雄心勃勃地想要吃下上海的白領市場,結果根本攻不進去,員工一下子流失了40多人,公司只剩下了幾個人。 關鍵時候,張旭豪的第一個貴人出現了。2011年,金沙江創投的朱嘯虎投了他100萬美元,不得不驚嘆朱嘯虎的投資能力,這筆錢在餓了么95億美元被收購后,朱嘯虎收益頗大,他還特意感謝了收購方。話說朱嘯虎賺錢才是境界,怪不得他瞧不上只知道炒房的前妹夫了。 二對朱嘯虎,張旭豪心懷感念,他后來笑著說,要是朱嘯虎親自來公司考察,發現只有4個人,可能就不敢投錢了。 關鍵是第一桶金,無論對個人還是創業公司,都是一樣的。在金沙江之后,經緯張穎(張旭豪的偶像人物)也投了餓了么的B輪,他曾問張旭豪,你最終想要的是什么? “老子就想著獨立發展,最終有一天能去敲鐘、能去上市,能把這個事情做到中國第一。” 餓了么開了個好頭,但它對即將到來的腥風血雨還沒有足夠清醒的認知,當美團、百度等巨頭紛紛殺進來的時候,張旭豪才真正理解什么是打仗。 2010年,互聯網世界發生了一件大事,“再一次,改變一切”,喬布斯正是發布了蘋果最經典的智能手機iPhone 4,從此iPhone 4風靡世界(嗯,割腎換機由此而始),與此同時,世界真正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很多行業都受其影響,比如電商,比如外賣,美團上市時候王興還特別感謝了喬布斯對移動互聯網的貢獻。 相比餓了么的大學生團隊,美團就像是一座高峰,王興是一個屢敗屢戰的連續創業者,他的創業團隊可謂是百戰之軍,作為“千團大戰”后的勝利者,美團已經培養出了自己的鐵軍隊伍和組織能力。 三幾乎在一瞬間,巨頭就意識到了外賣市場的能量大小和想象空間。 手機和移動互聯網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改變了競爭的格局,市場將是超級平臺的天下。據今日資本的徐新介紹,市場會出現“7-2-1”的局面:第一名擁有70%,第二名擁有20%,剩下10%就無所謂了。 徐新本來想投餓了么,但王興的老同學、老戰友王慧文給他打了兩個小時的電話,當時美團監控交易的一個團隊,掃描到了餓了么這個日過千單、高頻、高毛利的平臺,他們立馬跟蹤研究,決定自己上這個項目。徐新被王慧文說服了,暫停了對餓了么的投資,投資人就是這樣,要賽馬嘛。 王慧文用半年時間去準備、學習和研究,他的秘訣很簡單“抄、抄、抄”,美團是2013年11月份上線,到了2014年暑假,王慧文就集結了一千個人,集中培訓一個月,派到了一百個城市(不要忘了阿里中供鐵軍的干嘉偉給美團帶去的經驗)。 而餓了么呢,當時才只是12個主要城市,所以徐新說,互聯網沒有地頭蛇,都是全國性的,當王慧文一下就到一百個城市后,這個戰爭就結束了。 不要忘了,除了餓了么這個先行者,還有點評,美團是兩線作戰。 四點評的存在很關鍵,點評有錢,也比較正規,在商場上,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大眾點評拿了8000萬美元戰略投資餓了么,被美團刺激到的張旭豪下狠心向三四線城市下沉,擴張到200個城市。 2014年,餓了么全面進入緊急戰爭狀態,為了跟美團搶市場,餓了么在新人培訓中增加了拳擊項目。 但這時候的餓了么短板就顯露出來了,從300人到5000人,餓了么創始團隊的管理和帶隊伍能力不足,嚴重制約了餓了么的發展。張旭豪傾向于自己內部培養,但形勢來不及,他引進了一批職業經理人,磨合和沖突是個問題,事情千頭萬緒,張旭豪經常給各個城市的頭開視頻會議,一邊罵一邊叫兄弟好好干,他的梟雄大哥氣質已經顯露無疑了。 “我們是一家大學生創業公司,在體系化的管理、科學的管理、組織能力上還是有一些不足的。” 張旭豪后來承認餓了么的欠缺,他說餓了么沒有形成壟斷式的核心競爭力,在行業壁壘方面推進不足。但創業公司很難不受巨頭戰略的影響,哪怕它是“獨角獸”,2015年,餓了么估值10億美元,融資順利,而美團快沒錢了,張旭豪信心滿滿,于是帶隊去巴厘島休假。 變故突生,巨頭推動了美團和點評的合并,合并后張旭豪才后知后覺,他早該意識到點評創始人張濤突然從餓了么群里退出去意味著什么的。 此后,餓了么被推向了阿里巴巴。 五江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商場上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2013年,王慧文去上海見張旭豪,想買下餓了么,張旭豪嫌價格太沒有誠意就作罷了。 在阿里收購餓了么的時候,美團給了老對手很大的“幫助”。據王慧文說,“阿里當時給他們開70億美金,餓了么來找我們,我們開價90億美金,餓了么拿著我們的報價又去找阿里,最后阿里給他們的成交價95億美金”。 但阿里有餓了么的否決權,不會讓美團收購餓了么的,所以,“我們只是覺得最初報價70億美金實在是太欺負餓了么團隊了,我們看不過去”,當阿里報價95億美元后,美團美元再跟進,“怕真的成交了”。 據說當時餓了么跟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談判很被動,上下浮動就是幾十億人民幣的利益,張旭豪一度在在談判中拍了桌子。 話說張旭豪還真的要感謝下美團和王興、王慧文。畢竟,一個1985年的年輕人創業10年就落袋幾十億,不是誰都能做到的。張旭豪33歲成為億萬富翁,最應該感謝的人也許就是“老對手”美團王興,哎呀,這上哪兒說理去。 交易完成后,300萬配送員、16000餓了么員工歸于阿里巴巴,如今餓了么已覆蓋全國2000個城市,加盟餐廳130萬家,用戶量達2.6億,成為阿里觸角的一極。 2016年的時候,張旭豪經常被問及王興,他承認兩個人有私交,“算是朋友吧”,“王興是一個連續創業者,我是第一次創業。他做得很不錯,也是我們那代人最早的創業楷模。” 后來王興公開指責阿里的底線,張旭豪則隔空回應說,格局高的人不應該那樣談論自己的股東,不要覺得引經據典格局就高,創業者還是要對股東的支持感恩,你沒處理好與股東的關系是你自己的問題。 但這種對立好像也不影響兩人同臺交流,這就像是程維和王興,公司是競爭對手,回頭又能一起喝酒。 而同是大學生創業,張旭豪的運氣要比ofo戴威好多了。 交易后,餓了么創始團隊變動,原阿里健康CEO王磊接替張旭豪,CFO和HR也換了新人,而張旭豪成了張勇的新零售特別助理,“他年紀很輕,不可能天天去釣魚打高爾夫,肯定要做點事兒。”張勇說,他還是有很多新想法的。 張旭豪的最新身份是元璟資本的Venture Partner(投資合伙人),專職顧問。實際上,說來說去,他一直是一個精明的上海生意人,就是不知道有錢之后的他還有沒有再抓住風口的機遇和運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