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88周年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滿鐵路路軌,并栽贓嫁禍于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占沈陽,又陸續侵占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后,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驟。它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同時也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將軍的家書——張自忠 朗誦:濮存昕 1940年,日軍集結15萬精銳部隊發動旨在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的“宜昌作戰”(我方稱棗宜會戰)。5月1日,日軍兵分三路向襄河東岸五戰區部隊發動大規模進攻,棗宜會戰正式開始。日軍迅速突破左翼孫連仲防地,李宗仁電令時任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司令張自忠,西渡襄河,截擊日軍。張自忠一面下令襄河東岸部隊分頭迎敵,一面指示西岸做好出擊準備。同時筆昭第五十九軍各師、團將領:
在日軍強大火力攻擊下,我軍長壽店陣地于5月3日淪落。4日,北路日軍第三師團攻占泌陽。4日上午,張自忠下令調整部署,命河東各部隊竭力追擊、截擊北上之敵,并相機恢復長壽店以南陣地。5日至6日,河東烽火連天,槍炮轟鳴。6日晚,張自忠在快活鋪總部召開會議,研究河東戰況。并不顧部下的再三勸阻,決定副總司令留守,自己親自率部出擊。當晚致函副總司令兼七十七軍軍長馮治安: 仰之吾弟如晤: 因為戰區全面戰爭之關系,及本身之責任,均須過河與敵一拼,現已決定于今晚往襄河東岸進發,到河東后,如能與38師,179師取得聯絡,即率兩部與馬師不顧一切,向北進之敵死拼。若與179師,38師取不上聯絡,即帶馬師之三個團,奔著我們最終之目標(死)往北邁進。無論作好作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請我弟負責。由現在起,以后或暫別,永離,不得而知,專此布達。 小兄張自忠手啟 五月六日于快活鋪”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政府追認張自忠將軍為革命烈士,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2014年9月, 張自忠將軍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將軍的家書——左權 1942年春節剛過,日寇就以強大的兵力向晉東南根據地發起猛攻,彭德懷和左權受命徹底粉碎日寇的“破襲”計劃。作戰的前夕,戰友江明同志奉命回延安,左權不禁想起了遠在延安的志蘭母女,于是在油燈下給妻子寫了封家書:
5月24日,面對日軍“鐵壁合圍”的戰術部署,彭德懷、左權等領導連夜開會,決定分路突圍,左權堅決要求彭總先行,自己負責斷后。在日軍炮火連天、飛機低空掃射的強壓下。左權突然發現幾個戰士向一棵大樹下跑去,他們哪里知道這正是敵機掃射的目標,左權連忙直起身來向戰士們大喊:“小鬼,不要怕飛機,沖出山口,就是勝利!”話音剛落,一發炮彈在山坡上炸響,左權不幸被彈片擊中頭部,倒在血泊中。戰士們悲痛的哭喊著:“參謀長!參謀長!參謀長……”悲痛的哭聲在山谷中回蕩,太行山為之低首,清漳河為之流淚。 左權(1905年3月15 日——1942年5月25日),湖南醴陵人,黃埔軍校一期生,是八路軍的高級將領,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赴蘇聯學習;1934年參加長征,參與指揮強渡大渡河、攻打臘子口等戰斗。抗日戰爭爆發后,他協助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粉碎日偽軍“掃蕩”,發展壯大人民武裝力量,取得了百團大戰等許多戰役、戰斗的勝利。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左權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不幸犧牲,年僅37歲。犧牲后,延安和太行山根據地為其舉行追悼會,并改遼縣為左權縣。 將軍的家書——左權之妻劉志蘭 朗誦:丁建華 噩耗傳到延安,痛失愛將的朱總司令淚下如雨,他一面派人把劉志蘭母女接到辦公室,一面含淚揮毫寫下了千古絕句《贈劉志蘭以致哀思》: 名將以身殉國家 愿拼熱血衛吾華 太行浩氣傳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 劉志蘭手握朱總司令的挽詩,緊緊抱著年幼的女兒,悲痛欲絕,筆蘸血淚,寫下了《為了永恒的記憶——寫給權》:
你愛著北北,你希望他知道爸爸在遙遠的華北與敵搏斗,你愿他健康、可愛,這些她都能做到,悲慘的是你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她幼小的心靈中怎能體會到失去爸爸的悲哀呢。我一定要撫養她長大成人,要他時刻記憶著爸爸是血戰捐軀的抗日英雄。對于革命,我貢獻了自己的一切,也貢獻了我的丈夫。憤恨填膺,血淚合流,我不僅為你流盡傷心的淚,也要為你流盡復仇的血,有一絲的軟弱都不配做你的妻子。親愛的,永別了,祝你安息!” 六十多年過去了,這封信的紙張已變成了枯黃色,字跡也淡化了許多,然而,這字里行間蘊含著的深情卻永遠震撼著我們。
|
|
來自: 吸氧 > 《朗誦~閱讀~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