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1月6日,當時號稱“名將之花”的日本陸軍中將--阿部規秀就在黃土嶺被八路軍的迫擊炮擊斃,他就成了在中國戰場上陣亡的侵華日軍最高將領。可是到了今天,在日本的網站上,很多日本人卻還在大書特書當年抗戰時八路軍陣亡的一位高級將領,誰呢?左權,八路軍副總參謀長。眾所周知,左權將軍是抗戰當中陣亡的八路軍的最高將領。
八路軍中學歷最高將領卻不得重用

左權將軍
左權將軍是抗戰當中陣亡的八路軍的最高將領,可是不一定有多少人知道,他還是八路軍當中學歷最高的將領,那是畢業于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
所以當年毛澤東都夸他,說:"左權他吃的洋面包都消化了,這個人硬是個'兩桿子'都硬的將才啊!"朱德也說他是不可多得的軍事的人才,周恩來都夸他:"又有理論修養,又有實踐經驗"。
可就是這么一個人才,當年,卻被打成"托派",控制使用。"懷疑"、"審查"就像兩把利劍,始終高懸在他的頭上。雖然說才華冠三軍,可你看左權,很少當過主官,總是當參謀長。從總部的參謀到軍參謀長,到軍團參謀長,到總部副參謀長這個歷程。他的家庭生活也是充滿戲劇性,而他殉國時候的心境更是讓人唏噓不已。
左權女兒:父親犧牲時我只有兩歲她叫左太北,是彭德懷將軍的養女。她的名字是彭德懷起的:"太北"是太行山上八路軍總部一個區的名字。關于自己的親生父親,左太北只知道他是一個烈士,父親犧牲時她才只有兩歲。
左太北:1952年,我本來也是個一般的孩子,從老師和同學對我的關心上,我就感覺我父親很偉大。學校里的主要活動都讓我做代表去,1952年給毛主席匯報,學校就派了七個同學,去向毛主席講我們進城以后的學習生活,就讓我去了。
左太北的父親正是八路軍著名的抗日將領--左權將軍。1942年5月25日,爸爸在山西遼縣麻田十字嶺與日寇激戰時壯烈殉國。時年37歲。
左太北:而且毛主席見了我,一聽是左權的女兒特意拉我的手,問我家里的情況,問我怎么生活。還跟我特別認真地照了一張照片。
左太北關于父親左權的記憶是陌生的,離開父親時,她還不到一歲。那是1940年,進入抗戰相持階段的華北。正如《義勇軍進行曲》中所唱的:"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八路軍在敵人炮火的層層封鎖下,踏上了前線。
"彭左"成了八路軍前方總部的一個代稱?
郭得河:整個抗日戰爭要是概括地講,一個是"一",就是"一個總方針",就是持久戰,對日本鬼子一定要打持久戰;第二,兩個戰場,就是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國民黨負責正面戰場,八路軍、新四軍負責敵后戰場;三個階段:戰略退卻,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一開始日本鬼子他的攻勢非常猛,我們扛住了,這就形成相持階段。等到這個戰場形勢,整個的戰略形勢各個方面對我們有利的時候,我們開始反攻,反攻階段。
抗戰全面爆發后,中國共產黨發表抗戰宣言,決定取消紅軍的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8月25日,左權被任命為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初露崢嶸,要追溯到長征時期,1930年,他從蘇聯回國時,中共蘇區正在進行第五次反圍剿,由于錯誤指揮,紅軍節節敗退,困難之際,毛澤東力排眾議,親自提名其任紅一軍團參謀長,紅軍四渡赤水,強渡烏江,巧渡金沙江,左權的指揮天賦得到了充分發揮。抗戰爆發后,左權在彭德懷身邊,兩人更是珠聯璧合,配合得天衣無縫。
張從田:查閱這一個時期八路軍總部上報或者下發的電文當中,我們會經常看到下面的署名"彭左","彭"那當然指的就是彭德懷,副總司令,那么"左"就是指的是左權。所以在實際上,在八路軍各地指戰員的心目當中,這個"彭左"實際上就成了八路軍前方總部的一個代稱。
百團大戰打響切斷日軍命脈
1940年夏秋,日本乘德軍在西歐和北歐迅猛推進、美國的戰備尚未完成、英國又無力東顧之機,積極準備實行"南進"政策,在中國戰場進攻抗日根據地,特別是在華北加緊推行1940年度"肅正建設計劃"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企圖鞏固其占領區。八路軍總部決心向華北日軍占領的交通線和據點,發動大規模進攻戰役。按八路軍總部原來部署,參戰兵力不少于22個團。但戰役發起后,計晉察冀軍區39個團、第129師,含決死隊第1、第3縱隊等,46個團、第120師,含決死隊第2、第4縱隊等,20個團,共105個團20余萬人參戰。
郭得河:交通線也是日本軍隊的命脈,把交通線一切斷,它就成了一個一個的孤立之地了,它離不開交通線。它利用這些交通線來做成支撐,它只要一受到圍攻,它的部隊馬上就從其它各個方向過來增援,看起來是一個大隊,其實呢,它后面等于很多很多個大隊。我們不行我們只有兩條腿,
所以這個百團大戰首先就是破襲戰,把它的交通線全打掉。
當彭德懷、左權在八路軍總部得知實際參戰兵力達到一百零五個團時,左權興奮地說:"好!這是百團大戰!"彭德懷遂將此戰役命名為"百團大戰"。
看了父親的十一封信 她才相信她真有父親
上世紀八十年代,左太北的母親劉志蘭將文革中失而復得十一封的左權將軍的手書信件交給了左太北。這十一封家書的日期,從1940年8月,到1942年5月,均為左權將軍的手書。對于左太北來說,長久以來,父親一直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直到這一天,她才看見了一個真實的父親。
左太北:原來的父親就是一個英雄的形象,看了信以后我才覺得,我真是有個父親,有一個那么愛我的父親。
左權的愛人劉志蘭是一位來自北平的女大學生,兩人通過朱德夫婦的介紹,于1939年4月16日成婚,婚后第二年,劉志蘭為三十五歲的左權生下了唯一的女兒左太北。1940年,八路軍正在策劃對日軍實施百團大戰,左權進行了近一個月的籌劃和準備,戰役即將打響時,左權考慮到劉志蘭和女兒隨總部指揮機關行動有諸多不便,便讓母女倆隨一部分同志撤回延安。
在1940年12月23日家書中,左權寫道:"延安的天氣想來一定很冷了,記得太北小家伙是很怕冷的,在磚壁那幾天下雨起風,天氣較冷時,小家伙不就手也冰冷、鼻子不通、奶也不吃嗎?希當心些,不要冷著這個小寶貝,我倆的小寶貝。"
左太北:作為父親考慮得那么細,我得病了就考慮到別讓我感冒了,他那么想念他的小女兒。我才覺得,我才真是有了親情的感覺,才知道我有那么好的一個父親。
戰斗中犧牲 惟一遺憾是女兒
百團大戰于1940年8月20日打響,左權每天精細標明我軍路線和消滅敵人的箭頭,研究不斷變化的敵我態勢,思慮擴大戰果,有時通宵達旦。歷時四個多月的百團大戰,八路軍共作戰1824次,斃傷日軍2萬余人、偽軍5000余人,俘日軍280余人、偽軍1.8萬余人,拔除據點2900多個,破壞鐵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八路軍也付出了傷亡1.7萬余人的代價。日軍在遭受打擊后驚呼"對華北應有再認識"。蔣介石在給朱德、彭德懷發來賀電中寫到:"貴部窺此良機,斷然出擊,予敵甚大打擊,特電嘉獎。"
百團大戰后,左權在給愛人的家書中寫到:"四天三夜的生死戰斗回來,我第一件事就是給你們寫信,如果我在戰斗中犧牲,此生別無遺憾,惟一遺憾的是我們的女兒北北,我不曾給她一點父親的愛,沒有盡到一點父親的責任,只有拜托你替我多親吻女兒了。"
身背處分 全力指揮百團大戰
左權與劉志蘭結婚之初,劉志蘭曾頗有情緒,作為一個有著極高抗日熱情的北平學生,她本想來到抗日前線能有一番大作為,但沒成想終日為家務與孩子所羈絆。
左太北:她就說本來我到延安來是為了抗日的,現在你看我,結婚也沒思想準備,生孩子也沒思想準備,現在就鬧成了自己帶孩子。而且我母親又不是那種會弄家務的人,就弄得焦頭爛額的。我父親每次回信就反復地勸解她。
"在我倆分別的過程中,我并非不感寂寞、孤單,有時更極想有人安慰,但我決不以滿足我之私欲來處理你的問題,我想這是夫妻間應有的態度";"遠離千里,身處敵后確是愛莫能助,你當能諒我。懇切地希望你為我及北北,珍重自己的身體及自己的一切。"很難想象,指揮百團大戰時,左權將軍還身背著處分,他的內心十分復雜。那么,處分緣何而來?
將軍的處分緣何而來?
左權出生于湖南醴陵,青年時代入黃埔軍校,后加入中國共產黨,并被派往蘇聯留學。在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期間,蘇聯正在大搞肅反,中國留學生亦不能幸免。左權因和浙江同學操鄉音聚會,竟被王明等人誣為"反黨小組織"、"與蔣介石有勾結",其中數人于1929年年底,在蘇聯清黨運動中,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左權被批評為"行為不檢",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1930年6月,左權從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回國。1931年王明等也從蘇聯回國。在1月召開的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王明奪取了中國共產黨中央的領導權。左權被打成"托派",從此便沒了一天好日子可過。
只要王明在中央,我就翻不了身
抗戰爆發后,1938年,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王明見到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惡狠狠地質問:"左權這個人有問題,是個托派,你們怎么還讓他當副總參謀長?"彭德懷當時沒有理睬他。回到前線,彭德懷跟左權談起此事,左權悶悶不樂地說:"只要王明在中央,我就翻不了身。"
左太北:彭伯伯就講,那個時候你父親在戰爭面前,沒有絲毫的猶豫和動搖,是個鋼鐵般的人。可是就在他跟我講到,他當時這留黨察看(處分)還沒解決,他說這個,希望組織能給他解決這個身份問題,在這個時候他跟彭伯伯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他流了眼淚。
八路軍抗日戰爭期間的秘密兵工廠
左權家庭生活、政治仕途未盡人意,然其工作仍勤懇盡責。抗戰初期,八路軍軍備人數有限,只有三個師,武器裝備落后。左權受命建制八路軍軍工,他在山西省黎城縣西北部赤峪西端的大山里,找到了一個叫黃崖洞的地方,擬建軍工廠。黃崖洞海拔一千六百米,壁峰矗立,陡崖千仞,北面黃崖山上有個高二十五米、寬二十米、深四十米的天然大石洞。這個洞既寬敞又隱蔽,且洞南面有一片名為水窯的山谷,是兵工廠理想的廠址。
左太北:為了保衛這個兵工廠,八路軍總部警衛團調到那去保衛,而且在黃崖洞,他找了一個很好可以守的地形,在那個地方,哪安槍眼,將來敵人來了以后,怎么對付敵人,每一個槍眼都是他安排的。
到了1940年9月,黃崖洞兵工廠的建設完全走上了正軌,生產出來的武器、彈藥,源源不斷地送到各作戰部隊那里,年產量可裝備十六個團,成為八路軍在抗日戰爭期間數一數二的兵工廠。
日軍假扮八路軍 偷襲我軍總部
1942年春,日軍對冀中平原開始實施"五·一大掃蕩"。岡村寧次之第一軍主力三萬多人,在"五·一大掃蕩"后半個月便開始實施"蠶食"太行、太岳地區。為掩人耳目,日軍頻繁在晉、冀之間調動。5月22日,彭德懷、左權當機立斷,命主力部隊迅速開拔,跳出敵人的重兵包圍圈,到外線作戰。
當時日軍想偷襲八路軍總部,派出兩個精銳聯隊,這兩個精銳聯隊,他可是脫了日本鬼子的軍裝,換上了中國老百姓的家常衣服,甚至是穿著八路軍的衣服。而且一路上還模仿八路軍的一些作風,還挺勤快,幫著老百姓掃地啊、挑水啊。老百姓整天過來過去見那么多八路軍,哪分得清?所以就以為他們也是八路軍。
實際上,當時他們離總部已經很近了。其實那個時候,有一個八路軍的偵察員,發現了敵情,他怎么發現?他發現就這一隊部隊馱著炮的那個馬,有蹊蹺,他這偵察員發現我們一般用的是蒙古馬,而這個馬像是那個賽馬的種,日軍他用的是那種純血馬,像什么澳大利亞種的,什么英美甚至拉丁美洲種的,反正不是咱們中國常用的這種馬,偵察員覺得奇怪。可當時,偵察員把這個重要的情報報告連長,可惜,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最后一封家書竟要放棄女兒
就是在這一天左太北的母親劉志蘭收到了左權給她的最后一封信,也就是第十一封家書。
左太北:他跟我母親說:"我再重復一遍,如果時局有變,你可以任意處置太北。"他15日的時候信上寫"時局有變你可以任意處置太北",到22日又給我母親在這信上又重復了一遍,說"我再說一遍,如果時局有變你可以任意處置太北",我想就這個十幾天里頭這七天,這個問題也是他心中的一個,心中的一個痛。可是他最后有一個表態,就說他過去沒有家庭,他最后,一個是他老婆不能在一起,最后連他最疼愛的小女兒他也準備放棄。
護送彭德懷請纓掩護斷后
主力開拔后,敵人先進的電訊情報技術發現了八路軍北方局總部這個密集向外發送電話、電報訊號的中心,日軍以為是一二九師首腦機關,即刻,以數十倍于我之重兵合圍,此時突圍困難重重。5月23日,左權得到準確情報后,向彭德懷匯報,并連夜召開緊急會議,部署迎敵的策略。由于敵我力量懸殊,會議決定總部各機關分散突圍,以兩個團的兵力在東西兩頭牽制敵人。戰斗由左權直接指揮。
24日晚,總部機關乘黑行動,準備通過敵人火力較弱的偏城東據點,往河北、山西交界的山區進發。一夜之間繞過日軍三道封鎖線,到達十字嶺,暫時駐營休息。25日天剛亮,突然敵人一萬余人從兩翼包抄十字嶺,并配備飛機轟炸。彭德懷、左權立即召開了一個簡短會議,果斷決定分路突圍、各自為戰,左權堅決要求由自己擔任掩護和斷后,并帶領總直機關、北方局機關及北方局黨校突圍的重任。于是彭德懷向西北,野戰政治部主任羅瑞卿率部向東南,總后勤部長楊立三率部向北,各路人馬立即行動。我們的警衛當時的警衛部隊很少,在這個情況之下,因為這么大的拖累,行動緩慢,被日軍給合圍了。
左權找來作戰科長王政柱和警備連長唐萬成,叮囑他們,要把彭德懷護送出包圍圈,這不僅關系彭德懷個人的安全,也關系到總部的命運,關系到根據地的建設。行動方針一經決定,彭總和左權在十字嶺最后分手。日寇發現我軍從十字嶺突圍的企圖,便加強兵力進行堵截,并派出飛機偵察、襲擊。
郭得河:當時我們得點物資是非常非常地困難,有幾百匹騾子,馱著我們很貴重的物資,你說把它給堅壁清野,處理掉,舍不得。
在通過第三道封鎖線時,護衛彭德懷突圍的總部唐萬成率部返回專程接應左權,但左權一口回絕,并嚴令他原路返回保護好總部首長,唐只好遵命。
大喊讓同志們臥倒 自己忘記躲避炮彈
左太北:我父親當時帶著機要科的人突圍,一個一個地往上拽。尤其女同志,在上面飛機轟炸,底下炮彈打的情況下,腿有點軟了。
左權率最后一批同志沖到距十字嶺頂峰十幾米處時,敵炮火十分密集,一顆炮彈在他身旁爆炸,飛濺的泥土劈頭蓋臉揚了他一身。作為一名老兵,他應知道緊接著會有第二顆炮彈射來,他應先臥倒,然后一個側滾翻,就可避開第二顆炮彈,這個動作下意識地就能做到。然而他沒有這樣做,而是連腰都沒彎一下,站在一高地上一直大聲喊著"同志們,趕快臥倒!"完全將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
左太北:飛機來了讓大家趴下,炮彈來了讓大家趴下,只要空檔就趕緊讓他們站起來,趕緊往上沖,趕緊過封鎖線,所以我父親不停地在喊。當那個炮彈又來的時候,他讓大家趴下他自己沒顧上趴下,那一瞬間,炮彈片打到頭上,他犧牲了。
左太北:在抗日戰爭中,他沒有自我,他只有民族和國家。為這個他堅決抗戰到底,為了民族和國家堅決抗戰到底,個人的利益全都可以放棄,這就是他的心態。
永別了 妻子肝腸寸斷 母親一心盼歸
左權在寫給妻子的最后一封信中寫到:"分別二十一個月了,念念念念。"就這二十一個月他非常想念,一天一天地算日子,"別時容易見時難,特別希望我們很快能見面。"當左權犧牲的消息傳來,如同晴天霹靂,妻子劉志蘭肝腸寸斷!
左太北:她說她,她都覺得她人生走到了盡頭,不知道再怎么走下去,可是還得艱難地走,她說你父親的犧牲對我們家的損失是太大了,無可比擬的,她說我們還都得堅強地活著。
八路軍總部在河北涉縣蓮花山下挑選一塊風景秀麗之處為左權修了陵墓,彭德懷親寫墓志銘"壯志未成,遺恨太行。露冷風凄,慟失全民優秀之指揮。"朱德題詩:"名將以身殉國家,愿將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左權犧牲的消息已經見諸報端,但是遠在湖南醴陵老家的左權的老母卻一直不知道此事。
左太北:可是全家都統一地說不要告訴奶奶,奶奶沒有文化,是個家庭婦女。她唯一的希望就寄托我父親還在外頭,希望有一天能回去。
1949年,解放軍南下解放全中國,朱總司令命令所有入湘部隊,都要繞道醴陵去看望左權將軍的母親,直到此時,老人仍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已經殉國。老人希望從路過家門的戰士們嘴中探知兒子的下落,但得到的所有答復都是:"老人家,我們都是您的兒子!"
左太北:他跟我母親的信里頭就講今年花又開了,說一看到這些花,他說他就想起了蘭花,他說因為想到蘭花就想到了我母親叫志蘭,就想到了你。所以他說一看見花就想到了你,想到了太北,想到了我們這本來很幸福的一家,可是不能團聚。
犧牲四十年后的平反
戰后,左權的妻子劉志蘭多次要求中共中央發文為左權平反,取消對他一直的"留黨察看"處分。一直到1982年,考慮到劉志蘭的心情,中央有關部門寫出書面文件,對早年左權同志受王明路線打擊迫害一事予以平反,取消對他的"留黨察看"處分,而且把這個文件放入了左權的檔案,但是沒有對外公布。這距離左權犧牲整整四十年了。
當年左權犧牲之后,他的老母親請人代筆,為兒子寫下這樣的祭文:"吾兒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兒。現已得著民主解放成功,犧牲一身,有何足惜,吾兒有知,地下瞑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