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在火星表面工作的有2個探測器(人類總共發射了47個探測器),分別是“好奇號”和“洞察者”,前者是能跑的,后者則是落地生根的火星地質勘探者,不過在火星軌道上可還有6個探測器哦,包括印度的曼加利安號火星探測器,那么金星探測呢? 從第一個金星探測器“金星一號”開始到現在為止人類總共向金星發射了46個探測器,如下表 但到現在為止在金星軌道上正常工作的,只有一個日本在2010年5月20日發射的“破曉號”金星探測器,歐洲的金星快車探測器在2015年1月18日 15:01:55最后一次通訊墜入了金星的大氣層。而日本“破曉號”金星探測器最近一次公開數據是在2019年3月26日,此后JAXA網站上暫時沒有公布更多的信息,相信它應該仍然在軌。 兩顆行星的探測器數量其實相差無幾,但整體上來看,金星探測曾經非常熱門,而火星探測確實漸漸熱門起來,到現在占據了人類深空探測任務的2/3以上,同時火星探測有NASA,ESA和ISRO(印度)三家探測器,可以說,現在人類滿腦子已經被火星占據,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我們來做個簡單分析。 曾經非常熱門的金星探測事業第一個金星探測器是在1961年2月12日發射的,是不是有些出乎各位意料?但很可惜在距離地球756萬千米處失去聯系。1967年6月12日前蘇聯金星四號探測器成功登陸,但著陸器受損未能發回有效信息,1970年12月15日,金星7號著陸成功,工作了大約2小時多,發回了大量信息,包括金星表面溫度為447度,大氣壓為地球90倍等。 前蘇聯探測的同時,美國也開始參與到金星探測這個大事業中,不過金星探測的黃金時間都集中在1960-1990年間,隨后不再有新任務出現,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僅僅向金星發射兩個探測器,上文已經說明,就不再重復了。 金星從太陽系最熱門的探測目的地一下子到了門可羅雀的地步,這是有原因的 曾經金星和地球的條件是最相似的,大小和地球差不多,也算是在宜居帶內,還有厚厚的大氣層,實在讓人浮想聯翩,甚至美國的第三類接觸“造謠之父”喬治·亞當斯基還“想象”了其與金星人的會面,當然他去世的時候第一個金星探測器已經失敗,成功的保住了他的臉面。 當金星七號傳回的數據告訴大家這是一個地獄時,你可以想象前蘇聯的科學家那種既興奮又無比失落的神情,興奮是因為他們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另一顆行星,失落是因為金星不可能在這種條件下還有生命,但失落之后更興奮,因為大家都想要搞明白金星為什么會變成這副模樣,因此從1970-1990年之間,美蘇兩國向金星發射三十多個探測器,你可以想象一下這種科學精神,如果在現在,每年都能聽到發射金星探測器,真有種向金星移民的錯覺。 終于進行探測歸于沉寂,但沉寂之后又是反思,所以進行探測到現在仍然還在持續,但已經不再熱門首選,現在的目標已經從金星轉向了火星。 為什么火星會成為熱門首選地?從時間上來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是1960年10月10日前蘇聯發射的“火星一號”,比金星探測都要早,不過前兩個探測器連地球軌道都沒能到達,而有效信息傳遞倒是和金星差不多時間,第一個傳回信息的是美國在1964年發射的“水手四號”,再往后就是人類的太陽系探測的黃金時代了,火星毫無意外的也稱了熱門二選地! 但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火星逐漸從二選成了熱門首選,因為當前在火星表面或者軌道上仍然正常工作的8個探測器,都是2000年后發射的,最早的是“2001火星奧德賽號”,發射時間:2001年4月7日,預計工作至2025年!最晚的是“洞察號”發射時間:2018年5月5日。未來還將有一大波火星探測計劃,當然包括中國打算在2030年實施的火星采樣返回計劃。 為什么火星探測會有一個逐漸上升的勢頭?其實很簡單,因為到二十世紀末,人類基本上已經確定太陽系里除了地球外不太可能其他類型的生命了,但從火星獲取到的信息可能在數十億年前火星可能存在宜居條件,那么也許現代火星可能仍然在某些特殊區域仍然保留了特殊的生命形式,而且在火星南極還發現了地下鹽湖,這使得科學界對火星的熱情不減反增,比如SpaceX甚至提出了在火星創造宜居環境,移民火星!當然到現在為止這似乎太遙遠,但從現在出發總要比未來出發要早到達目的地。 水對于火星未來殖民尤為重要,只要有水就能解決很多問題,而火星恰恰提供了這樣的環境,而且火星在宜居帶,大氣層中也有二氧化碳,對于SpaceX的甲烷引擎來說,這就是燃料,種花家別的就不說了,各位盡情想象吧,比如下圖: 可能這并不遙遠,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五十年內必定會實現,第一個五十年看上去還很困難,能載人登陸火星就不錯了。 本ID微信公眾號同號: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歡迎關注 公眾號同步發布,請搬運的幾個微信公眾號三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