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博能基金會”)受國務院扶貧辦委托面向全社會征集全國志愿者扶貧案例,現已收到案例700多份。 為深入挖掘志愿者參與扶貧的好模式和做法、成功經驗、創新路徑、效果及影響力等,形成“可信、可行、可學”的最佳實踐案例和操作模式,從而促進志愿者扶貧工作,倡導“人人愿為、人人可為和人人能為”的扶貧志愿精神,全國志愿者扶貧案例課題組于8-9月期間赴北京、河北、青海、江西和四川、深圳等地召開座談會,并對典型案例實地調研。 河北站 走訪李保國志愿服務隊 近日,河北省作為實地調研的第一站,由該項目課題組專家負責人徐正博士帶隊前往河北平山縣對河北工程大學“李保國志愿服務隊”及其精準扶貧點平山縣營里鄉的三個貧困村進行實地調研。專家組與河北工程大學的扶貧志愿者、村干部及村民進行了座談,詳細了解了貧困地區面臨的社會問題及其根源,志愿服務的模式和具體做法以及志愿扶貧的效果等。 該志愿服務團隊主要采取駐村干部和志愿者相結合的方式,由駐村干部發現當地需求,然后對接志愿者,志愿者是以本校的建筑學院和農學院的學生和老師為主。志愿者扶貧內容涉及鄉村振興的方方面面,包括無人機測繪和鄉村規劃、指導村民種植連翹等藥材和羊肚菌等土特產、指導村民建設農家樂、在營里鄉中心校派駐志愿者英語教師、學校中層以上干部每人包三戶進行一對一幫扶。這些服務不僅改善了鄉村面貌,而且培養了致富帶頭人。總之,河北工程大學舉全校之力扶貧,探索出了專家志愿者、一對一幫扶志愿者和社會實踐志愿者三種志愿服務方式,給鄉村帶來了極大改變。 注:博能專家團隊在平山縣營里鄉開展座談 注:調研組徐正博士參觀西下莊村蔬菜大棚 三天的調研時間日程緊湊,調研組成員在忙碌的過程中不僅收獲了一份生動的扶貧答卷,更是深切感受到扶貧志愿者們一心為群眾辦實事的高尚情懷。讓我們為太行山上這支“李保國志愿服務隊”的付出點贊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