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智學習 不求理解因果結構情況下直接復制和成功相連的行動, 看到別人取得成功之后拿過來自己跟著學習就叫低智學習。 三種復制成功的機制 (1)試錯:親自摸索、不斷嘗試、觀察結果,回避與失敗相連地行動。 (2)模仿:向別人的成功學習,別人采取什么行動成功,自己就采取什么行動。 (3)天擇:復制與成功相連的屬性,如規則、程序、形式等,淘汰與失敗相連的屬性。 低智學習的局限性 (1)很可能模仿的成功因素并不可靠; (2)經驗可能越用越沒用; (3)陷入“勝任力陷阱”。 4. 如何突破局限性 建立“開發”與“探索”的平衡。 在擁有有效經驗的情況下,仍然要多去探索新領域, 努力地多去嘗試新的解決方案。 高智學習 不僅僅是直接模仿別人成功的行為,而是會多分析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會找因果關系,這種學習模式投入的智力會更多一點,所以稱為高智學習。 高智學習與低智學習這兩種學習模式并沒有高下之分,只是有各自擅長和適應的條件罷了。 通過模型或故事來學習經驗 無論用模型還是故事的方式,其實是分析總結因果關系的兩種表達方式罷了。 (1)模型:是社會學家、管理咨詢學家比較愛用的方式,來表達對原因的總結。 (2)故事: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啟發人們在經驗學習的時候要避開哪些、注意哪些, 往往被商業記者、大學老師、培訓師所常用。 (3)最大可理解性:是模型和故事所具備的一個特點,也是高智學習的前提約束條件。 意思是成功經驗總結的復雜程度要最大化,但是理解的程度也要最大化, 它倆之間找一個平衡,就是最大可理解性。 大多數通過高智學習總結的成功的原因最后總會回歸幾個主要的原因 (1)認為成功的原因是因為符合理性、很有邏輯、條理; (2)很多成功的經驗被總結出來,是因為它層層分解了,分解得很細致; (3)認為成功的原因是因為有偉大的領袖; (4)認為成功了就是成功了,有自身的道理,存在即合理。 高智學習的局限性 高智學習給我們理解世界提供一個工具的同時,也限制了我們真正地理解世界。 (1)人們口中的真相往往不過只是大多數人的共識而已。 經驗也許是一位好老師,但不是特別好的老師。 因果模式的經驗分享不能夠揭露真相,因為這個世界太復雜,一旦抽象和簡化就會極大地偏離真相。 (2)因為人們喜歡接受聽起來既有一定復雜性又足夠簡單的原理, 導致人們喜歡把原因往我們熟悉的已有模式上面靠。結果反而把探索真正原因的機會扼殺。 5. 如何突破局限性 不僅僅是相信經驗和已經認可的模塊來全部解釋世界,而要用科學研究的方法, 保持一個開放的態度去驗證、去嘗試、去探索可能會更新更好的方法。 在面對高智學習的時候要提醒自己,經驗總結的模型也好,令人印象深刻的道理也好, 它有沒有可能并不是真相,而只是我們現在能對真相理解的一個階段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