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做父母前,不能體會父母的心酸和艱難 成為父母后,不知不覺中孩子占據了一切 你有多愛他們就有多焦慮 想讓孩子愉快的玩耍,又怕他們不愛學習 想讓孩子自己把控時間,又怕他們做事拖拉 想和孩子成為平等交流的朋友,又怕他們驕縱任性 想給孩子好的成長環境,卻不知道該怎么做 不得不說,現在的父母們真的太難了~ 為了成為更好的父母,以下這些干貨你豈能錯過! 01. 孩子做事慢磨蹭該怎么辦? 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對癥下藥才是關鍵! 年齡較小的孩子,需要給他一些時間,讓他自己探索,家長的催促會打亂孩子的節奏,慢慢的就會對家長產生依賴性,以后做事會越來越拖拉。 而對于真磨蹭的孩子,學會讓孩子承擔磨蹭的“后果”,幫助孩子學習如何進行時間管理,比如和孩子一起規劃時間,或是一起學習下怎么使用“番茄工作法”也很好。 02.孩子叛逆,家長應該怎么溝通? 青春期的時候,孩子的大腦發育處于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很多情緒狀態都和這個快速成長中的大腦有關。幫助孩子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用合適的方式表達情緒疏導就好,但也不能無視了孩子的情緒變化。 學習問題,說到底不外乎是學習動機和學習的方法,耐心地了解孩子學習是遇到了什么實際的困難嗎?覺得難度大?還是覺得沒什么意義?還是因為沒有找到好的方法怎么也提高不了索性就放棄了?了解、理解,才能再針對性的找解決辦法。 比如孩子覺得讀書沒用,可以多了解下孩子的個人目標,將孩子的個人目標與學習目標結合起來,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 03.看到別家孩子優秀,父母焦慮怎么辦? 看到別家孩子的優秀,就感到焦慮,說到底,把自己孩子置于和別人比較的框架下,而且常常是和別人的特長項進行比較,總是越比越短,這些信息傳達給孩子,會讓孩子難以建立真實的自信,孩子內心會產生一種巨大的無能感,這種無能會讓他淹沒在毫無價值感的自我評價中。 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孩子比較,這件事真的有毒。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有長處也有短處,有的發展快,也有的發展慢,心理學家都提出了多元智能,家長也不應總是用單一標準去衡量孩子。 04. 媽媽怎么做能改變吼孩子的習慣? 孩子總是犯錯,媽媽每次都忍不住暴躁,大聲呵斥不聽話的孩子,仿佛是個讓人煩躁的死循環,孩子屢教不改——媽媽情緒爆發,大聲呵斥——孩子被鎮住,呵斥短暫見效——媽媽內疚后悔又自責,雖然自己沒察覺,但“呵斥有效”這件事還是悄悄的在媽媽的模式中扎了根。 戒吼不成功,原因也很多,一是可能自己的情緒管理做得真的不好,一是可能確實沒找到行之有效教孩子的方式(就是不吼不叫就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了),再往深層說,媽媽自己的問題沒有處理好,媽媽的焦慮、媽媽原生家庭的問題等等。 以上的干貨趕緊收藏起來,每天學一點,改變一點,做更好的父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