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胠脅肋痛, 氣血食痰病也。 凡人肩下曰膊, 膊下曰臑, 臑對腋, 腋下為胠, 胠下為脅, 脅后為肋, 肋下為季肋, 即俗謂之肋梢, 季肋之下則為腰, 部分如此。 然腋胠脅肋之病, 雖其故皆由氣血食痰, 而其位實屬于肝, 故四者之病, 已詳于肝經門中, 玆不必重贅, 玆但即四者之地所患瘡瘍備列之。 馬刀, 本發腋下, 堅而不潰, 其癥治亦已詳頸項篇中, 不復贅。 而腋下所發, 有與馬刀相似, 雖堅而色赤, 為米疽者, 治之用砭石, 欲細而長, 疏疏砭之, 外涂豕膏, 內仍服藥(宜紫金錠、內消丸)。 內疚疽, 亦發腋下, 已詳肩臂篇中, 不復贅。 惟脅下生疽名曰發脅, 由肝與心包火盛, 虛而有熱所致, 但不可過用陽藥(宜柴胡清肝湯、神效瓜蔞散)。 即至潰后, 亦惟清熱托里, 兼滋腎水(宜清熱消毒飲去金銀花, 多加熟地黃)。 若自脅下至臍上, 及膝下兩旁一二寸發癰, 填硬難膿, 且難穴, 穴后難斂, 須先用暖內藥(宜排膿內補十宣散), 外用熱藥貼令和軟(宜千金不易比天助陽補精膏及寒瘡熱膏)。 若急切破之, 必至膿出不止, 故須緩破, 使膿一涌而出, 易于收拾也, 虛弱人仍用大補之劑(宜十全大補湯)。 又有脅下瘡如牛眼狀者, 往往膿血出而不止(宜以鹽少部B入牛耳, 取其垢敷瘡口, 即瘥)。 又有自脅抵腰, 腫赤如霞, 名丹毒者(宜榆白皮末, 雞子白和涂)。 甚至遍身青紫, 當急砭出惡血(宜羚羊角燒灰, 雞子白和涂, 不應, 服紫金丹、勝金丹汗之)。 肋上發癰, 則曰發肋, 初起腫盛, 十數日不攻穴, 即大如杯如碗, 痛徹內腸, 左患應右, 右患應左, 急以針刺出膿血, 否則毒必內攻而多死也(宜清心內固金粉散)。 若處荒僻, 一時不得方藥, 則有簡便之法, 可使毒不內攻, 不侵臟腑, 不傳惡癥(宜黃礬丸、牛膠飲), 不可不知也。 [發肋論癥]劉涓子曰: 發肋及兩肩肘頭, 名曰夾熒疽, 九日可刺。 赤白膿相間, 多出可治。 全無赤白者不治。 二十日之久, 若仍不穴者, 死不治。 治腋胠脅肋瘡瘍方十六紫金錠 | 米疽 | 五倍子三兩 山茨菇二兩 千金子 大戟各一兩 麝香三錢各藥制 法, 詳肩臂篇, 服法亦詳在前。 糯米飲丸 。 | 內消丸 | 又 | 青皮 陳皮各二兩牽牛八兩取頭末二兩 皂角去皮打碎、 薄荷葉各八兩, 二味熬膏作丸, 每三十丸, 食后荊芥湯下 。 | 柴胡清肝湯 | 發脅 | 柴胡 山梔各錢半 川芎 黃芩 人參各一錢 桔梗連翹各八分 甘草五分 食后, 溫服 。 | 神效瓜蔞散 | 又 | 當歸五錢 生甘草五錢 乳香 沒藥各一錢 瓜蔞一個子多者 妙 水酒煎。 一方有穿山甲、貝母。 一方以各末入瓜蔞內, 重綿紙封之, 微火?存性為末, 每二錢, 酒下 。 | 清熱消毒飲 | 又 | 黃連 山梔連翹 當歸各一錢 川芎 白芍 生地各錢半 炙草八分 金銀花二 錢 | 排膿內補十宣散 | 脅癰 | 酒當歸人參各八分 鹽水拌炒黃耆 防風 桔梗各一錢 川芎 肉桂各三分 白芷 甘草各五分 姜厚樸六分 水煎, 或為末, 木香酒下。 此方宜于元氣虛弱, 風寒郁滯, 不能潰散之人。 若熱毒壅滯, 氣血虛弱, 又當用托里消毒散、參*托里散。
丹溪謂夏月不宜用此方, 潰瘍亦不宜用, 只冬月腫瘍, 及些小癰疽可用耳。 | 托里消毒散 | 又 | 人參 鹽黃耆 酒當歸 炒白芍 炒白術 川芎 茯苓各一錢 金銀花 白芷各七分 炙草 連翹各五 分 | 參*托里散 | 又 | 人參 黃耆 當歸 川芎 麥冬 芍藥 黃柏 知母 柴胡 甘草 金銀 花 | 寒瘡熱膏 | 又 | 歸梢一兩 杏仁百粒去皮尖 黃丹六兩飛炒 麻油一斤 肥嫩柳枝 一兩 肥嫩桃枝三兩半俱切寸部B 先熬油, 下二枝, 半焦, 以綿裹歸梢、 杏仁,同熬至二枝焦黑, 去渣極凈, 再煎沸入黃丹, 熬滴水不散為度。
其熱瘡寒膏同藥, 只歸梢用全當歸, 二枝分量倒轉即是。 | 十全大補湯 | 又 | 人參 茯苓 白術 炙草 川芎 當歸 白芍 熟地 黃耆 肉桂 姜 棗 | 紫金丹 | 丹毒 |
| 勝金丹 | 又 | 制白砒 麝香各五分 蟾酥一錢 雄黃 辰砂 乳香 沒藥 血竭各錢半 全蝎炮 天龍去頭足炙 穿山甲炙各三錢 炒姜蠶五錢 各研末秤準, 每服三錢, 砂糖調蔥頭酒送下 。 | 千金不易比天助陽補精膏 | 外貼 | 香油一斤四兩, 甘草二兩, 遠志、牛膝、 虎頸骨酥炙、川斷、熟地焙、肉蓯蓉、蛇床子、天冬、生地、菟絲子各一兩, 肉豆蔻面煨、川楝子去核、杏仁去皮尖、谷精草各一兩, 紫梢花去草、大附子、 官桂各四錢, 入藥油內煎黑色, 去渣, 下飛過黃丹八兩, 透明松香四兩, 用柳條不住手攪, 不散為度, 再下雄黃、硫黃、龍骨、赤石脂各二錢, 再沸, 又下沉香、木香、蟾酥、沒藥、母丁香、陽起石?、阿芙蓉為末, 再沸, 即住火, 將茶匙挑藥, 滴水不散為度, 又下黃蠟五錢, 將此膏收貯磁瓶, 密封口, 入水五日, 去火氣, 然后用紅絹攤勻, 重七錢, 貼六十日方換, 其效如神, 不可盡述 。 | 清心內固金粉散 | 發肋 | 辰砂另研 茯苓 人參 甘草各三錢 綠豆四兩雄黃 麝香 冰片各一錢各另研 樸硝另研蔻仁各五錢 每一錢半, 蜜湯調下。白斂一兩 大黃 川芎 赤芍 當歸 黃連 黃芩 白礬各五錢 吳萸二錢半 雞子黃調勻, 攤帛貼之。 此方專治肉中腫起, 生瘤漸大 。 | 黃礬丸 | 總治 | 明礬一兩生研黃蠟五錢 以蠟熔化, 入礬末, 乘熱為丸, 每服十丸, 漸加至二十丸, 酒下。 又名蠟礬丸。 此方治癰疽初起, 未破內消, 已破自合。 如服金石藥毒而發者, 加礬末一兩, 但須日服百粒, 方能御毒, 不致內攻, 最能止痛, 不動臟腑。 有人遍身生瘡如蛇頭, 服此即效 。 | 牛膠飲 | 又 | 牛皮膠明者四兩水一碗, 重湯煮化, 加酒中, 飲之至醉, 不飲即用白湯。 此方治癰疽, 能使毒不內攻, 不傳惡癥, 此有益無損之物。 法宜酒煮, 但恐氣味難嘗, 不若銼碎為丸, 以酒送下, 亦權變之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