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論/第十三章 治風劑/疏散外風/小活絡丹(祛風除濕,化痰通絡,活血止痛) 小活絡丹 (小活絡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川烏炮,去皮、臍 草烏炮,去皮、臍 地龍去土 天南星炮,各六兩(各180克) 乳香研 沒藥研,各二兩二錢(66克) 【用法】上為細末,入研藥和勻,酒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3克),空心,日午冷酒送下,荊芥湯送下亦可(現代用法:以上6味,粉碎成細末,過篩,加煉蜜制成大蜜丸,每丸重3克,每次1丸,每日2次,用陳酒或溫開水送服;亦可作湯劑,劑量按比例酌減,川烏、草烏先煎30分鐘)。 【功用】祛風除濕,化痰通絡,活血止痛。 【主治】風寒濕痹。肢體筋脈疼痛,麻木拘攣,關節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舌淡紫,苔白,脈沉或澀。 亦治中風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經絡中有痰濕淤血,而見腰腿沉重,或腿臂間作痛。 筆記者摘自《方劑學》新世紀一版) 小活絡丹也是《和劑局方》里的方,從主治證候分析來看,它主要針對兩類病,這兩類病, * 一個風寒濕三氣雜合而至為痹,風寒濕痹證。 因為中風相當于中風后遺癥,有個共同特點就是日久不愈,或者治療不得當,或者沒有治療,到最后都形成比如中風之后,可以造成半身不遂,依靠人體正氣在恢復期那段時間內,能夠恢復一大部分,它因為病勢較輕,屬于風中經絡,能恢復一部分。 但是經絡中氣血瘀滯,就會影響到津液的輸布,到一定程度就造成瘀血、痰濁,痰瘀交結,所以日久不愈以后,氣血瘀滯,津液凝聚,痰瘀交阻,到這個階段就有運動障礙,往往到局部,可以開始有一些器質性的病變,經絡中有濕痰、死血,可以不仁不用,所以反映出肢體筋脈疼痛啊,麻木拘攣,甚至于變形,關節屈伸不利,那這個時候治療呢,用一般的這種溫通筋脈的方法就不夠了。 * 后來病程較長不是外風了,是由病理產物造成的,氣血的瘀滯,痰凝痰瘀的結合這些病理產物造成了,由開始的不用到達肢體筋脈疼痛,拘攣,屈伸不利,那是既涉及到象筋骨,不是在開始風邪了,開始風寒濕,而是有到肝腎,肝腎有時候也虧虛了。 * 曲而不伸叫筋病, * 伸而不屈叫骨病,古人這樣分了,那涉及到肝腎,涉及到筋骨,病理產物阻滯是主要矛盾了,那長期的治療要用小活絡丹,不是說吃幾天,服用時間較長,用緩治來祛除骨節經絡的濕痰、死血,解除這個痰和瘀,這個方子祛邪為主,往往配合其它扶正之品,這個小方是以祛除筋骨,經絡濕痰、死血為重點。 * 所以祛風除濕,化痰通絡,活血止痛,祛除病理產物是這個方主要的功用。 這個方里 * 君藥是川烏、草烏,有較強的祛風除濕作用,也有較強的止痛作用。 經絡濕痰、死血痹阻之后,不通則痛,疼痛很突出,經常由于內在的物質的阻滯,氣血、痰瘀這類的阻滯,外來氣候風寒濕這個變化可以內外合邪,加重病情,反復發作就越來越重,所以用川烏、草烏有較強的祛風濕止痛作用。 * 臣藥天南星 天南星這里一般都用制的了,制南星可以祛風痰,可以祛風(燥濕)化痰,增強川烏、草烏的祛風濕作用。 * 佐藥,乳香、沒藥 由于病程較長,瘀血瘀滯時間較長,所以往往說它有死血了,用乳香、沒藥,有較強的活血止痛作用。 * 使藥, @ 用地龍來通絡,既能除濕,祛痰濕,又有通絡作用。(地龍性善走竄,為入絡佳品。) @ 服用的時候用酒配合,促使藥物的布散。 整個這個方比較突出的是風濕,濕痰瘀血兼顧。風濕痹阻經絡以后,瘀血痰濕它是兼顧的,同時配合通絡藥,長期服用,有一種緩治和消法的特點,而且這個方止痛作用比較強。 雖然它是緩治,用藥川烏、草烏、天南星這類,還是比較辛溫燥烈,所以 ! 一般來說還要配合一些制約的,或者湯藥這些服用。 ! 單獨服用這個不宜量太大,不能量太大,因為這個方子藥力峻猛,體質壯實的可以,如果有時候病程久了,體質虧虛了,更要注意用量更要配合扶正之品。 ! 陰虛有熱的不適合這個方,因為這個方燥熱,孕婦也不適合使用,川烏、草烏也有一定的毒性,這是小活絡丹。 小活絡丹是傳統的固定配方的成藥,也是過去《中國藥典》上一個確定的藥典方。 作為散外風,其中象小活絡丹比較特殊一點, * 它不僅僅散,散的力量并不是很強, 而是針對經絡的濕痰、死血, * 祛風寒濕, * 同時化痰活血通絡這個方面作用比較強, * 適合于痹證日久,中風以后氣血瘀滯日久,造成的往往具有象骨節這類不僅僅是不用,還可以變形,屈伸不利,功能障礙,明顯的有這個特點。 這個方是一個常用方,都有成藥的。
|
|
來自: 藥膳食療方注釋 > 《《方劑學》學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