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川烏炮,去皮、臍 草烏炮,去皮、臍 地龍去土天南星炮,各六兩(各6g) 乳香研 沒藥研,各二兩二錢(各5g) 【用法】:上為細末,入研藥和勻,酒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日午冷酒送下,荊芥茶下亦得(現代用法:為蜜丸,每丸重3g,每服1丸,每日2次,陳酒或溫開水送服;亦可作湯劑,川烏、草烏先煎30分鐘)。 【功用】:祛風除濕,化痰通絡,活血止痛。 【主治】:風寒濕痹。肢體筋脈疼痛,麻木拘攣,關節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亦治中風,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經絡濕痰瘀血,而見腰腿沉重,或腿臂間作痛。 ①風寒濕邪滯留經絡,病久不愈,氣血不得宣通,營衛失其流暢,津液凝聚為痰,血行痹阻為瘀。風寒濕邪與痰瘀交阻——而見肢體筋脈疼痛,麻木拘攣,關節屈伸不利。 ②中風手足不仁,遷延時久——而見腰腿沉重或腿臂間作痛者,其理亦同。 【治法】:根據《素問》“留者攻之”“逸者行之”的原則,治宜祛風散寒除濕與化痰活血通絡兼顧。 【方解】: ①君藥:川烏、草烏——大辛大熱,祛風除濕,溫經通絡,且止痛作用強,共為君藥。 ②臣藥:天南星——辛溫燥烈,祛風燥濕化痰,以除經絡中之風痰濕濁,是為臣藥。 ③佐藥: 乳香、沒藥——行氣活血,化瘀通絡,使氣血流暢,則風寒濕邪不得留滯,且亦有止痛之功; 地龍——性善走竄,為入絡之佳品,功能通經活絡。 ④使藥:酒——以酒送服,取其辛散溫通之性以助藥勢,并可引諸藥直達病所,為使藥。 ⑤諸藥合用,使風寒濕邪與痰濁、瘀血得以祛除,經絡疏通,營衛調和,則肢體肌膚得以溫養,諸證自可痊愈。 【配伍特點】:辛熱溫通,峻藥緩用。 【辨證要點】:以肢體筋脈攣痛,關節屈伸不利,舌淡紫、苔白為辨證要點。 【用藥禁忌】:本方藥性溫燥,藥力峻猛,以體實氣壯者為宜。陰虛有熱者及孕婦忌服。且川烏、草烏為有毒之品,不宜過量。 【附方】: 大活絡丹(《蘭臺軌范》) 組成:白花蛇 烏梢蛇 威靈仙 兩頭尖俱酒浸 草烏 天麻煨 全蝎去毒 首烏黑豆水浸 龜板炙 麻黃 貫眾 甘草炙 羌活官桂 藿香 烏藥 黃連 熟地 大黃蒸 木香 沉香各二兩(各60g) 細辛 赤芍 沒藥去油,另研 丁香 乳香去油,另研 僵蠶天南星姜制 青皮 骨碎補 白蔻 安息香酒蒸 黑附子制 黃芩蒸 茯苓 香附酒浸,焙 玄參 白術各一兩(各30g) 防風二兩半(75g) 葛根 虎脛(豹骨代) 當歸各一兩半(各45g) 血竭另研,七錢(21g) 地龍炙 犀角(水牛角代) 麝香另研 松脂各五錢(各15g) 牛黃另研 片腦(冰片)另研,各一錢半(各4.5g) 人參三兩(90g) 煎服法:上共五十味為末,蜜丸如桂圓核大,金箔為衣。每服一丸(5g),陳酒送下,一日2次。 功用:祛風扶正,活絡止痛。 ②區別: a.大活絡丹:藥味眾多,以祛風、溫里、除濕、活血藥配伍補氣、養血、滋陰、助陽等扶正之品組方,屬標本兼顧之治,故適用于邪實正虛之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