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儒的學問我們又稱之為“經學”。 儒家在漢朝特別是后期東漢基本上是確立了國教地位,甚至政教合一,那么凡是宗教必有經,基督教有圣經,佛教有四十二章經,道教有南華經,伊斯蘭教有古蘭經。那么儒教的經是哪些呢? 先秦儒家核心思想的載體,早期稱為六藝,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在儒教地位上升之后,漢武帝設立了五經博士,這些書就成為了經。 但是為什么又是五經呢?因為“樂”找不到了,補也不補回來了。 因為焚書坑儒。 其實全燒了,唯獨“易”保全了下來。當然,這個“易”,也只是《周易》。《易經》共有三部,《連山》,《歸藏》,《周易》。前面兩部早已遺失了,唯獨孔子做了《十翼》注解的《周易》保存了下來,并且躲過了焚書。 說到焚書坑儒,是不是就真的了不得呢?其實也沒那么夸張。坑殺的是與騙錢的方士有關人等,總共460多個人。對于長平殺40萬人來說,這算個什么呢?而焚書是全國性的收繳,焚毀。但是官方是要留存,也要用來指導老百姓的,只是不允許老百姓私自留存。但是有很多私底下保存的。藏到墻壁里啊,跑到山里去啊,還有爛熟于胸的。 而《周易》作為占卜的東西,是要用來指導當時所有大型活動的,自然不能燒毀。這里推理一下,項羽一把火燒掉阿旁宮,只怕對文化典籍的破壞跟秦始皇差不多,甚至更嚴重,因為宮里有圖書館啊,而民間已經被收繳干凈了。 按理說這種全國性的滅學運動對儒學的打擊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是毀滅性的。但是,在文景時期,儒學又一躍成為頂級學科。這是為什么呢?焚書是前212年,漢文帝登位是前180年。實際上只差30年的樣子,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其實秦始皇也就比劉邦大三歲的樣子,因為這段時間的朝代更替以及各種事件發生得太多太快,我們平時讀史的時候是不是感覺差了一個世紀? 在這三十年里,不斷有儒生通過背記,口頭傳誦,最后把各種經書寫出來。而“樂”沒有專業人才,確實很難復制。造成了儒家經典只有五經。 但是通過背誦書寫,就有謬誤。通過不同傳人得到的東西就大不一樣,譬如說董仲舒就是公羊大師,他研究的春秋就是公羊家傳下來的。這些通過背誦而用隸書寫下來的后來稱為今文。但是焚書坑儒時那些偷偷藏起來的小篆或者不同國家的文字寫的古文經書不斷被發掘面世,造成了儒學古今文之爭。 經學在哲學思辨上也有分叉。其中有個學派是從今文經學發展而來,非常有意思的讖緯學。這個學派在西漢末年發展到了高峰。讖緯,就是畫在旗、幡上的一些類似于符咒的紋路一樣的東西。我們說一語成讖,其實就是預言學,這個是儒教神學化,宗教化的另外一個標志。這個東西秦朝方士就玩得挺溜,最早是秦始皇派一個姓盧的方士出海,沒訪到仙也沒求到藥,卻帶回來一張圖,上面寫了讖語:“亡秦者胡”。秦始皇一看就彪了,立馬派了三十萬軍隊去攻打匈奴。結果到后來印證在哪兒呢?滅亡在胡亥手里。雖然是巧合,但是當時就是神乎其神。 讖緯,那么緯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易經》,聽過《易緯》沒有?還有《白虎通義》。當時有非常多的這方面的書籍,講卜卦,算命,硬是把這些東西往官方主導的儒經上面靠。形成的一種新的學科,就是讖緯學。這種學科對西漢的滅亡產生了一些作用,也幫助了光武建立東漢。 后來,隋煬帝就把這個學科給禁掉了。為什么?因為禍國殃民啊。到處都是天上掉刻字的石頭,這里又出了什么神獸麒麟,一跑過去看結果是畸形牛。因為這些東西是可以偽造的,不排除統治者上位偷偷使用這些祥瑞之類的。應該是肯定使用了。劉邦斬白蛇,魚肚子里面的陳勝王,全都是這種套路。 西漢滅于王莽篡漢。 這個王莽,其實不用多講,大家應該都知道。歷史書上肯定是丑化的,因為寫歷史的都是儒生。而這一段歷史是所有儒生都不愿意提及的,甚至都不愿意給這個新朝一個年代。為什么呢?因為王莽本身就是一個大儒。曹丕篡漢,司馬炎篡魏為什么相對來說待遇好些?因為王莽是第一人,這口千古罵名的鍋他不背誰背? 但是我們要看到一點,如果王莽不篡漢,大漢江山也到頭了,更不會有后來東漢二百年。西漢的完蛋其實是儒生士大夫階層和皇權的決裂。前面說到過,漢武帝幾十年暴政,包括后來的西漢幾個皇帝,對儒學是敬而遠之的。就是要用的時候拿來,不用的時候靠邊。而儒學的讖緯學更加讓皇帝感興趣,真正治理國家的策略,走的是酷吏法家之路。長久積累下來的矛盾在士大夫階層和皇權中終于爆發,那個時候還流行古法--禪讓,所以王莽才能波瀾不驚地改朝換代。 因為從儒家學說來講,天下本來就是有德者居之。誰最有德?王莽!他因為兒子不小心殺了個家奴,就把自己兒子逼得自殺了。一命換一命,應該說是用兒子的命換了一時盛名。當然他后來殺兒子上癮了……連殺三個,把長孫也殺了。這個就有點……自斷子孫,一心為國?有點看不懂的意思。也許正因為自身帝位來得不名正言順,更加逼自己拼命做一個仁義的信君?然后再禪讓給有德之人?所以后來姓王的都反對他。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治國一塌糊涂,都說他是個穿越過去的社會主義者。他要能搞好了,就沒東漢什么事情了。他托周公的古改制,開歷史倒車。因為托古,所以在新朝,設立了古文經博士。古文經學反對今文經學提倡的“天人感應”和讖緯學。雖然新朝滅亡之后,這個官職又被取消了,但是古文經已經得到了大力推廣,讖緯學也江河日下。最終在東漢末年,三國初期古文經學取代了那些用隸書背記默寫的今文經學,成為儒家學術正統。 王莽事件是一個大的標志。標志了什么呢?一個儒生過了界限,去追求原本天授神權的天子之位。也就是說經學這個正統,通過王莽的實踐,變成了一種悖論。所有的儒生都在想,是不是自己有一天也能這樣?雖然王莽不得好死了,但是儒生心里面的陰暗,可以說已經蠢蠢欲動。 個人認為,這也應該是造成東漢末年禮崩樂壞,狼煙天下的亂世的一個源頭。 不過東漢還有將近200年啊。這個200年里,東漢的皇帝是如何制衡士大夫階層?利用儒教為皇權管理天下的呢?我們下次再聊那個政教合一的年代以及佛教的入侵和道教的成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