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這到底是一盞什么樣的青銅燈? 今年4月8日在個舊市黑螞井漢代古墓葬群16號漢墓出土的一盞精美的鳥形青銅燈,現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發掘領隊楊帆介紹說,這盞鳥狀的銅燈,是云南省首次發現。盡管,在中國的其他地區出土過類似的鳥形銅燈,但形態各異,卻又都體現了漢代銅燈的精巧和生動,它既是古代設計工匠的智慧結晶,同時也是現代設計理念的靈感源泉。 參加現場發掘工作的個舊市文物管理所所長湯文忠說:“經過考古專家最后的研究認定,這盞青銅鳥形燈是漢代鳳凰燈,也叫做鳳鳥燈,或者簡稱鳳燈,并非群眾傳言的‘孔雀燈’。類似的鳳燈,1971年在廣西合浦縣望牛嶺1號墓出土過,系西漢羽紋青銅鳳燈,墓主人當是西漢晚期郡守一級的高級官吏。而且,廣西合浦縣望牛嶺1號墓出土的鳳燈是一對,藏于廣西博物館,是鎮館之寶。” 個舊市文物管理所所長湯文忠介紹:“廣西合浦縣望牛嶺1號墓出土的鳳燈高33厘米、長42厘米、寬15厘米,外形仿鳳鳥,雙足并立,昂頭回望,尾羽后曳下垂與足共同支撐全身,顯得十分穩重。曾隨‘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覽’飄洋過海,到日本、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墨西哥、荷蘭、比利時等國展出過。1995年,再次跨出國門,隨‘中華文明珍寶展覽’赴挪威等國展出,令北歐觀眾贊嘆不已,而名揚四海,載譽而歸。” 黑螞井漢代古墓葬群發掘領隊楊帆介紹說:“銅鳳燈制作工藝水平高,采用細線淺刻花紋,是銅器裝飾工藝上的一種新發展。同時,鏨刻花紋銅器主要發現于我國南方,可能代表了當地的一種發達工藝。顯示了2000多年前我國工匠們的精湛手藝和高度智慧,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和勞動人民高度創造才華的歷史見證。” 那么,黑螞井出土的鳳燈與廣西合浦出土的鳳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黑螞井漢代古墓葬群發掘領隊楊帆介紹說:“漢代青銅燈具的設計十分注重環境保,多取鳳鳥朱雀、雁魚鶴龜、麒麟猴鹿等造型,1971年出土于廣西合浦縣望牛嶺1號墓的這件西漢時期的羽紋銅鳳燈,是西漢古代青銅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為站立的鳳鳥形狀,它固首回望,雙足分立,尾巴下垂至地面,雙足與尾形成鼎力之勢以支撐燈身,顯得穩重大方。頭、冠、頸、翅、尾、足,各個部位輪廓清晰,比例勻稱。通體鏨刻精致的羽毛,高雅華貴。但是從外形和比例上,黑螞井出土的鳳燈更流暢美觀,而且,通過比對,黑螞井出土的鳳燈羽毛更加精美。” 個舊市文物管理所所長湯文忠說:“從功能上,黑螞井出土的鳳燈與廣西合浦出土的鳳燈都達到了一種高超的環保技術要求,鳳鳥背部有一圓孔,放置了一只長柄燈盞。鳳鳥頸部由兩段套管銜接,可以自由轉動和拆卸,便于調節燈光和沖洗體內煙塵,嘴內銜著喇叭形燈罩,垂直對準燈盞上方,燈罩與頸部及腹腔相通,腹腔里面是空的,可以貯水。當燈盞中的火焰點燃時,冒出的煙灰通過鳳嘴進入頸部,達鳳的腹腔,溶入水中,消除污染,凈化室內空氣,以免影響人體健康。而今,環境污染問題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一大公害,引起全球人類的廣泛關注。如此精巧的漢代鳳燈,為中華民族增光添彩。” 親眼目睹了黑螞井16號漢墓出土的鳥形銅燈的個舊民間收藏家吳斌說,在古代,朱雀和鳳凰常常在人們腦海中形成同一個印象,因為,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朱雀是四靈之一,也和其他3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想起來就是朱雀了。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又叫火鳳凰,是古代神話中的南方之神,又可說是鳳凰或玄鳥。所以,民間收藏界也有人把鳳凰燈叫做“朱雀燈”,但絕對不是“孔雀燈”。但是,從文化和認知習慣上,專家和受眾都還是將其稱為“鳳燈”更為確切。 黑螞井漢代古墓葬群發掘領隊楊帆說:“從《漢書》和《華陽國志》記載,錫都個舊已經有兩三千年的開礦歷史,這些青銅器的出土,見證了錫都歷史的悠久和錫文化內涵的深厚。”個舊市文物管理所所長湯文忠說:“而今,個舊列為國家資源轉型城市,鳳凰青銅燈的出土,自然而然讓人們聯想到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有吉祥和振翅騰飛之愿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