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說胃不好,首先會想到的是中醫的說辭:胃寒或者胃熱。我在網上查了一下關于胃寒胃熱的解釋是這樣的: 胃寒,為中醫名詞術語。是指脾胃陽氣虛衰,過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陰寒凝滯胃腑的證候。癥見胃脘疼痛,得溫痛減,嘔吐清涎,口淡喜熱飲,食不化,舌淡苔白滑,脈沉遲。治宜溫胃散寒。 胃熱是一種中醫病癥,即胃火,多由邪熱犯胃:或因嗜酒、嗜食辛辣、過食膏粱厚味,助火生熱;肝膽之火,橫逆犯胃,亦引起胃熱。中醫熱郁胃中、火邪上炎和火熱下迫等。 猛一瞧,還真是有道理,但是,當你慢慢的品味其中的道理就會發現,中醫的解釋其實是相互矛盾的。 如果說胃寒喜歡吃熱的,胃熱喜歡吃涼的,那么問題就簡單了,讓胃寒的人吃上火的,讓胃熱的人吃敗火的不就解決了。真的如此,那就太省事了。 其實不然,喜歡吃是一回事,能不能治好胃病又是另一回事。胃寒的人喜歡吃熱的食物,只是因為吃了熱的食物,胃里會舒服一下,并沒有治好胃病,并不能保證下次可以吃涼的食物了。同樣,胃熱的人喜歡吃冷飲,并不代表治好了胃病,以后吃熱的食物不上火了。 會有人說,你哪里懂什么中醫,這哪里是簡單的冷熱中和的事情呀,還牽扯到五臟六腑的平衡和協調呢,比如肝膽之火橫逆犯胃,又如陰寒之氣凝滯胃腑等等。到這才有點煮酒論英雄的感覺。但是,這并不能代表中醫說對了。因為西醫還有另一套說法。西醫是就事論事,一旦胃痛就說是有了炎癥,要消炎,或者說有了幽門螺旋桿菌,需要解決。西醫是就事論事,肯定不對,是治標。但是,中醫也未必就是治本。這才是我要說的話題。 擺脫中醫能不能健康?擺脫中醫能不能生存?答案是肯定的。一定能。因為,中國靠的是中醫,生存了幾千年,而世界上其他地區的人們并沒有中醫和中藥,也存活了幾千年。不管怎樣,反之活下來就是硬道理。 那么,回到本題,能不能找到一個通用的真理呢?我想是可以的,這就是真正的找到病因,給出新的定義,使這個定義更符合【道】或者說更符合自然規律、更貼近事實。 胃強胃弱,這就是我給出的定義。用強和弱來描述胃的健康狀態更為真實,更接近自然規律。 胃寒的人喜歡吃熱的食物,并不能代表吃了熱的食物就可以治好胃病,也不代表胃寒的人可以吃辛辣食物,你不信可以試試,胃寒的人反而吃了辣椒會一樣上火的。同樣,胃熱的人也不代表吃了寒涼的食物就治好了胃熱的毛病,更不意味胃熱的人吃了寒冷的食物就不會拉稀。 所以,如果真要從根本上解決所謂的胃寒胃熱的毛病,就要解決身體的整體的健康狀況,讓我們的胃由胃弱變成胃強。這一點有點和中醫的五行相克相生意思相同。 以我為例,以前是相當的胃弱,記得小時候也經常看中醫,大致說胃寒。所以很少吃寒涼的食物。但是,也不敢吃辣椒等辛辣食物,所以很矛盾。經過幾十年的養生鍛煉,現在再也沒有什么胃寒胃熱了,把這些統統丟到太平洋里去了,現在沒有任何忌口,不管是涼的熱的,大魚大肉,海鮮扎啤,統統都是我的囊中之物,這種幸福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真正的從必然王國進入了自由王國。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自己的養生實踐,認識到了沒有什么胃寒胃熱,只有胃強胃弱,只有使自己的整體健康水平提高了就是硬道理,就再也不用整天迷茫在所謂的平衡的怪圈之中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