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座曾被誤讀的城 過去人們想起它,腦海中只有廠房林立 而今來到這里,你會遇見 迢迢綠水,隱隱青山 青山,武漢13個行政區中最神奇的地方 它擁有武漢最寬闊的長江 全城唯一整齊如棋盤分布的街道網格 統一用數字編號命名的社區 密集的工業遺跡變成隨處可見的公園與藝術 被年輕人追捧打卡 「 青山江灘二期露天健身場和園林造景。攝影@寧波 」 ▼ 「 青山江灘沙灘排球場占地4.26萬平米 能容納1116名觀眾同時觀賽 是第七屆軍運會主力賽場之一。攝影@寧波 」 ▼ 「 友誼大道一處露天綜合運動場。攝影@寧波 」 ▼ 「 青山江灘二期兒童游樂場。攝影@寧波 」 ▼ 過去兩年,人們驚訝地發現 青山變成了武漢新晉顏值擔當 是攝影師和城市探險家的新鮮寶藏 這次,我們決定帶你認真走一趟 重新認識一個不尋常的青山 長江流經最繁華的漢口、武昌濱江 在武漢東北角遇上天興洲,水流急劇減緩 沉淀出比龜蛇鎖大江的天塹寬3.5倍的江面 這里是長江武漢段最寬闊的地方 江水青藍,平靜深沉如海洋 這里,就是青山 天生長江寬闊的青山 對大自然賜予的禮物特別珍惜 武漢最漂亮的江灘就在這里誕生了 7.5公里的青山江灘,從羅家港綿延到武豐閘 作為武漢最年輕的江灘,它才2歲 卻刷新了武漢人與長江相伴的方式 在漢口武昌,人們隔江看高樓,渡江搏浪 在青山,才靜下心來好好看江 蘆葦水草鵝卵石溝渠,像巨大海綿 漲水內澇時吸飽蓄水,告別看海 「 2017年青山江灘從全球174個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摘獲國際C40 城市未來獎,是這一年中國唯一獲獎項目。 攝影@寧波 」 ▼ 防洪坡上修起神奇滑滑梯 杉樹林間,木棧道和小屋若隱若現 武漢一年四季所有常見植物都能在這里找到 夏夜,蛙鳴蟲啼響亮 植物學家說,這是武漢自然觀察最佳去處之一 「 青山江灘,二七長江大橋下。攝影@寧波 」 ▼ 「 青山江灘防汛護坡被改造為滑滑梯。攝影@寧波 」 ▼ 沒有雜亂高樓遮擋 青山江灘從誕生開始 就成了武漢最適合觀賞夕陽晚霞的地方 橙紅粉紫的天空,隨手一拍就是大片 「 青山江灘二期,一座退役碼頭被保留作景觀。 攝影@寧波 」 ▼ 青山人熱愛自然,似乎與生俱來 這里擁有11座公園 青山公園誕生于1959年,是公園老前輩 梅花、櫻花、杜鵑、桂花四季綻放 也是武漢春季除了武大、東湖以外 春季賞櫻的最佳去處之一 南干渠公園曾經是一條排污溝渠 經歷20年“折騰” 編織成欒樹金黃、桂花飄香的晚秋盛景 密如森林的大樹下,老人們扎堆打牌聊天 孩子們瘋跑追逐,時光緩慢流淌 青山在大自然賦予的土地上耕植森林 制造了長江邊一個名副其實的青山 「 青山公園是青山區最早的公園, 是一代青山人的童年回憶。 攝影@寧波 」 ▼ 「 南干渠曾是一條污水溝,1993年起改造為公園。 攝影@黃大頭 」 ▼ 「 青山和平公園是武漢四大花卉基地之一, 武漢街頭栽種的許多花卉,都來自這里。 園內有一百多種植物,共1.5萬多株。攝影@黃大頭 」 ▼ 從青山向長江眺望 一眼就能看到長江武漢段最大的沙洲:天興洲 這座面積相當于2/3個澳門的神奇沙洲 以盛產西瓜、洪山菜薹聞名 在過去30年里,它沿長江向下游漂移2公里 從洪山區,漂到了青山江邊 從空中俯瞰,它就是一眼認出青山的醒目坐標 「 天興洲與青山遙望。攝影@寧波 」 ▼ 青山的交通構架中 于是有了武漢任何區都不曾擁有的組成部分: 下橋,上島 「 天興洲長江大橋與高鐵軌道, 在戴家湖公園上空分成四股岔道。攝影@寧波 」 ▼ 「天興洲長江大橋上,一輛汽車載著沖浪板, 去往島上。攝影@寧波 」 ▼ 沿長江分布的青山區,交通地理結構復雜 它是武漢與全國連接的東北大門 武漢人經過青山,去武漢站坐高鐵動車 武鄂高速從這里出發連接滬渝 「 武漢火車站是中國第一座高鐵站,經過青山, 武漢人能抵達全國各地。攝影@寧波 」 ▼ 二七長江大橋、天興洲長江大橋 青山長江大橋、陽邏長江大橋 又讓青山和漢口、三環線、新洲緊密相連 于是,你會看到這樣的場景 人在街頭走,火車和公交并排在頭頂呼嘯 汽車飛馳,從天興洲大橋急轉盤旋 帶著野餐帳篷在沙洲降落 「 臨江港灣小區,天興洲長江大橋與動車在頭頂經過。 攝影@寧波 」 ▼ 「 天興洲長江大橋青山段,三環線和高鐵軌道并行, 腳下是青山江灘。攝影@寧波 」 ▼ 城市魔幻多維,空間復雜交織 青山從來不是一座孤島 它四通八達,仿佛來自未來 「 從二七長江大橋眺望青山交通網絡。攝影@寧波 」 ▼ 交通阡陌縱橫,人間包羅萬象 青山的老居民,來自五湖四海 像一座移民城市,人們以情感相依 創造出不同于傳統老城區的獨特風貌 爸媽長輩記憶中,青山是熱火朝天的紅鋼城 清早上班自行車密集洶涌,高爐映紅東湖天空 鋼鐵冶煉的輝煌戰績,曾撐起中國工業的脊梁 「 鋼都花園一處社區運動場。攝影@寧波 」 ▼ 從空中俯瞰,排成「囍」字的紅房子猶在 勾連起上世紀80年代武漢街頭巷尾的傳說 最早家家戶戶用上空調、彩電,喝著咸汽水 青山是老武漢人心中“別人家的孩子” 「 紅房子是誕生于上世紀50年代的武鋼職工宿舍, 按數字序號命名,青山至今還保留著按數字命名的地名。 攝影@寧波 」 ▼ 工業與生活密不可分,讓青山空間肌理混搭 歐洲教堂般的穹頂、盤旋的露臺樓梯 硬核的船錨齒輪雕塑,在社區里隨處可見 你永遠不知道在青山 下一秒會遇到怎樣的奇觀 「 你會突然看到一輛彩色火車。攝影@寧波 」 ▼ 「 鋼都花園一棟居民樓頂。 在這里,下樓梯是帶節奏的。攝影@寧波 」 ▼ 「 鋼花社區一棟居民樓下的雕塑。攝影@新亮 」 ▼ 「 友誼大道。偶遇一棟穿越時光的舊樓。攝影@新亮 」 ▼ 上世紀50年代,全國各地的年輕人來到青山 其中大多數來自東北 在青山扎根,從此留下 他們拖家帶口坐數十個小時綠皮火車南下 至今,青山還有許多東北和武漢雜糅的痕跡 “青山普通話”在“漢普”中夾雜東北方言重音 自成一派,開口即知來自青山 逢年過節吃餃子要包硬幣,吃到會交好運 遼寧街、吉林街地名勾起鄉愁 「 友誼大道與園林路交匯處, 綠化帶圍繞道路四角。攝影@寧波 」 ▼ 「 和平大道綠蔭夾道。攝影@ 吳澤 」 ▼ 曾經的青山工人村,密集居住著接近4萬工人 低矮棚戶老房,廁所共用,屋頂漏水 經歷10年華中最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 老居民們搬回到熟悉的老房原址 住進了漂亮高樓小區,繼續做鄰居 坐電梯,逛花園,青山不再是老樣子 「嶄新的高樓社區,萬家燈火。攝影@ 寧波」 ▼ 居民來自五湖四海的青山 擁有武漢最親密和睦的鄰里情 家長里短的生活熱情,讓青山美食遍地 青山炸肉和漢口滾油炸炸不同 滿滿包裹的酥皮,點綴清香辣油 是青山人獨具一格的口味 老滋味的鹿鳴春牛肉面,值得趕去青山過早 走在青山,撲面而來的親切安寧 在腳步匆忙的武漢,顯得格外珍貴 「 青山黃州街宵夜。攝影@黃大頭 」 ▼ 告別工業時代的青山,留下了一身人情味 也留下了武漢最密集的工業遺址 青山人賦予它們新鮮生命 于是,創造了讓城市探險家癡迷的寶藏 「 青山江灘的污水處理設施,也被建造成高顏值景觀。 攝影@陳丹妮 」 ▼ 「 戴家湖曾因盛產魚蝦菱角而聞名。 上世紀50年代后變成煉鋼煤灰填埋場,堆成十多米高煤灰山。 上世紀80年代因煤灰被用作制磚原料,又被挖掘。 2013年開始改造,變成公園。 攝影@陳丹妮 」 ▼ 曾經盤踞青山熱電廠、武漢水泥廠的戴家湖 水泥管成了哆啦A夢探險的后花園 「 戴家湖公園。攝影@陳丹妮 」 ▼ 「 俯瞰戴家湖公園。高架圍繞湖泊, 構成水滴形的”青山之眼“。攝影@寧波 」 ▼ 武九鐵路上不再鳴笛的綠皮火車 載著往事和懷舊文青的寫真側顏,準備出發 「 戴家湖公園。武九鐵路拆除后, 綠皮火車留在公園里,供游客攝影。攝影@寧波 」 ▼ 江灘還能找到昔日紅磚廠房 夕陽映照,墻磚斑駁 青山把廢棄的工業碼頭原貌保留在江灘 武漢從沒有任何地方像青山這樣 天生擁有硬核工業礦藏 昨天的遺跡,已是今天的樂園 又帶著未來的憧憬 「 青山江灘內一棟老紅房子。攝影@陳丹妮 」 ▼ 青山告別工業時代,萌發新芽 商圈和步行街四處誕生 街角公園透露新鮮藝術氣息 「 印力中心與銳創中心。攝影@寧波 」 ▼ 「 紅坊里商業體。攝影@寧波 」 ▼ 「 武商眾圓廣場。攝影@寧波 」 ▼ 「 和平公園游樂場。攝影@寧波 」 ▼ 青山不再像一本正經的老人絮叨往事 高樓小區鱗次櫛比 從二七長江大橋沿長江生長 「 武商眾圓廣場。攝影@寧波 」 ▼ 軍運會倒計時3天,沙灘排球主賽場就在這里 足夠千人觀看的賽場,有活潑的熱帶風情 籃球場跳躍轉身過人,上演年輕活力的較量 夜幕下,綠茵場肌肉小伙你追我趕 「 位于青山江灘的第七屆世界軍運會沙灘排球館。 攝影@寧波 」 ▼ 「 青山江灘露天公共足球場。攝影@寧波 」 ▼ 宵夜熱鬧的恩施街,人潮涌動的紅坊里 萬家燈火的夜色 映照長江邊這片叫青山的土地 青山曾是一個時代幸運的寵兒 造物的賦予,歷史的遺存 都帶給城市源源不竭的活力與靈感 161平方千米的土地上 65萬居民安居于此 快意生活,不負青山 「 青山江灘。攝影@寧波 」 ▼ |
|
來自: 敘吾鑒影81ahgv > 《武漢旅游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