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 欄目|大學專業和就業 社會第三方機構麥可思發布了2019年就業數據,30個本科大類專業的就業熱度也被公布。 從就業熱度來看,計算機類專業排名第一,排名第二到第五的專業依次為護理學類專業、電氣類專業、自動化類專業和醫學技術類專業。 而排名第30的專業為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經濟學類專業、化工與制藥類專業就業熱度也不高。 30個大類專業(一) 30個大類專業(二) 依舊從麥可思發布的2018年和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數據來看,這兩年本科就業綠牌專業包括:信息安全、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技術、通信工程、數字媒體藝術。其中,軟件工程、網絡工程、通信工程這三個理工類專業連續三年都是綠牌,即高就業率的專業。 而這兩年本科就業紅牌專業包括:繪畫、化學、美術學、音樂表演、法學、歷史學。 專業和行業對照(排名) 其中,歷史學連續兩年被評為紅牌專業。從這些報告當中可以看出,理工類專業就業率要高于文史類專業就業率。 明眼人可能早就看出來了,與計算機相關的專業就業率都很高。 就2018和2019年這兩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來看,工學類的畢業生就業率最高達94.04%;農學和醫學門類的就業率分別是93.15%和93.06%,位列二三,屬高就業率專業;管理學和經濟學是考生熱衷報考的兩個門類,畢業生就業率都高于平均水平,達93.02%和92.87%。 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低于總體平均水平的門類依次是文學、理學、藝術學、哲學、法學、教育學、歷史學,其中文史類專業居多。 文科類專業就業熱度 而就業率倒數三名又被法學、教育學和歷史學等文科專業所包攬,其中歷史學就業率為88.75%,低于平均值92.57%,和就業率最高專業相差5.29%。 重理輕文是當代中國教育界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比如,建國伊始,為快速恢復國民經濟,國家致力于培養大批建設人才,在學校和學科專業設置上突出技能型人才培養。以學科設置為例,1953年,我國高校設置專業215種,其中理工科118種,文科僅為19種。 面對不同的專業和不同的就業形勢,尤其是那些就業形勢不太好的專業,高校畢業生和在校生該如何提前做準備工作? 大學生較高的就業期待與實際需求的錯位是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不可低估的重要因素。大學生雖然年齡上已步入成年期,但長期的學校生活,缺乏社會生活實踐,容易導致其自我認知與評價缺乏合理性與現實性,往往引出“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感嘆。他們對于自我能力的過高估計,對現實就業壓力的較低認識,使他們對于未來的就業期待與現實實情存在不小的差距。 不少大學生對就業的困難估計不足,把自身的就業目標定得偏高,一方面對于就業薪水期待太高;另一方面,畢業生更多期待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崗位,對于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崗位重視不足。 眾所周知,我國目前是處于經濟新常態,所以,冷絲認為,就業觀念也要達到“新常態”。 面對緊張的就業形勢,畢業生需要積極調整心態,正確衡量自身,不宜對就業的條件要求過高。過高的期望值很有可能導致就業不順,增添就業的阻力與困難。 冷絲鄭重建議:畢業生應該在理想追求與報酬期待之間尋求到“最大公約數”,放低崗位期許,先努力順利就業,在工作崗位中磨練才干,提升核心競爭力,把實現個人價值和待遇水平的理想追求置于未來的職業發展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