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七律《閬水歌》讀記 (小河西) 此詩作于廣德二年(764)春,時杜甫客閬中。閬中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唐時為閬州治所。【《舊唐書-地理志》:“閬水迂曲,經郡三面,故曰閬中。”閬水又名“閬中水”,即嘉陵江。《太平寰宇記》卷86閬州:“嘉陵水又名西漢水,又名閬中水。《周地圖記》云:水源出秦州嘉陵,因名嘉陵。經閬中,即閬中水。”】 閬水歌(杜甫)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憐日破浪花出,更復春從沙際歸。 巴童蕩槳攲側過,水雞銜魚來去飛。閬中勝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 石黛:石墨,青黑色。亦稱青黛。古時婦女用為畫眉。《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圖》(李白):“石黛刷幽草,曾青澤古苔。”《入蒲關先寄秦中故人》(岑參):“秦山數點似青黛,渭上一條如白練。” 因依:倚傍;依托。《詠懷》(魏-阮籍):“迴風吹四壁,寒鳥相因依。”《途中作》(唐-王昌齡)“驚禽棲不定,寒獸相因依。” 沙際:沙灘邊。《寄塞北張符》(唐-周樸):“萬里平沙際,一行邊雁移。”《遠水》(唐-馬戴):“蕩漾空沙際,虛明入遠天。” 巴童:《秋夜》(梁-沈約):“巴童暗理瑟,漢女夜縫裙。”《江陵即事》(唐-王建):“蜀女下沙迎水客,巴童傍驛賣山雞。” 攲(qī)側:傾斜。《過南岳入洞庭湖》(杜甫):“攲側風帆滿,微暝水驛孤。”《過睦州青溪渡》(唐-楊彝):“瓢零江海客,欹側一帆歸。” 水雞:水鳥名。《曉望》(唐-杜牧):“獨起望山色,水雞鳴蓼洲。” 閬州城南:閬州城南三里有錦屏山。《方輿勝覽》卷67閬州:“錦屏山,在城南三里,對郡治。其山四合于郡,山上有四院,曰碼碯寺,羅漢院,畫錦院,西橋院。后又筑閬峰防以眺望焉。” 【大意】嘉陵江水色像什么?仿佛石黛碧玉交錯相接。(江水由于深淺變化,其色由青黑漸變翠綠,又由翠綠漸變青黑,交錯相接。)正在欣賞紅日從浪花沖出,又看到初春綠色從沙邊歸。(水邊草總是先綠。“正憐”、“更復”,目不暇接。)巴地兒童蕩著槳傾側掠過,水雞銜著小魚來去飛。閬中城中諸多勝事真是美死了,閬州城南錦屏山更是天下稀! 【詩意串述】全詩寫閬中水景。首聯寫江水之色。石黛碧玉交錯相接。次聯寫水邊水中之景。日破浪花而出,水邊草綠春歸。三聯寫水上之景。巴童蕩槳泛舟,水鳥銜魚環飛。末聯概略寫江兩岸勝景。上句寫閬中城中。下句寫江對岸(城南)。全詩贊美閬州山水,詞采清麗,筆調流暢。所表達的情緒歡快。中間二聯意蘊豐富,惹人想象。“日破浪花出”,“春從沙際歸”,“巴童蕩槳過”,“水雞來去飛”。如了解當時背景,這四句即不僅是寫景。當時背景是:代宗主政后,人事政策有大調整。在肅宗時代被貶的一些大臣開始重新啟用。房琯在回朝路上病逝。而嚴武再次回蜀主政。杜甫心中的“春天”似乎又要來了! |
|
來自: 小河西 > 《杜詩解讀(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