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的爆炸,科技的進步,使得生活的節奏不斷變快,隨之而來的是工作和學習中,我們思考速度的變快和變淺。 大多數人往往都習慣于避免深度思考,傾向于更加快速地做決策,生活看上去似乎很努力很忙碌,然而卻是一種沒有成效的'假'勤奮。 不會深度思考,就會在人云亦云中選擇盲從,很多人以為自己在思考,實際上只是專注于表面的下意識反應而已。 深度思考的能力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深度思考可以讓我們看透事物的本質,驅散迷霧,做出正確的判斷。 本期話題,唐歌就和你來聊一聊:如何培養深度思考能力?怎樣提高思考的深度?有效提升你的思考力的方法論。 一 為什么要深度思考? 1 少犯錯,少走彎路,正確地決策。 2 破除迷霧,看透問題的本質,真正地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3 避免低水平勤奮,讓你的努力更有效果。 二 如何有效地深度思考? 1 構建多元思考模型 不同職業,不同立場的人看問題的角度和方式也會不同。 誠如巴菲特的合作伙伴查理芒格,在《窮查理寶典》一書中反復提到的一個影響他生活,決策的思維方式:“多元思維模型”。 每一個學科和領域都有一套自己本身看世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想要提升思考的深度,就需要我們跨領域學習,多涉獵不同的學科,掌握不同的思維方式。 從多個角度來分析,構建不同學科的知識體系,建立自己思考的工具箱。 2 不斷提問,挖掘本質 很多時候,面對一些問題,我們可能僅僅是看到了事情表層顯現的部分,誠如一座漂浮于海面的冰山,問題的本質往往深藏于海平面以下冰山的部分。 想要讓自己的思考有所深度,就要學會不斷向自己提問,不斷深挖,抓住本質,才能把事情想透徹,想明白。 通過不斷地反問,遇到一個問題以后,繼續往下想一層,直到第三層,第四層……一層一層地解剖問題,拆解問題,找到真正的元問題。 所謂元問題,就是說這個問題已經是最根本的問題了,無法再被追問下去,而這個常常就可能是問題的本質了。 ① 為什么會這樣? ② 怎么做?什么時候做? ③ 為什么這么做? ④ 做了會怎樣?不做會怎樣? ⑤不這么做又會怎么樣? ⑥怎么改進,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 你可以不斷建立你的問題矩陣,思維模板,引導你思考的方向,不斷加深對事物地理解和認知。 3 類比思維 類比思維可以讓我們對一些相似的陌生事物獲得快速而清晰的認識。 實際上,有些抽象的概念并不好理解,這個時候,我們如果用一些實際的案例和相似的事物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事物的核心。 對于一些陌生的,抽象難以理解的事物,我們可以: ① 尋找與之相同相似的案例,進行對比思考。 ② 從大量的案例中尋找規律,抽象總結。 ③ 根據相同相似的結構或特點,大膽推測和聯想。 4 相關的知識儲備 想要在某一個領域的思考有所深度,就必須對研究的領域有深入的學習和理解,一個人的知識儲備不夠,再怎么思考都無法達到一定的深度。 深度思考的前提條件是做好相關領域的知識儲備,掌握基礎的原理,基本的套路,而這是每一個新手的必經之路。 5 提升觀察力,發現規律和趨勢 一個人的深度思考能力,常常也會與他的觀察能力密切相關。 對生活保持敏感,對細節保持敏銳 ,對習以為常的行為保持覺知。觀察能力強的人,往往能夠發現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從細節中探尋事物的本質。 同時,也能夠從大量的案例中,發現事物的發展規律和趨勢,從而做出更加正確的預判。 6 發散思維,延伸和關聯思考 從一個點延伸,盡可能地整理出可能的要素,通過對每一個方向上的研究分析,可以讓我們的思考更有深度。 打破固有思維,學會延伸聯想,大膽想象,有創造性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 7 拆解和重構 把大的問題拆分成一個個細小的關鍵要素,然后,再對每一個關鍵要素進行逐一分析和研究。 另外一方面,我們需要對大量錯綜復雜的細節信息進行歸納和思考,重新構建出系統性的思維框架。 8 良好的思維方式,框架系統和工具 了解常見的結構關系和相關知識的整體框架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思考。 在思考的過程中,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系統性思維模型。常用的工具比如:思維導圖,mece原則,金字塔原理,自上而下的思考模式。 9 全局思維,長遠的目光看問題 有格局,有視野,目光要放長遠,學會站在未來看現在。 對事物的過去,未來,現在進行深入地分析和思考,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可以讓我們做事少走彎路。 10 通過實踐來驗證假設,深入思考 嘗試通過實踐分析,研究每一項影響問題結果的因素,而不是僅僅是表面上的空想。 學會試錯,驗證假設,擺脫只思考不行動的誤區。 11 長時間的專注力,反復雕琢 不同時間,不同條件,不同場合,狀態不同,會導致你思考的角度和方式也會不同。 有的時候,深度思考需要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反復雕琢。 深度思考并不是說一下子就能夠完成的,還需要我們保持長時間的專注力。有些問題可能需要我們花費多年的時間進行分析和研究。 12 數據思維 通過調查,用戶反饋,數據監測來分析之前的行動,原先制定的計劃帶來的實際效果。 通過數據分析的反饋來及時糾正錯誤的路徑,不斷調整行動和思考的方向。 13 批判性思維,不迷信,不盲從 對事物保持一種學習和研究的心態,不過分迷信于所謂的專家,保持敏感,學會質疑。 當然,這也不是說隨意地抬杠,所有的結論和判斷最好都要有實際的數據和思考的論證。 14 反推思維 從結果到過程。 小時候,我們中的很多人可能都玩過走迷宮圖的游戲,走迷宮圖的一個技巧就是: 直接從終點開始走,然后一直延伸至起點,這樣就可以快速地尋找到一條走出迷宮的路徑。 其實,工作,生活也是一樣,結果導向去思考達成目標需要獲得哪些要素,能夠讓我們目的性明確,看問題的角度更加清晰,不容易走彎路,更容易找出解決問題的路徑。 15 關于深度思考的其他一些要素 ① 時刻保持好奇心,好奇心是促使我們思考和發現問題的原動力。 ② 不受情緒的干擾,開放的心態,擺脫思維定勢。 ③ 多與高手和大師交流,思維碰撞,然后再深入思考。 ④ 良好的大局觀,整體的思維看世界。 ⑤ 學會篩選和過濾那些影響決策的無效信息。 三 提升深度思考力的關鍵 1 普通人無法深度思考的常見原因 ① 知識儲備不夠,閱歷不夠。 ② 深度思考的時間不夠,不夠專注。 ③ 沒有掌握有效的思維方式和拆解分析問題方法。 ④ 固有的思維定勢,習慣于淺層思考,止步于事物的表面。 ⑤ 行動上的勤奮掩蓋思維上的惰性,避免于更深入的思考。 2 深度思考,需要掌握足夠的信息量和素材 深度思考的一個前提是擁有充足的數據和材料,以及掌握相關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數據和信息不夠,思考的時候就難免具有片面性。 3 豐富的閱歷 這一點實際上不光包括了上面提到的知識儲備,還包括了大量的實踐和思考的總結。 一句話:看的多了,做的多了,想的多了,思考的程度自然就會比一般人更有深度。 總結 深度思考的能力決定了你工作的質量和生活的品質。 想要提升深度思考的能力,我們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識儲備,學會不斷提問,拆解和重構組成事物的關鍵要素,尋找問題的本質。 掌握足夠的材料和信息,通過多元思維,全局思維,類比思維,逆推思維,數據思維,批判性思維等等多種思維方式和工具的組合,來讓我們的思考更有深度,讓你的努力更有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