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2.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 現代醫學認為較難治療的亞健康狀態,在中醫“治未病”理論的指導下,通過練習八段錦這一途徑,可以得到有效的干預。八段錦融合了中醫的陰陽五行、經絡學說,是中國傳統導引養生與保健的功法,能調攝精神、將息得宜以提高抗病能力,增強臟腑功能,防止病邪侵害;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八段錦作為強身健體的保健操,既能強身健體,減壓放松,調控情緒,具有預防和輔助治療身心疾病之功效,其動作簡單易學,隨時可練習,易為人們所接受的特點,容易推廣。八段錦的應用較為廣泛,本文對八段錦治療失眠癥做簡要的綜述。 1 八段錦對人體的影響機制“八段錦”之“八”字含“八卦”之意,寓多種要素相輔相成,循環統一,渾然一體之意。如明·高濂在《遵生八箋》“八段錦導引法”所述“于后午前做,造化合乾坤。循環次第轉,八卦是良因”。“錦”由“金”“帛”組成,為絲織品,絕美華貴,這里暗喻其動作如絲帛連綿不斷、柔和優美。《靈樞·經脈》云:“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靈樞·海論》云:“夫十二經脈者,內屬于府藏,外絡于支節”。可見經脈的功能狀況與健康密切相關,經脈是聯系支節與臟腑的橋梁。健身氣功“八段錦”發揮效應的物質基礎是人體的經脈系統。“八段錦”通過不同的動作疏通經脈進而起到內調臟腑作用。 “雙手托天理三焦”、“背后七顛百病消”影響經絡及其所系臟腑。《類經·藏象類》中指出:“然于十二臟之中,惟三焦獨大,諸臟無與匹者,故名日是孤腑也?蓋即臟腑之外,軀體之內,包羅諸臟,一腔之大腑也”。唐宗海在《血證論·臟腑病機論》中說:“三焦,古作瞧,即人身上下內外,相聯之油膜也州糾”。可見三焦雖為一腑,但與全身臟腑關系密切。《難經》說:“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五臟六腑”。《中藏經》對三焦生理功能作了更為具體地描述:“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氣也,號曰中清之府,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體,和內調外,營左養右,導上宣下,莫大于此也”。因此“雙手托天理三焦”并非僅影響三焦,而影響到整個經絡系統及其所聯系的臟腑。“背后七顛百病消”兩臂上舉時體現了陰升陽降的動態平衡狀態,十二經脈循行的走向是: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足,足三陰經從足走腹胸。兩臂上舉,陰經的經氣上升,陽經的經氣下降,氣血流注,如環無端。 “左右開弓似射雕”影響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左右開弓似射雕”的刺激部位重點在胸廓,手太陰、手厥陰皆起于胸,《靈樞·經脈》“手太陰肺經之脈,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膈內”“心主手厥陰心包之脈,起于胸中,出屬心包,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循孺內”。故“左右開弓似射雕”重點影響到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經及其所系的肺、心兩臟。 “調理脾胃臂單舉”影響任脈、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調理脾胃臂單舉”的刺激部位是胸腹部。通過上下相對牽拉疏通胸腹部經脈進而內調臟腑。任脈“上循毛際,循腹里,上關元”,“腎足少陰之脈,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脾足太陰之脈,入腹,屬脾,絡胃,上膈,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絡,名日大包,出淵腋下三寸,布胸脅”。“胃足陽明之脈,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氣街中而合”。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后天之本,通過滋養腎水可達到補養脾土的功效;任脈為陰脈之海,脾胃功能的正常與否與沖任的盛衰關系密切。故“調理脾胃臂單舉”通過疏通胸腹部的諸經脈而達到調理脾胃的功效。 “五勞七傷往后瞧、搖頭擺尾去心火”影響督脈及足太陽膀胱經“五勞”指“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七傷”指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對人體的傷害。“五勞七傷往后瞧”刺激的部位主要在項、背、腰,而督脈、足太陽經所經之處。督脈“行于后背正中,上至風府,入屬于腦”為“陽脈之海”“總督諸陽”善治七傷引起的情志病。“膀胱足太陽之脈,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腑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背俞穴位于足太陽膀胱經上,常用于治療相應臟腑的疾患。故“五勞七傷往后瞧”通過疏通督脈、足太陽經的經氣,達到調理五臟六腑的作用。“搖頭擺尾去心火”主要作用于督脈、足太陽經。搖頭影響大椎穴,疏通經氣,通陽瀉熱:擺尾影響腎俞、命門,俯身彎腰作用于腎俞、命門,使腎水上承以降心火。 “兩手攀足固腎腰”影響足少陰腎經,“攢拳怒目增氣力”影響肝臟“兩手攀足固腎腰”作用點在腰、足。彎腰可直接影響腎臟。攀足時趾抓地,屈體俯身雙手下按,加強了對涌泉穴的刺激。攀足還可刺激腎經踝部的照海、水泉、大鐘、太溪、復溜等五輸穴、八脈交會穴、絡穴,以疏通足少陰經經氣,強腎健骨。卜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躁關節附近,“攢拳”的動作直接作用于原穴。原穴是臟腑原氣輸注、經過和留止于十二經脈四支部的腧穴,“原”是指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為十二經脈維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肝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在竅為目,“攢拳”“怒目”這兩個動作可影響到肝的生理功能。 2 八段錦治療失眠的中醫機制失眠最大的病機總屬陽盛陰衰,陰陽失交。如陽不交陰,心腎不交,為素體虛弱或久病之人,腎陰耗傷,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濟火,則心陽獨亢,或五志過極,心火內熾,不能下交于腎,心腎失交,心火亢盛,熱擾神明,神志不寧,因而失眠。不寐證有邪者多實,無邪者皆虛”。屬于陰虛火旺,肝陽擾動者,則往往情志所傷,肝失條達,氣郁不舒,郁而化火,火性上炎,或陰虛陽亢擾動心神,神不安寧以致不寐。陳培能,陳玉卿等認為八段錦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睡眠質量。八段錦能:(1)改善神經體液調節功能和加強血液循環,提高體液免疫水平;(2)八段錦有氧運動能通過增加肝細胞、肌細胞胰島素受體結合力,減輕胰島素抵抗,并降低血脂和血液粘度、緩粥樣斑塊的形成;(3)能修養心性,穩定情緒,從而穩定血壓,擴張血管降壓;(4)八段錦循經取動、循經作勢、循經取穴等特定的形體運動,要有使大腦漸達專一的意念活動。調整人大腦皮層,皮質下中樞和內分泌系統處于平衡穩定狀態,從而改善不良心理狀態,通暢血管,調節內分泌功能。李莉等研究表明八段錦對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礙有顯著的效果。八段錦強調意神結合、力氣結合、氣血結合:(1)“神靜體松”是身形的總要領,他可以使練習者主動將日常之思慮活動放下,處于安靜,無思無慮狀態,把注意力收回到自我的整個身體中來,使身體放松,處于氣血融融,活潑自在的內外協調統一狀態。這種狀態可以使大腦皮質活動抑制,全身骨骼肌張力下降,大腦皮質下中樞處于自律調節,通過植物神經性使分步廣泛的臟腑組織功能協調統一,回歸到最佳狀態。王芳認為八段錦結合放松功鍛煉,對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的抑郁情緒和睡眠質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2)“意輕、息微”的呼吸吐納要求,使練習者在練功的過程中,緩和的形體動作與呼吸吐納相結合,輕松自然,和緩有序。呼吸吐納時,廣泛的呼吸肌參與運動,而呼吸肌的緩和節律運動又調節了全身軀體肌的運動,達到“氣”與“力”的和諧統一。柳愛蓮等研究表明錦鍛煉對大學生睡眠質量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對其體質健康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黃帝內經》曰:“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認為思想安閑清靜,沒有雜念,調和正氣,精氣和神氣守持于內;注意調攝精神,避免情志過激和精氣妄耗,才能保持真氣充盛,使疾病無從發生。(3)“松緊結合”的運動方式,使骨杠杠的剛性運動、肌筋束的彈性運動、體液在肌膚中的流體運動達到協調統一。增強了肌筋的韌性、彈性,骨骼的剛性也得到增強,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平衡性,協調性。 3 展望八段錦各個動作的要求正是符合中醫的養生保健,調和機體功能的思想。八段錦通過外在肢體軀干的屈伸俯仰和內部氣機的升降開合來完成導氣引體調暢氣血,筋脈牽拉舒展舒暢經絡,實現“骨正筋柔、氣血以流”的目的;習練八段錦還要求松中有緊、松而不懈、緊從松來、柔和拔身。松、緊的密切配合和有序轉換,有助于刺激調整機體的陰陽協調能力,促使人體經氣流通、關節滑利、活血化瘀和強筋壯骨,調動各臟器潛能、提高機體免疫能力與抗病力。《靈樞·海論篇》中說:“夫十二經脈者,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經絡運行氣血,聯絡臟腑,也是病邪侵入人體的途徑。《靈樞·經別篇》說:“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八段錦的歌訣包含了五臟和三焦,通過運動配合呼吸,直接刺激體表相應經絡、穴位,暢通經絡血脈,導引使臟腑氣血旺盛,不僅能預防疾病,還令“百病消”。“八段錦”的各節招式對經絡臟腑的影響側重不一,第一段、最后一段側重于影響全身,中間六段側重于影響局部。整體與局部相結合,全面與重點相結合,體現了“八段錦”注重整體的觀念。健身氣功“八段錦”是中醫健康養生理念和實踐經驗結合的產物。但目前尚存在研究重復度高等問題,無法準確突顯八段錦功法運動的特異性,需要更多、更完善、更具指向性意義的試驗設計與實施來不斷深入挖掘八段錦功法運動的特異性,為更明確、更具體地推廣八段錦運動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健身功法八段錦是值得在大眾中推廣和實施的一項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養生運動。 |
|
來自: 華華YHBH020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