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偶然在網上看到一篇“五十而知天命”的文章,剛好自己今年五十,有感而作,也冒用了其中一、二句,但絕非偽創。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恍,人生已到第五十個年頭。每每回想起自己學生時代的生活,上學,放學奔走于鄉間小道的情形恍若昨天,而今年近五十無工作,無事業,無金錢,而有的是齒牙松動,痔瘡困擾,骨質增生,這就是我的命,五十歲了來學做自媒體運營,學寫文章,學這軟件,學那軟件,這是天意安排。 自從做公眾號運營起,近來這段時間睡不能眠,飯不能香,因為對我來說沒有更多的選擇,勞動強度太大的工作做不了,需要技術的活又不會,騙人的勾搭又違背心意,看來做自媒體勉強適合我,可是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要怎么才能增粉?文章怎么做?對于一個打字很慢有時需要查字典的小白的我都得學習,何時才能有經濟效益?寧靜時候會想起孔夫子說的“五十而知天命”,圣人尚且五十而知天命,我一普通百性未必能知天命,然而,什么是天命呢?我們不能完全了解孔子的真正意思。我想,天命是一個哲學的范疇。王守仁《尊經閣記》中有記“經,常道也:其在于天謂之命,其賦于人謂之性,其主于身謂之心。”天命一方面是指一切客觀存在的自然規律,比方說有天就有地,有因就有果,有矛就有盾,這是唯物主義;另一方面是指人的心性,比方說惻隱之心,好壞之分,善惡之辨等等,以及“聽天由命”這是主觀唯心主義。當然天命也許是生活的意義,生命的價值。如果這樣解釋的話,連圣人都過了半百,才知道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可見知天命之難。歷史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飛速發展的互聯網給了人們廣闊的學習空間,今天的人完全可能比兩千多年前的孔夫子更早地懂得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人們的生活質量在不斷提高,當然在每個年齡階段,因為每個人的知識和修養以及經歷的不同,每個人的感悟和認識當然也是不同的,人到五十就算不知天命,也該懂得怎么生活,珍愛生命,事有所為,有所不為。飛速發展的時代,也是物欲橫流的時代,明知不能為而為之的人比比皆是,只為金錢,不講良知。牛奶里面參三聚氰胺,地溝油加工成植物油,病死豬肉加工成香腸,臘肉,姣子,水果蔬菜為了保鮮噴上農藥和防腐濟,數不勝數的害人事件。要想健康的生活不容易!所以談“天命”我們應該更著重人性的善,宣揚善,崇尚美。因此,孔子說的知天命應該指憑良心做事,善始善終。懂得以誠待人,凡事出以善心。因為孔子是儒學家,所以估且這樣理解他的知天命。 我的理解天命即“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明明白白做事!規規矩矩做人!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終須無。 嗟呼!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這話聽來象是唯心主義,但又不得不信。以前皇帝的兒子不是皇帝也是王爺,現今,富豪的兒子成了“富二代”,人生靠打拼,拼不一定能贏,但不拼博固然不行,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這是我的思想;你說“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也行,這是你的思想 人的思想固然重要,是靈魂,但自然規律不能改變,談“天命”當然不能忽略客觀規律,朱熹的“格物致知”令王陽明格了七天的竹子也沒格個明白,王陽明所以成了圣人,沒有成為科學家。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自從猿進化到人,人們就在想盡一切辦法和智慧改變自然,利用自然。 說起圣人,得說說另一位——釋迦牟尼佛影響深遠,三十幾歲大徹大悟,天命盡知,處世宣揚佛法,救濟眾人,出世普渡眾生。偉大的、深奧莫測的佛教最基本的思想是入世從善,出世求解脫,它的思想是純潔的,動機是為廣大受苦眾生,可是也處處被某些人利用了,寺廟不只是燒香的地方,而變成了燒錢的地方。 做一個人就算不能有意于社會,也不要禍害別人,潔身自愛最好。做一個有愛心的人,保持良好的習慣,相信命運不會差到哪里去。 公眾號:零言粹語。求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