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字亮工,號雙峰,康熙時代漢軍鑲黃旗人,自幼讀書,才識過人,強悍剛猛,康熙三十九年中進士,后升任四川巡撫、總督、川陜總督,成為封疆大吏。為康
熙皇四子胤禛(后來的雍正皇帝)效力多年,成為皇四子府中一把不卷刃的寶刀。雍正即位之后,年羹堯更被倚為棟梁,和隆科多并稱雍正的左膀右臂。雍正元年十
月,青海發生叛亂。雍正命年羹堯接任撫遠大將軍,指揮平叛。大軍縱橫千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敵營,大獲全勝。“年大將軍”的威名也從此震懾西陲,享
譽朝野。雍正喜出望外,把年視為大清的“恩人”,破格恩賞,對年寵信無以復加,年的權位登峰造極,古來人臣罕能相匹。但好景不長,風云驟起,雍正三年四
月,年被解除川陜總督職,交出撫遠大將軍印,調任杭州將軍。當年十二月,朝廷議政大臣給年羹堯開列92款大罪,應服極刑及立斬的就有30多條,但雍正念及
年羹堯功勛卓著,格外開恩,賜其自裁。可憐蓋世英雄化作南柯一夢!年羹堯父兄族中任官者俱革職,嫡親子孫發遣邊地充軍,家產抄沒入官。年大將軍以身敗名
裂、家破人亡告終。
一個曾經叱咤風云的蓋世英雄最終落此下場,實在令人扼腕嘆息。那么,年大將軍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又是什么原因導致雍正皇帝要下決心除掉自己曾經倚為心
腹、稱為“恩人”的第一寵臣?二百多年來,對年的死因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說他功高震主,權重主疑;有人說他心懷異志,擁兵自重;有人說他目無君王,
與主子爭風吃醋;有人說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1.剛猛殘暴,殺伐過重。早在康熙時代,年羹堯在皇四子府中當差之時,受命追查記載大清一百多官員過失的《百官行述》下落時,就殺害無辜百姓800多人,
兇殘性格暴露無遺。在西北平叛期間,亂殺暴行更是令人發指:押運糧草的河南地方官因中途遇雨山洪暴發道路堵塞而遲到一日,被就地正法;因找不到叛軍隱匿之
處,每天都派一些有家室的軍官帶人四處打探,找不到就殺全家;殺害朝廷大員20余人;鞭打朝廷派到軍營效力的大內侍衛;對違規的陪筵將領施以剁手酷刑……
他亂用權力,肆意殺戮,形成人人談年色變、見年心慌的局面。后來年大將軍雖為朝庭立了大功,但他泯滅人性的暴行本身就是犯罪,有才無德,更談不上一位高級
干部應有的領導風范,與古今名將相去甚遠。
2.驕奢淫逸,作威作福。西北平叛期間,勞民傷財,國庫虧空,大清經濟已到崩潰邊緣,滿朝文武節衣縮食,連皇宮用度都減半以充軍費,雍正皇帝憂心如焚,為
籌糧籌款費盡心機,夜不能寐,而將軍府卻肆意揮霍,“宰賣爺田不心疼”,日耗銀萬兩,年羹堯竟學皇上“傳膳”、“坐御座”、“翻牌子”
……調任杭州將軍后,仍然講究任大將軍時的排場,如將豬崽子活活拍死后吃小炒肉;吃卷心菜時專吃最里面的菜心;國喪期間和十幾個蒙古小妾廝混,縱情聲
色……一個活生生的腐敗高官、大清朝禍國殃民的敗家子兒!
3.居功自傲,唯我獨尊。年羹堯的失寵、繼而被整是以雍正二年十月進京陛見為導火線的。在赴京途中,他令都統范時捷、直隸總督李維鈞等跪道迎送。到京時,
雍正命王公以下官員出城跪接,年羹堯黃韁紫騮,安然坐在馬上慢行而過,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向他問候,他也視如草芥,只是點點頭而已,一副小人得志的樣
子。更有甚者,他在雍正面前,態度竟也十分驕橫,“無人臣之禮”,見到皇帝仍不下馬,直到侍臣捧上賞物才不得不下馬謝恩,以雍正皇帝的性格,竟也不便發
作,因為他畢竟“給主子爭了氣”,但心里肯定是不滿的,說不定要打壓他的念頭就已經產生了。當晚的慶功宴會上,又有令皇上吃驚的兩幕發生了:
一是皇上令參加宴會的幾位高級將領就餐時“卸甲”,愣是不動,都看年的眼色,年解釋說:“將士只聽將軍將令,不奉皇上詔書,既然皇上讓卸甲就卸了吧。”
各位將軍聽年大將軍發話了才敢動。此舉讓雍正又咋想?可能就不僅僅是將士失去禮節的問題了,將士唯你年大將軍之命是從,這還了得?二是皇上說要對有功將士
進行封賞,話還沒落地,年馬上掏出一大沓子立功將領名單,皇上接過來一看,連職務都替皇上定好了,而且大部分都是要害部門的,當時就面露不悅之色,但有什
么辦法,人家立功了!照準吧!但年大量安置親信、收買人心的想法已經昭然若揭,這在年以后肆無忌憚地插手中央和地方政務、廣植黨羽、培植個人勢力的實踐中
進一步得到印證。
西北大捷后,年又以掃清叛軍余孽、預防叛軍死灰復燃為名,力主在西北駐軍十萬人,由他掌控,而且不能減一人一錢,用雍正的話說就是:年羹堯的部隊“針扎
不進,水潑不進”,和平年代,這樣一只只奉年大將軍將令的勁旅在西北大漠虎視眈眈,皇上能睡著覺了嗎?年不自重已到雍正無法容忍的程度。人云“地不與天
斗,子不與父斗”想那年羹堯英雄蓋世卻居功自傲,目空一切,終遭天譴,實在是咎由自取。
4.貪斂財富,不擇手段。年羹堯貪贓受賄、侵蝕錢糧,累計達數百萬兩之多。許多混跡官場的拍馬鉆營之輩眼見年羹堯勢頭正勁、權力日益膨脹,遂競相奔
走其門,他廣為收受金銀珠寶,培植私人勢力。失勢后,估計到雍正不會放過自己,可能最終難逃一死,所以給其貼身家人巨額銀票,讓他帶著兩個懷孕的蒙古小妾
遠走高飛、隱藏民間,以延續年家的香火。在雍正朝初年,整頓吏治、懲治貪贓枉法是一項重要改革措施。在這節骨眼上,雍正是不會輕易放過造孽巨貪的。
5.心胸狹窄,睚眥必報。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年羹堯戎馬一生,閱人無數,能將幾十萬軍隊錘煉成一支戰無不勝的勁旅,也收過因他自己參劾而被降職官宦
的錢并為其所用,說他沒有心胸和度量是委屈了他,而他卻容不下曾經彈劾過他但得雍正賞識的耿直小吏孫嘉誠,從而使他失去了頭頂上的一片藍天!西北大捷后,
年羹堯堅持在西北駐軍十萬人,每月需軍費150萬兩銀子,一文也不能少,雍正雖不滿意,也照準了,因為叛軍還未徹底蕩清。但朝廷每月支付這么一大筆費用也
著實困難,而年又不節儉,雍正想來想去,給年派去一位清正廉潔又善于理財的干部——孫嘉誠。這個人生性耿直,忠心事主,不久前曾帶頭參過年羹堯“無人臣之
禮”,而掀起了一場很大的倒年風波,年恨之入骨,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幾欲拔之而后快。讓這個人去為西北大營理財,年再亂花錢肯定受到限制,弄不好連同其它
劣跡的小報告會不時地送到皇上那兒去,對年頗為不利,因此年不樂意接收孫。雍正當面進行了調節,年才勉強同意了。但孫嘉誠到西北大營工作不久,沒有任何錯
誤,年在未奏請雍正同意的情況下,就找個借口把孫嘉誠給殺了,先斬后奏。消息傳來,雍正非常震怒,對年有意見的大臣聯名上書為屈死的孫嘉誠鳴冤,要求嚴懲
兇手,倒年之潮一浪高過一浪。
雍正對這個飛揚跋扈、罪孽深重、又很難駕馭的奴才徹底失望,對年羹堯的不滿開始公開化,相繼更換了四川和陜西的官員,先將年羹堯的親信甘肅巡撫胡期恒革
職,署理四川提督納泰調回京,使其不能在任作亂,然后解除年羹堯川陜總督職,命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調任杭州將軍。內外官員看清形勢,紛紛揭發其罪狀,開
列92款大罪。雍正以俯從群臣所請為名,一天連發幾道降職詔書,盡削年羹堯官職,最后勒令年羹堯自裁。一匹白練結束了年羹堯坎坷、輝煌又污濁、愚蠢的一
生。
有人說年羹堯恃寵而驕是雍正放縱的結果,也是不準確的。實際上雍正對年羹堯要求是很嚴格的。早在康熙時代,皇十四子任“大將軍王”到西北平叛之際,皇四
子推薦年負責押運糧草,擬從四川調任陜甘總督,調令未下之際,年得到消息,火速回京,卻撇下自己的主子,到皇十四子和時任總理王大臣的八爺府上拜訪。攀附
新貴、見利忘義之行令主子傷心,立即把舉薦年的折子撤回。年知道壞事了,主子挑理了,又轉到主子府上去拜,在門口從早跪到晚。僅僅是挑理的事么?要不是考
慮到這小子還有點用,可能當時就殺了他。畢竟主仆一場,也得給機會呀。到晚上召見了他,年長跪在地,聲淚俱下地檢討,主子冷冷地說:“起來,我可受不了你
的頭,別折死你四爺!”年見主子未消氣,又端水給主子洗腳。四王子警示他說“那片云有雨?你頭頂上只有一片云,那就是我!……”。年馬上表明態度:“是
的,奴才葉子長到哪,根總在主子那,讓奴才接任就給主子爭氣,不讓去也在四川好好干!”,可謂擲地有聲,以后發達了,是不是對自己還有這樣的要求?對主子
還有這樣的想法?后來的歷史證明,他得勢后忘了自己說的話,變得越來越猖狂了,竟然連皇上也不放在眼里了,不招禍對不起他。年羹堯功成回京,他的幾個異常
舉動讓朝臣大為不滿,雍正自然心知肚明,只是隱忍不發而已,但不能眼看著這個不可一世的昔日奴才越滑越遠,所以,當年陛見結束回任后,就接到了雍正的諭
旨,上面有一段論述功臣保全名節的話:“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在
這個朱諭中,雍正改變了過去嘉獎稱贊的語調,警告年要慎重自持。倘若年反躬自省,收斂鋒芒,又怎么會枉殺雍正親派廉吏孫嘉誠來官報私仇呢? 數英雄,論成敗,古今誰能說明白?回顧大清風云的同時,也使觀對一代名將年羹堯的功過有了清晰的認識。年羹堯對大清
朝建立的功績無疑是巨大的,但他的昭彰劣跡也使他失去了正派人士對他最起碼的同情心。因為他的殺身之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自己一手鑄成。跋扈將軍年羹堯以
血的教訓警醒后人:多行不義必自斃,人當得勢勿猖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