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乳腺原位癌 (1)乳腺導管原位癌 乳腺導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一組異質性病變,是局限于乳腺導管或終末小葉單位內的上皮細胞惡變,其病灶尚未突破基底膜。 按結構類型通常分為:微乳頭型、乳頭型、實體型、篩狀型和粉刺型等幾個亞型,主要臨床表現為可以觸及的腫塊、病理性乳頭溢液和乳頭的Paget病(濕疹樣癌)。 乳腺癌的發生一直被認為是線性多步驟過程,即從正常上皮轉化為乳腺導管原位癌,然后進展為侵襲性導管癌和轉移性癌。臨床上,并非所有乳腺導管原位癌在患者有生之年都會進展為侵襲性導管癌。 因此,確定這一低危的導管原位癌亞組以及影響導管原位癌進展為侵襲性導管癌的因素,對于選擇理想的臨床治療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2)乳腺小葉原位癌 乳腺小葉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LCIS)是來自小葉的終末導管及腺泡的非侵襲性病變,主要累及小葉,癌細胞局限于管泡內,未穿破其基底膜,有發展成侵襲性乳腺癌的危險。乳腺小葉原位癌一般沒有臨床癥狀,隱匿存在,很少形成可觸及的腫塊,而且由于其往往不伴有微鈣化而導致乳房X線檢查無法發現。因此,常常是由于其他原因進行乳腺組織活檢時偶然發現乳腺小葉原位癌。 2.宮頸原位癌 宮頸癌是全球婦女惡性腫瘤中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占女性生殖器癌癥的半數以上。 宮頸原位癌(cervical carcinoma in situ,CIS)是指異型增生的細胞累及子宮頸黏膜上皮全層,但病變局限于上皮層內,未突破基底膜,臨床上并不少見,隨著診斷水平的提高,近年來有上升的趨勢。 宮頸原位癌病灶微小,常為多點發生,且可能與不典型增生、早期侵襲癌或侵襲癌共存,在診斷時應注意有無更嚴重的病變存在,避免過度治療或治療不足。 3.角結膜原位癌 角結膜原位癌(corneal and conjunctival carcinoma in situ),又稱為Bowen病,好發于瞼裂部角結膜緣,發展緩慢,長期局限于角膜上皮或結膜上皮層內未突破基底膜,屬于惡性腫瘤,是眼表鱗狀細胞腫瘤的一種。角結膜原位癌的患者如果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其預后是比較理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