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春季養肝、夏季養心、秋季養肺、冬季養腎,而四季皆要養脾胃。 脾胃不好人會瘦———吸收不了; 脾胃不好人會胖———-吸收了代謝不掉; 脾胃不好孩子不長個子; 脾胃不好,老人身體虛; 脾胃不足,五臟枯! 脾胃受傷,五臟都遭殃脾胃出了問題,很可能連累五臟!中醫里有一句話,“養脾胃就是養元氣,養元氣就是養生命”,脾胃健康是決定人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 中醫有言:脾是后天之本。主要因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有賴于脾胃輸送的營養物質,是生命健康的軸心力量。脾胃有問題,不但影響睡眠、情緒,時間長了,食欲、還會引起器質性疾病。相反,脾胃健康,能讓身體氣血充足,保證各個器官有條不紊地工作。 早飯不吃,午飯亂吃,晚飯大吃; 愛喝冰鎮飲料、愛吃腌制食物; 天天久坐少動,壓力來時焦慮緊張… 這其中有沒有你的影子? 如今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脾胃卻越來越差了。在中醫里,脾胃是健康的“根”!如果脾胃功能不強,就會引發各種疾病。 清宮八珍糕,補脾養胃“千年養生第一糕”現代人越來越注重養生,八珍糕作為著名的養生產品開始被越來越多人熟知。 八珍糕全名叫清宮八珍糕,說到清宮養生,當然不得不提乾隆皇帝。他應該是清宮中最注重養生的一位了,這位十全老人活到80多歲,和他十分講究的養生秘方密不可分。 而八珍糕正是乾隆在位期間才研發出來的養生產品,清宮以黨參、茯苓、白術、薏米仁、芡實、扁豆等八味中藥制作八珍糕,不寒不熱、平和溫補,健脾養胃,屢屢在宮廷中凸顯奇效。 八珍糕于1617年,明代御醫陳實功始創。陳實功一生注意脾胃的保養,壽命達到了80多歲,他在其書《外科正宗》留下八珍糕這個方子,并稱贊它“服至百日,輕身耐老,壯助元陽,培養脾胃,妙難盡述”。 乾隆40年后,八珍糕開始成為“網紅養生品”,宮內歷代皇帝、皇后、嬪妃、皇親國戚、王公大臣等,無不競相服食,到了晚清,八珍糕成了慈禧太后的最愛,總要讓御膳房為她做八珍糕食用。據記載,慈禧70歲時,體態容貌若50多歲。 八珍糕比較平和,陰陽雙補,能調理脾胃腎,而且組方中大多是食物,中醫認為“醫食同源”,唐代名醫孫思邈說:“為醫者,當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后命藥?!?/p> 自己動手做做:專養脾胃的八珍糕陳實功八珍糕配方:首載于《外科正宗》。 組成:黨參、茯苓、白術、薏米、芡實、扁豆、蓮子(去心)、淮山藥各10g,糯米300g,共研成細末,加入白糖適量,同白米粉300g蒸糕。每日吃四至六塊,具有健胃補氣、滋腎養脾之效。 著名中醫師博士羅大倫在他的《陰陽一調百病消》一書中,也推薦了這個方子,并將詳細制作過程記錄: 材料: 黨參、茯苓、白術、薏米、芡實、扁豆、蓮子(去心)、淮山藥各50g,糯米300g,白糖適量。 做法: 將所有的食材打磨成粉末。用密一點的漏勺將磨好的粉末過濾一下,吃起來口感會更好。 加入白糖、粳米粉、糯米粉,用手把所有的食材拌勻。(根據自己喜歡的口味添加白糖,喜歡吃甜一點的,就多放糖,不喜歡吃太甜的,可以少放。) 加水和面,面團不軟不硬,適度就好。 搓成長條,分成35g左右的小劑子,搓圓。 用月餅模具壓出好看的花型。 放入蒸鍋內蒸15到25分鐘。(蒸制的時間長短與糕大小有關,八珍糕比較小,蒸制的時間就短,反之就要延長蒸制的時間。) 蒸好以后就可以取出食用了。 做好的八珍糕冷熱皆宜,軟軟糯糯的,但不會粘牙。按照這個比例做出來的八珍糕,口感恰到好處,松軟可口。 也可以直接把藥末放在水中熬成糊狀,然后喝下去。 很多人都有疑問,八珍糕真的這么神奇? 其實,方中茯苓能健脾補中、寧心安神、利水滲濕,是四君子湯的主要成分之一。芡實能補脾止瀉、養心益腎、補中益氣、滋補強壯、和胃理氣、開胃進食。薏米能健脾開胃、補中去濕。山藥能健脾胃、益肺腎、補虛勞、祛風濕。扁豆能理中益氣、補腎健胃。蓮子能健脾補心、益氣強志、強筋骨、補虛損、益腸胃。麥芽能消食和中、去積除脹。 這樣一來,整個方子有陰有陽,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難怪有人說,八珍糕是千年養生第一糕。 大家可以在家自己做來吃,要注意藥材的用量,如果覺得中藥味道大受不了的朋友,可以在制作的過程中加入蜂蜜。 再說說如何增減藥材不同人群食用八珍糕,藥物可以適當加減。 比如兒童消化不良,多以脾胃虛弱為主,故而可以加入麥芽和山楂,去除山藥、黨參,小兒體質稚陰稚陽,所以其他藥物用量也應減半; 便秘者可去除扁豆、山藥; 氣血特別虛弱的老年人,可改黨參為人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對于中老年女性,組方可改成茯苓、芡實、蓮子、苡仁、山藥、扁豆、麥芽、藕粉各10g,這是當年慈禧太后服用的改良后的八珍糕,加入麥芽能消食和中、去積除脹,藕粉能養胃滋陰、祛瘀生新,對于關節疼痛也有一定的療效。 脾胃是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有如下癥狀的人更應該實用八珍糕:1、面色無華,快速衰老的人,便不成形,容易粘馬桶 2、脾胃虛弱,食欲差、食量小,容易消化不良、積食 3、體形肥胖或消瘦的人,因為脾主“水濕”,脾虛就容易脂肪堆積 4、腹部松弛肥大的人群,因為脾主肌肉,脾虛則肌肉松弛 5、高齡老人,慢性病患者,因為老人多脾虛,脾虛就不容易消化吸收 6、不愛喝水,手腳冰涼,怕冷,抵抗力差,容易患感冒、咳嗽或有鼻炎、哮喘、支氣管炎等上呼吸道疾病 |
|
來自: 王曉林a402lytp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