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君語 “余嘗凈一室,置一幾,陳幾種快意書,放一本舊法帖;古鼎焚香,素麈揮塵,意思小倦,暫休竹榻。餉時而起,則啜苦茗,信手寫漢書幾行,隨意觀古畫數(shù)幅。心目間,覺灑灑靈空,面上俗塵,當亦撲去三寸。” 明代“頑主”們的生活就是這么瀟灑。 王圻 要是單說這位的名字,很多人會覺得:“這倆誰啊?寫過啥?咋一點印象都沒有?” 但看到下面這些畫作,你一定會逐漸感到一絲絲熟悉。 畫著畫著...逐漸畫串了的帝王 沒錯,他和他兒子就是這些出現(xiàn)過無數(shù)次的線描本的畫者,也是那本堪稱“明代穿越指南”的《三才圖會》的作者。 何謂三才?天,地,人。 聽這著作名字的野心,就知道老爺子本人是個傲脾氣。 山海輿地全圖 而這部書里的十四門一百零八卷,涉及的內(nèi)容也是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人物無所不包。 什么礦產(chǎn)資源、歷法術(shù)數(shù)、衣冠制度、家具宮室、琴棋書畫、草木魚蟲、排兵布陣,甚至還有海外異事、刀法劍譜,棍術(shù)與三人攻戰(zhàn)小組(類似全真教的“天罡北斗陣”?)…… 活脫脫的明代“黃老邪”啊! 王圻老爺子的經(jīng)歷也很傳奇: 當縣太爺時,搞治理搞得太好被萬歷皇帝提拔到了京里當御史; 當了御史就開始死磕上張居正,之后不出意料的便被貶謫到了窮鄉(xiāng)僻壤當判官; 張居正去世后,萬歷皇帝還能記起他來、還想把他召回當提學使。 然而此時的王圻,經(jīng)歷了歲月的蹉跎,已經(jīng)對當官已經(jīng)沒有多少興趣了,揮揮手,掛冠離去,不帶走一片云彩。 在回歸了自己的家鄉(xiāng)華亭后,王圻隱居在梅花源,那里沒有桃花島的桃花萬株,但也有百樹梅花相伴。 在此之后,《明史·文苑傳》記載他:“年逾耄耋,猶篝燈帳中,丙夜不輟”,還和宋懋澄、施大經(jīng)、俞汝楫等藏書家齊名,被稱為“松江四大藏書家”。 雖然因高齡未能完成《三才圖會》這部巨著,不過他次子王思義,替他完成了遺愿。 王世襄先生苦苦追尋40年的躺椅 而在這本書中記載的家具樣式之全,后來研究者的參考意義極大。 高濂 高濂,作為一名寫出過《玉簪記》這樣膾炙人口的代表作的戲曲家,在家具界出名的方式和其他幾位完全不同。 明 仇英 桐陰圖 他靠的不僅僅是文采斐然、博古通今,亦或者審美情趣,更是古往今來人類共同的愛好與話題——養(yǎng)生。 出于幼時時多病,四處求醫(yī)的經(jīng)歷,高濂對保養(yǎng)身體也極為關心。加上身為藏書家?guī)淼拇罅块喿x,積累了豐富的養(yǎng)生知識后,寫下了《遵生八箋》。 這書已經(jīng)“養(yǎng)”到了據(jù)說連慈禧太后奉為寶典、宋美齡頗為推崇的地步,被譽為是中國古代養(yǎng)生學的集大成之作。 就連現(xiàn)在都有人感嘆過:“一個人這么變態(tài)的對自己好,他講究心法,一會參禪、一會喝茶,講究保暖節(jié)欲,現(xiàn)在我們知道的主流養(yǎng)生方法,他都玩盡了。” 其中,《起居安樂箋》里涉及到的養(yǎng)生家具,更是比比皆是。 “滾凳”、“二宜床”、“竹榻”、“靠背”、“靠幾”、“倚床”、以及“短榻”、“藤墩”、“仙椅”、“隱幾”和“禪椅”等,仿佛都秩序井然,供人們做養(yǎng)生修道之用。 左置榻床一,榻下滾凳一,床頭小幾一,上置古銅花尊,或哥窯定瓶一,花時則插花盈瓶,以集香氣,閑時置蒲石于上,收朝露以清目。或置鼎爐一,用燒印篆清香。冬置暖硯爐上。壁間掛古琴一,中置幾,如吳中云林幾式最佳。 各式養(yǎng)生滾凳 除此之外.《燕閑輕賞箋》里的鐘鼎卣彝、書畫法帖、窯玉古玩、文房器具、焚香鼓琴,涉及到的也有文具匣、筆格、筆床、硯匣、筆床、筆屏、水注、硯山、琴劍和香幾等二十七種。 在他筆下的家具,仿佛遠離了平凡呆板的日常用物的范疇,而是透著一種仙風道骨的逍遙自在。 李漁 李漁,一個會玩,會吃,會造園,會裝修,會拍戲,會寫書的男人,歷史界頂尖生活家,家具界頂尖流量。 家具設計大師李漁 他寫下一本《閑情偶寄》:從詞曲、音律到服飾、器玩,從園林、居室到飲食、養(yǎng)生……幾乎無所不容、無所不包。 在雅與俗之間放縱自我的李漁,亦能把日常的家具錘煉出詩意。 他講家具審美: “總其大綱,則有二話:宜簡不立繁,宜自然不宜雕斫。” 他講家具實用: “造櫥立柜,無他智巧,總以多容善納為貴。”櫥柜應該充分利用空間,須多設隔板,所以分層多放物品。 他講家具創(chuàng)新: 自己親身上陣,做了供冬日天冷之用的暖椅與貯冷水祛暑的涼杌。
暖椅發(fā)明后,李漁還得意地說: 跟我這款可做轎子用的暖椅比起來,魏晉王子猷雪夜訪戴的那艘船可以當柴燒了,孟浩然騎著踏雪尋詩的那匹毛驢也可以賣了,倉頡造字使“天雨栗,鬼夜哭”,我造這款暖椅,會不會也這樣呢。 才子的可愛之處正在于此。 文震亨 文震亨,人生贏家,能被其他幾位共同嫉妒的明代版“高富帥”——家世高,才情富,長得帥(長身玉立,善自標置,所至必窗明幾凈,掃地焚香”)。 他的祖父,名氣更大,就是那位與唐伯虎齊名的明初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
文震亨有三絕: 一是琴藝絕,“琴書名達禁中”會彈琴的名聲就連皇帝都知道,還著有。 二是山水畫絕,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后有四篇題跋,第三篇就是文震亨寫的。 三則是園林絕,這同樣也是家傳,文家人在造園這一點上一向有天賦。 落榜后成為“富貴閑人”的他,寫下了《長物志》。 講幾榻: 聊工藝與審美: “寧古無時,寧樸無巧,寧儉無俗”。 有古斷紋者,有元螺鈿者,其制自然古雅。……。更見元制榻,有長一丈五尺,闊二尺余,上無屏者,蓋古人連床夜臥,以足抵足,其制亦古…… 從花木、水石、禽魚、書畫、幾榻、器具雜品之屬、位置,到衣飾、舟車、蔬菜、香茗等等,筆筆皆是對“物”的深情,這就是所謂“貴介風流,雅人深致”的精髓吧。 屠隆 屠隆,可能是這幾位頑主里最窮的一位。 他一生清貧,其祖上三世布衣,父親以打魚為生,到了他才祖墳冒煙兒考上進士及第,不過窮知縣也只有兩袖清風,“家無余貲”,以致“官舍常無隔宿糧”。 屠隆 1155年作 山水人物 鏡心 設色絹本 但“窮有窮趣”,“遨游吳越間,尋山訪道,嘯傲賦詩”的屠隆,儼然一派逸士的灑脫。 即使沒錢:盆景亦不可少,可置之幾案者為佳,列之庭榭中物亦可取。最古雅的,如天目之松,“栽以佳器,槎枒可觀”。 他潛心打造的“山齋”,室內(nèi)空間不大,卻明凈異常,其中幾榻、琴劍、書畫、鼎研之屬,皆制作不俗,鋪設得體,“僮非訓習,客非佳流,不得入”。 明 仇英《山居圖》 而屠隆所留下的《考槃馀事》一書,正是用筆記的方式聊了他心目中的文房清玩。 在卷三之中,品評了筆格(即筆擱)、研山(山形之硯臺)、筆床、筆洗、水注、水丞、研匣、鎮(zhèn)紙、壓尺,以及衣匣、疊桌、提盒、短榻、禪椅、隱幾、坐墩”等在內(nèi)的五十余件文具和家具。 寫筆筒則曰:湘竹為之,以紫檀、烏木,稜口鑲坐為雅,余不入品。 再如寫短榻: 高九寸,方圓四尺六寸,三面靠背,后背少高如傍。置之佛堂、書齋閑處,可以坐禪習靜,共僧道談玄,甚便斜倚,又曰彌勒榻。 清代史學家錢大昕,如此評論:“評書論畫、滌硯修琴、相鶴觀魚、焚香試茗,幾案之珍、巾舄之列,靡不曲盡其妙”。 張岱 曾記得看過一篇文章,標題就叫《嫁人當嫁張岱》。 張岱長得如何我們是不大能知曉了,但是單憑人格魅力或者才華,他也能在幾百年后繼續(xù)吸引一眾迷妹。 他給自己寫下在《自為墓志銘》記有:“少為紈绔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 張岱在紹興城內(nèi)造梅花書屋、不二齋: 梅花書屋內(nèi),設臥榻,對面砌石臺,插太湖石數(shù)峰。內(nèi)植花草樹木。大牡丹三株,花出墻上;梅骨古勁,歲寒而花;滇茶數(shù) 莖,嫵媚動人;窗外修竹,修影婆娑。非高流佳客,不得入內(nèi)。 不二齋,圖書四壁,充棟連床,鼎彝尊罍,不稱而具。春時,四壁下全是山蘭,檻前芍藥半畝,多異木;夏日,建蘭、茉莉香澤浸入,沁人衣裙。重陽前后,移菊北窗下。入冬,梧葉落,臘梅開,暖日灑窗,紅爐正旺。 光是看文字,就可以想象這是何等的風雅的人間之趣。 明 鐵力木翹頭案 他還在《陶庵夢憶》中講了他精于鑒賞,尤善園林的二叔張聯(lián)芳,對一個長丈六、闊三尺的鐵力木天然幾,一遇傾心,花兩百金趁機截胡的趣聞。 再對比“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shù)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斷炊。”更覺《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中的哀痛。 就如他在《湖心亭看雪》中所寫,“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彼時彼刻,此時此景,這樣的繁華舊景,何人又不癡? |
|
來自: youxianlaozhe > 《傢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