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鮮潔如霜雪,團團似明月。 團扇,被譽為“手中的明月”,又因多于宮中使用,又得名“宮扇”。 ![]() 團扇樣式多種,光外形就有長圓、葵花、梅花、六角、匾圓等,手柄亦有木、竹、骨之分,至于扇墜,更因為各人喜好不同而大有不同,流蘇、玉飾各有千秋。 而團扇的扇面更是頗多講究,綾羅絲絹、詩書畫印,無一不可搭配,精巧雅致,具有很高的美學欣賞價值。 ![]() 我們現在見到的團扇多以綾羅綢緞為扇面,那是因為自宋元以來,團扇多為女性隨身用品的緣故。 絲織品一方面與女性溫婉形象相適應,另一方面也能體現一位女子的審美和手藝。畢竟,在那個男女授受不親的年代,女子相親并不能與男子照面,因此,媒人多取女子的繡品予男方觀賞,以判斷對方的才情。 ![]() 不過,絲織團扇上的也并非盡是刺繡畫,亦有緙絲的雕琢縷刻,和筆墨勾勒的山重水復,鳥語花香。 緙絲,是以生蠶絲為經線,彩色熟絲為緯線,采用通經回緯的方法織造,形成花紋,這就像刀刻的痕跡一般,因此緙絲又被稱為“刻絲”。 ![]() 為緙絲工藝耗時長、用料昂貴、且制作過程及其復雜,因此人們常以黃金來衡量它的價值,也就有了“一寸緙絲一寸金”的說法。 ![]() 正是由于其價比黃金,因此,緙絲團扇一般也只有皇家貴族才能享用。 別看緙絲的使用規格高,它可一點都不“富貴逼人”,反倒十分古樸典雅、艷中帶秀。 除了緙絲和刺繡,織品團扇的扇面也常有筆墨山水的圖案,不過,不同絲織品所能承載的書畫卻是不同的。 以自成絹為例。 ![]() 在明清時期,有一種特別的絲質材料——“自成絹”。 這是利用即將吐絲作繭的蠶,將其放在光滑的平案板上,讓蠶在其上來往吐絲,從而形成層疊交錯的絲絮片。這種絲織品既可以剪裁成團扇扇面,也可用于裝裱折扇扇面。 ![]() 不過,與一般紙、絹不同,自成絹吸水性很差,對水墨、顏料難以“消化”,因此若想用一般手法以筆墨裝飾,恐怕難以達到最佳效果。 不過,也有聰明人將繡與畫合二為一,形成風格獨特的扇面。 ![]() 清代就曾有些閨中才女,她們在自己賞玩的團扇上用筆墨繪上花鳥,再刺繡出大致輪廓,有些還會繡上自己的獨家款印,為后世留下溢滿香馨與才情的扇面作品…… 扇文化是中國古代特有的文化,它不僅融合了當時最高的手工技藝,更是人們發揮想象和創造力,施展歌賦才華、抒發人文情懷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