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吃貨來說,最怕的就是不能吃!在癌癥中,有幾種癌癥一旦患上,是會影響進食的,比如,食管癌。 食管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全世界每年約有30萬人死于食管癌,我國是食管癌高發地區,每年平均病死約15萬人。為什么我國是食管癌高發地區呢?這與飲食習慣有著密切關系。 誘因一、長期吃燙食 我國面積幅員遼闊,處于緯度較高或海拔較高的地區冬季溫度比較低,所以當地人會習慣吃熱食,但如果食物過燙,則容易造成食管傷害。 專家指出,人類食管黏膜的正常耐受溫度是40-50攝氏度,因此日常飲食中食物溫度最好控制在這個范圍內,如果長期食用65攝氏度以上的食物,反復刺激黏膜導致長期處于損失狀態,則會增加患病的風險。 潮汕地區茶文化濃厚,而且喜歡用熱水泡開后馬上飲用,茶的溫度往往超過60度,這也是潮汕地區食管癌高發的原因之一。 最近有一項發表在《國際癌癥雜志》上的研究發現,長期喝燙水(即溫度超過60攝氏度)的人患食管癌的風險是其他人的將近兩倍,國際衛生組織癌癥研究機構更是將飲用超過65攝氏度的飲品歸類為“可能致癌”的行為。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陳克能指出,日常三餐不能食用過熱的食物,以防把消化道燙傷,為患食管癌埋下隱患。陳主任還提醒,日常飲食不要吃比自己體溫高的食物,剛出鍋的飯菜先放置一段時間,感覺不燙嘴時再食用。因此,“趁熱吃、趁熱喝”未必是好事,為降低患食管癌的風險,應食用合理溫度的食物。 除了燙飲燙食之外,以下飲食習慣也是招惹食管癌上門的因素。 誘因二、長期喝酒 我國華北華中是食管癌高發地區,這與該地區酒文化深厚、愛喝酒的風俗有著密切關系。有研究表明,酒精進入食道后,會刺激食管黏膜,特別是60度以上的高濃度酒,對黏膜損失更嚴重,有可能誘發食管癌。瑞典德隆大學研究發現,45歲以上酒量少或者完全不喝酒的人群,患食管癌的風險會下降5成。 誘因三、長期食用過硬的食物 煎餅、燒餅等粗糙且偏硬的食物,如果吃得太快、咀嚼不充分,則容易傷害食道黏膜,我國華北華中地區以這些面食為主,所以容易成為食管癌高發區。 由此可看出,在了解了食管癌的誘因后,想要降低患食管癌的幾率,大家應認真審視自己的日常飲食習慣了,要養成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 建議一:食物溫度要適當 “趁熱吃”是不少人的飲食習慣,特別是在冬天,火鍋、麻辣燙、熱粥等大受歡迎,人們在這時候往往喜歡在食物還滾燙的時候就吃,以求達到暖身的效果,殊不知這時候已經對食道造成了傷害,長期如此容易導致食管癌。食物應控制在50攝氏度以下,對人體是較為合適的。 建議二:戒酒 我國部分地區酒文化濃厚,在酒桌上談生意、交朋友是常有的事情,但是,酒對腸道黏膜也是有傷害的,世界衛生組織早就把酒精列為一級致癌物,全球5.5%的癌癥由酒精引起,每18個癌癥里就有一個是喝出來的,其食道癌與之關系十分密切,因此大家應少喝或者不喝,健康第一,預防食道癌。 建議三:注意食物的選擇 我們都知道,咸菜和過硬的食物都會對人的腸道造成傷害,長期食用這些食品,容易導致食管癌,因此因盡量少吃,日常中多吃柔軟、清淡的食品。 食管癌可預防,大家應做好飲食規劃,養成良好習慣,防患于未然。 參考資料: 1、【科普】愛吃燙食?小心食道癌盯上你!這四類人要警惕.南方醫院??,2019年10月16日.?? 2、權威備書:《研究:長期喝水太燙會增加患食道癌風險》.環球網.2019-04-02. 3、《喝酒害了中國男人》.生命時報.2018-10-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