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辨十:小便不利者,有水氣,其人若渴,栝樓瞿麥丸主之。
薯蕷三兩,茯苓三兩,瓜蔞根二兩,附子一枚炮,瞿麥一兩。右五味,末之煉蜜丸,如梧子大,飲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溫為知。小便滴滴噠噠,渴,可判斷里面有炎癥,即有熱。如,膀胱發炎,炎癥都會有口渴的現象。中醫淋家比西醫的淋病范圍廣,但也有不痛,例如,梅毒(淋病)癥可能為:口渴,舌苔干、黑,便秘不排氣,小便深黃,此為大承氣湯癥。栝樓瞿麥丸與五苓散的區別:都是口渴,小便不利,區別在于栝樓瞿麥丸用于治淋病、小便粘稠。條辨十一: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魚散、茯苓戎鹽湯并主之。
蒲灰半分,滑石三分,右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蒲灰散:小便不利,外用藥,內服也可。水菖蒲燒成灰,全身性水腫,擦點麻油后撒上蒲灰散,可利水通小便。滑石白魚散:此方很少用。白魚有爭議,有認為是白色鯉魚,有認為是書中蛀蟲。鯉魚有利水功效。頭發為血之余,燒過,可活血化瘀。條辨十二:渴欲飲水,口干舌燥,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方見渴病。
白虎加人參湯:石膏3-4兩,知母5錢(除煩),甘草、粳米、人參各3錢。條辨十三: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口渴,小便不利,脈浮發熱,可用五苓散,可用豬苓湯,區別在于:(1)五苓散:發熱為表癥。
(2)豬苓湯:腎結石,石頭梗塞,引起發炎而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