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為了自己好,真的該少生一點氣。 人的情緒是由氣血來主宰的,氣血運行不暢了,情緒自然就不舒暢了,人就會感到抑郁、壓抑,而這些不好的情緒反過來又會加劇氣血的堵塞。 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必然會導致主要器官功能下降,人也就會生病了。 一、百病皆生于氣! 《素問·調經論》中就明確提出“百病皆生于氣”的觀點,認為“喜則氣緩”、“怒則氣上”、“憂則氣凝”、“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 也就是說,情志變化,會直接影響人體氣機的變化,進而影響人體臟腑生理功能的變化。 元代名醫朱丹溪也指出:“氣血沖和,百病不生;一經怫郁,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于郁”。 一代名醫把情志抑郁作為百病之源來看待,足見其對情志致病、肝氣郁結的重視程度。 二、肝氣郁結之演變:五大危害! ①【克胃】若肝木郁滯,橫逆克犯脾胃,脾胃氣機升降不利,則可導致胃脘痛。若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則為嘔吐。 進一步發展 ↓ ②【犯脾】若肝木氣逆犯脾,肝脾不調,脾失健運,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則出現泄瀉,腹脹滿,食欲不振等癥。若肝失條達,肝氣橫逆,循經上攻頭目,也可以令人頭痛。 進一步發展 ↓ ③【肝火旺盛】若氣郁不解,則為氣逆,逆而為疝氣。肝氣郁結證,日久不解,常可氣郁化火,形成肝火上炎證,火邪耗傷陰血,則易導致肝血不足證和肝陰虛證,肝之陰血不足,陰不斂陽,則可出現肝陽上亢證,陽亢風動,肝陽化風,又可引起肝風內動。 進一步發展 ↓ ④【肝風起】若肝血、肝陰不足,也可引發血虛生風和陰虛動風。總之,肝氣郁結證,既可以導致肝血虛證和肝陰虛證,又是肝陽上亢證、肝火上炎證和肝風內動證的基礎。 進一步發展 ↓ ⑤【侵犯其他內臟】肝病又多侵犯他臟,如肝郁克犯脾土;肝火上侮肺金;肝陰不足常累及腎精虧虛,而致肝腎陰虛;肝血不足,肝失所藏,心失所主,而致心肝血虛等等,其中以肝氣橫逆,延及他臟而常見! 三、肝經瘀滯:增生、結節、肌瘤.... 1、乳腺疾病 女人幾乎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月經期間,情緒不穩,一不如意生氣了,乳房就會脹痛。 這是因為:生氣導致肝郁氣滯,氣滯則血瘀,就會產生癥瘕積聚(腫塊、結塊)。“積”和“聚”有區別——積是氣,氣積沒有固定場所,一推就可以變化;聚是血,血聚有固定的地方,推不動,還有刺痛的感覺。 肝經從下往上走,在膻中這塊堵住之后,就會往兩側乳房上走,所以乳房會脹痛、疼痛、有硬節,乳腺結節和乳腺增生就形成了。 如果不好好控制,任其往下發展,再刺激乳腺發炎,時間長了,就會導致乳腺癌。 2、婦科肌瘤 上文說過,肝“主藏血”,肝郁及肝經堵塞,每個月產生的新鮮血液就不能及時通過月經排出體外,就會形成“結”。 在檢測報告中,經常會出現“結節”、“囊腫”、“增生”、“肌瘤”等醫學名詞,這些在中醫都統稱為“包塊”,這些其實就是“結”演變而成的。 像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婦科肌瘤都是如此,都與肝郁以及肝經不通直接相關。 3、消化系統紊亂 肝郁氣滯會引起肝火過旺,肝屬木,脾屬土,就會肝木克脾土,影響脾胃功能。所以,人在生氣郁悶憤怒的時候,往往食不下咽,即便強迫自己吃下,也會吸收困難。 此外,“肝膽互為表里”,現代醫學發現,肝上面有很多肝小葉,它們會分泌膽汁。進食后,膽汁進入胃部,幫助身體吸收和代謝脂肪,同時幫助肝臟代謝排毒。 4、各種腫塊、癌癥 上文說過,肝郁及肝經堵塞會在身體形成結節、囊腫、增生、肌瘤等“包塊”,腫物就是“包塊”的一種。 最可怕的腫物是什么?莫過于腫瘤!腫瘤分良性和惡性,惡性腫瘤就是“癌”。 四、如何按摩疏通肝經? 一旦我們的身體出現肝氣郁結的癥狀,就要及時疏肝理氣,調節好肝的疏泄功能。 首選穴位當然是太沖穴了,然后再加上腎俞來補腎,就是因為肝屬木,腎屬水,取“肝腎同源、滋水涵木”的意思。 1、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也是肝經上最重要的穴位,是調理各類肝病的原穴,也是肝經上治療各類肝病的特效穴位。可按摩也可刮痧、艾灸。 2、它能夠降血壓、平肝清熱、清利頭目,和中藥菊花的功效非常相似,而且對女性的月經不調也很有效。所以刺激它可以疏肝解郁,還可以使偏旺的肝火下降。 3、太沖穴很好找,在足背上第一、二腳趾縫向上找,大約有兩指寬的地方,在兩個骨頭之間,按下去有很強的酸脹或脹疼感。 具體操作方法: 晚上9-11點是肝經經氣運行最旺的時,持續一段時間,肝氣郁結的癥狀就會慢慢消失。 五、如果是艾灸呢?肝淤該如何灸? 除了按摩、刮痧,艾灸也是疏通肝經有效的調理方式,通過艾灸相應穴位,讓氣血通暢運行,疾病就很難找上門來—— 俗話說:“經脈所過,主治所及”,肝經循行哪里,哪里的問題就可以通過灸通肝經得到。 肝經有14個穴位,我們重點艾灸以下幾個穴位即可: 1、肝郁最怕2穴位:合谷+太沖 合谷:屬多氣多血之陽明經——大腸經的原穴,合谷之氣在陽,稟天氣自然下降,以降為順,偏于調血中之氣; 太沖:屬少氣多血之厥陰經——肝經,太沖之氣在陰,稟地氣自然上升,以升為順,偏于理氣中之血。 合谷、太沖一陽一陰,一氣一血,一腑一臟,二者搭配使用,可以陰陽同調、氣血同調、臟腑同調。 灸通四關后,清陽升,濁陰降,就會上下交通,氣血調和,諸病自愈。 臨床發現,用四關穴調理抑郁,效果明顯。灸后患者很快就感覺心中平靜,氣機順暢,其實這就是陰陽自相協調的表現。 注意:灸四關當在灸他穴之前。也就是說,先灸四關調氣,把上下左右的氣機調暢,再考慮其他思路。 這是醫家非常推崇的穴位,可用它們調理急躁易怒、心情抑郁、失眠、乳腺疾病、高血壓、各種痛癥,效果非常顯著。甚至可以說,它們幾乎可以通調任何氣機不暢之病! 2、期門穴 期門穴:肝經的募穴,能直接梳理肝氣,是治療一切肝膽、乳房疾病的要穴。 3、曲泉穴 曲泉穴:在膝蓋內側,為肝經的合穴,被譽為人體自帶的“二妙丸”,清肝火、祛濕熱的功效非常好。 4、三陰交 三陰交:屬脾經,有助于排出體內濕濁,加上它是肝、脾、腎三經的交會穴,肝藏血、脾統血、腎助血,艾灸此穴可以養血、調月經、調理婦科疾患。 溫馨提醒:女人想健康,少生氣是第一步,別讓自己當了肝氣瘀結的“替罪羊”!心寬之后,不僅心靈海闊天空,身體也更加健康美麗! |
|
來自: 慈64px40cg76do > 《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