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龍八部》里,無崖子讓弟子蘇星河擺下“珍瓏棋局”,以便能找到接班人。他理想的接班人是聰明、帥氣的男子,但卻讓又丑又笨的和尚虛竹誤打誤撞地闖了進(jìn)來。無崖子看著虛竹,直搖頭,連說六個(gè)“難”字,顯然心中極為失望。云通天下 無崖子問到前來破解珍瓏棋局的人,知道“天下高手,十之六七都已到了”。他首先問道:“大理天龍寺的枯榮大師沒來么?”后來又問“近年來武林中聽說有個(gè)人名叫喬峰,甚是了得,他沒來嗎?”
由此可見,在無崖子心里,枯榮大師是他理想的接班人,其次才是喬峰。那為什么無崖子對枯榮大師有著這么高的期望? 從年齡來看,枯榮大師與無崖子小不了幾歲 天龍寺里,年紀(jì)最大的就是枯榮大師,連段正明都不知道他還在人世。段正明也有五十多歲了,天龍寺方丈本因是段正明的叔父,而枯榮大師又是本因的師叔,“面壁已數(shù)十年”。由此可見,這枯榮大師起碼也有八九十歲了,比慕容博、蕭遠(yuǎn)山還要大。
無崖子為何要提及這位和自己年紀(jì)相差不大的枯榮大師來?想來他是親耳聽到過枯榮大師的事跡,甚至有可能與他有過親自交手,對他的相貌、武功和才智都極為滿意。但這么老的一個(gè)人,要成為他的接班人,顯然有些不合適。這只能說明,無崖子對枯榮是極為佩服的。 從武功來看,枯榮大師要強(qiáng)于丁春秋 在無崖子的心里,枯榮大師本就是當(dāng)世高手,武功極為了得,不在丁春秋之下。只需稍加點(diǎn)撥,不怕丁春秋的毒功之后,就能收拾丁春秋。他不需要將體內(nèi)“七十余年的功力”傳給枯榮大師,自己也不會死。無崖子是想“撿個(gè)便宜”,但他未能如愿。
枯榮大師在《天龍八部》里,只與鳩摩智動過手,讓鳩摩智受了傷,但段譽(yù)卻被虜走了。他們之間也沒有真打,枯榮大師也沒有爭勝的野心。枯榮大師和鳩摩智武功誰強(qiáng)誰弱?表面上來看,互有勝敗。但鳩摩智來到天龍寺,一直不露面的枯榮大師親自出面,表明她也知道鳩摩智的厲害。就武功來說,鳩摩智高于丁春秋,顯然,枯榮大師也高于丁春秋。 從外貌來看,枯榮大師應(yīng)該很帥 既然無崖子這么看重枯榮大師,想來枯榮大師一定是個(gè)美男子。可在《天龍八部》里,枯榮大師已經(jīng)到了“半枯半榮”的境界,“左邊的一半臉色紅潤,皮光肉滑,有如嬰兒,右邊的一半?yún)s如枯骨,除了一張焦黃的面皮之外全無肌肉,骨頭突了出來,宛如便是半個(gè)骷髏骨頭。”
枯榮大師原本的面貌如何?沒有辦法看出來。但想來不會太丑,至少不像虛竹那樣是個(gè)“鼻孔朝天,丑陋無比”的和尚。年輕的枯榮大師,一定是個(gè)美男子,不然無崖子不會對他念念不忘,希望他能來破解珍瓏棋局。 枯榮大師是被低估的高手 一般讀了《天龍八部》的人,都認(rèn)為枯榮大師的武功不太高。集五人之力還保不住“六脈神劍”劍譜,還讓鳩摩智搶走了段譽(yù),其武功應(yīng)該在鳩摩智之下。但實(shí)際上,枯榮大師顯然是被低估了。 他一人可以同時(shí)使出“六脈神劍”中的兩脈,無疑是天龍寺第一高手。而且他也是天龍寺,乃至大理國的主心骨,段延慶就希望找他主持公道。他之所以焚掉劍譜,眼看著段譽(yù)被虜走,只是沒了爭強(qiáng)好斗的雄心,也不希望大理與吐蕃為敵之故。他既然敢于出面,來應(yīng)對鳩摩智,心里其實(shí)是有底氣的。
無崖子之所以如此希望枯榮大師的到來,說明枯榮大師在武林中是個(gè)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武功,他的才智,他的為人,甚至他的外貌,都是極為讓人佩服的。但就是這樣一位人物,隨著年齡的增長,沒有了爭強(qiáng)好斗之心,更沒了揚(yáng)名立萬的想法。他只是默默地參著枯禪,不愿過問世事。 鳩摩智欲用“少林七十二絕技”要旨,來換“六脈神劍”劍譜,本因他們都動了心,唯有枯榮大師毫不所動,這也可以看出他的修為來。和鳩摩智貪練武功相比,枯榮大師要高明得多。大理“一陽指”、“六脈神劍”一生都修煉不過來,還要那“少林七十二絕技”干什么?顯然他是個(gè)拿得起放得下的,具有大智慧的人物。 |
|